•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境外國資監管辦法出台 嚴控國資境外流失

醞釀數年之後,國務院國資委終於(yu) 對央企境外資產(chan) 管理和產(chan) 權轉讓正式立規。這意味著超過央企總資產(chan) 五分之一的境外資產(chan) 將得到規範管理。

國務院國資委昨日連續出台了兩(liang) 個(ge) 文件,分別是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ye) 境外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稱《境外資產(chan) 監管辦法》)和《中央企業(ye) 境外國有產(chan) 權管理暫行辦法》。

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央企境外資產(chan) 總額已經高達40153.4億(yi) 元,接近央企當時21萬(wan) 億(yi) 總資產(chan) 的五分之一。而且,2009年央企有幾乎一半的利潤來自於(yu) 境外資產(chan) 。此前國資委對於(yu) 央企境外資產(chan) 的存量和現狀已經有全麵的摸底。據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底,約100家中央企業(ye) 在境外(含港澳地區)設立了子企業(ye) 或管理機構。

麵對龐大的境外資產(chan) 和國家號召的“走出去”任務,央企境外發展已經到了重新規劃的機遇期。

但中央企業(ye) 的資產(chan) 管理有很多盲點。比如,一些企業(ye) 在境外作業(ye) 的現場管理較差,容易發生事故;一些企業(ye) 境外資金運行沒有納入到集團統一的資金管理中,容易使資金缺乏監管;一些企業(ye) 在境外運營中,由國有獨資逐步失去了控股地位,可能造成國有資產(chan) 流失。中航油事件、2008年所爆發的央企金融衍生品損失事件等也從(cong) 側(ce) 麵說明央企在境外金融風險防範上有諸多不足。

“出台這兩(liang) 個(ge) 辦法確實很有必要,過去的時候我們(men) 為(wei) 了靈活地走出去,沒有對央企境外資產(chan) 進行完善規範,而現在到了一定的資產(chan) 規模,規範就顯得十分必要,避免企業(ye) 在境外運營時遊離在國資監管的邊緣地帶。”上海天強管理谘詢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境外資產(chan) 監管辦法》的一個(ge) 突出特點就是對中央企業(ye) 所有的境外資產(chan) 實行了全麵的監管,通過報批、報備等方式讓原來主要由央企操作的境外資產(chan) 全麵列入到係統監控之中。

《境外資產(chan) 監管辦法》規定,國資委依法監督管理中央企業(ye) 境外投資、境外國有資產(chan) 經營管理重大事項,組織協調處理境外企業(ye) 重大突發事件。其中,中央企業(ye) 及其重要子企業(ye) 收購、兼並境外上市公司以及重大境外出資行為(wei) 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報國資委備案或者核準。以非貨幣資產(chan) 向境外出資的,應當依法進行資產(chan) 評估並按照有關(guan) 規定備案或者核準。這讓央企的境外資產(chan) 管理進一步公開透明。

為(wei) 防止央企經營資產(chan) 在境外流失,或者在境外經營中讓國有資產(chan) 喪(sang) 失控股地位的行為(wei) ,國資委在這兩(liang) 份文件中強化了監督。中央企業(ye) 重要子企業(ye) 由國有獨資轉為(wei) 絕對控股、絕對控股轉為(wei) 相對控股或者失去控股地位的,應當報國資委審核同意。

國資委同時要求,對境外企業(ye) 管理失控,造成國有資產(chan) 損失,國資委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有關(guan) 規定,追究相關(guan) 責任人的責任。

對於(yu) 離岸公司這樣以往央企監管的灰色地帶,這次的文件也有了首次明確要求。《境外資產(chan) 監管辦法》規範離岸公司設立程序,加強離岸公司資金管理。

對於(yu) 此前出現較大漏洞的金融風險管控,此次文件規定,中央企業(ye) 應當加強境外金融衍生業(ye) 務的統一管理,明確決(jue) 策程序、授權權限和操作流程,規定年度交易量、交易權限和交易流程等重要事項,並按照相關(guan) 規定報國資委備案或者核準。從(cong) 事境外期貨、期權、遠期、掉期等金融衍生業(ye) 務應當嚴(yan) 守套期保值原則,完善風險管理規定,禁止投機行為(wei) 。

祝波善對記者表示,現有的國資管理,以及企業(ye) 的財務製度都要求,對境外資產(chan) 管理的主體(ti) 公司還是在境內(nei) ,這樣容易形成境內(nei) 外企業(ye) 製度環境的不對接,可能會(hui) 碰到一些具體(ti) 操作問題。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