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ye) 總能最先感知經濟冷暖。最近,長三角和珠三角小企業(ye) 資金鏈緊張、大規模停工甚至倒閉的傳(chuan) 言頻現,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人視之為(wei) 風險苗頭。
中國小企業(ye) 的困境到底有多嚴(yan) 重?財新《新世紀》從(cong) 小企業(ye) 較為(wei) 密集的浙江和廣東(dong) 了解的情況顯示,小企業(ye) 大規模倒閉的說法尚難以得到確證。
“個(ge) 別企業(ye) 倒閉的現象有,但‘倒閉潮’還沒有看到。”廣東(dong) 省信用擔保協會(hui) 秘書(shu) 長陳文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企業(ye) 的訂單並不少。該協會(hui) 參與(yu) 了5月中旬廣東(dong) 省中小企業(ye) 局的小企業(ye) 融資情況調研。
最壞的局麵暫未出現。但不可否認,小企業(ye) 正麵臨(lin) 資金鏈緊繃、融資成本抬升、工資原材料漲價(jia) 等多重壓力。
為(wei) 了幫助小企業(ye) 紓困,銀監會(hui) 發布了《關(guan) 於(yu) 支持商業(ye) 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ye) 金融服務的通知》,意在通過差別監管,鼓勵銀行投放小企業(ye) 貸款。但多家銀行認為(wei) ,小企業(ye) 貸款監管新政不夠細化、欠缺可操作性,“看得見、摸不著”。正規融資渠道能否真正疏通,尚需觀其後效。
未見“倒閉潮”
在小企業(ye) “倒閉潮”傳(chuan) 言盛行之時,有人認為(wei) ,當前小企業(ye) 麵臨(lin) 的局麵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加艱難。
“從(cong) 小企業(ye) 麵臨(lin) 情況的複雜性看,可以說比2008年更困難。”浙江省區域經濟合作企業(ye) 發展促進會(hui) 常務理事、億(yi) 聯擔保公司董事長沈立剛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說,因為(wei) 當時小企業(ye) 麵臨(lin) 的困境相對簡單,主要是外需訂單減少,企業(ye) 的應對策略是從(cong) 美國市場轉向歐洲和發展中國家,或者轉向內(nei) 銷,是營銷策略和市場的轉換。
“目前則是多重因素疊加,擠壓小企業(ye) 生存空間。”沈立剛說,企業(ye) 招不到人、工資上漲,原材料漲價(jia) 、利率提高,利潤空間變得很薄,“最初投資決(jue) 策時可行的項目,現在也變得不可行了。”
盡管如此,沈立剛認為(wei) ,“倒閉潮”的說法言過其實,“起碼目前還沒有看到”,以後是否會(hui) 出現,要看經濟環境和政策變化。
上述廣東(dong) 省的調研顯示,通脹壓力和物價(jia) 高位運行並預期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導致企業(ye) 流動資金壓力趨大,財務狀況偏緊,進一步削弱企業(ye) 信貸融資、還本付息能力,“但未發現有社會(hui) 流傳(chuan) 那種因企業(ye) 資金鏈斷裂而出現大批倒閉的現象。”
陳文說,目前企業(ye) 的訂單並不少,關(guan) 鍵是資金緊張,很多企業(ye) 有訂單卻沒錢去做,“上遊企業(ye) 都不能賒賬了,得拿現金去買(mai) 原材料,很多企業(ye) 資金周轉不過來,壓了兩(liang) 三個(ge) 月的貨期。”
調研結果與(yu) 企業(ye) 微觀層麵感受接近。在東(dong) 莞金鑫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春林看來,周圍企業(ye) 的經營還算正常,沒有大規模倒閉,很多小店鋪、小作坊開業(ye) ,說明大企業(ye) 的訂單還不錯,能溢出一些訂單給小作坊做,“隻是成本上升對企業(ye) 利潤的壓力比較大。”
近兩(liang) 年貨幣政策從(cong) 寬鬆到回歸穩健的快速轉變,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當前小企業(ye) 的資金鏈緊張程度。
在銀行貸款規模非常大的2009年,小企業(ye) 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資金盛宴。“小企業(ye) 很驚訝地發現,有銀行向自己主動營銷貸款。”沈立剛說,結果一批當時本來活不下去的企業(ye) 緩過來了,本來不敢做的一些項目也有錢做了,但去年下半年開始,貨幣政策轉向,信貸規模收縮,銀行對有限的貸款資源再分配,調整客戶結構,收回了在銀行看來免疫力相對較差的小企業(ye) 的貸款,“資金一澇一旱,很多小企業(ye) 會(hui) 受傷(shang) 。”
貸款收放之間,受傷(shang) 最重的,反而是那些把資金投向實業(ye) 的小企業(ye) 。沈立剛說,浙江省製造業(ye) 居多,製造業(ye) 的資金投入後,想抽出來是很難的,一旦收縮,企業(ye) 資金流就會(hui) 大受影響,“現在不少企業(ye) 是這種情況,上下遊企業(ye) 資金關(guan) 係很緊張,應收賬款大量出現。”
此外,也有部分企業(ye) 把資金投向房地產(chan) 和資本市場。浙江省中小企業(ye) 局認為(wei) ,今年以來房地產(chan) 市場不景氣,但很多企業(ye) 還有大筆錢在樓市,隻好不斷地抽走實業(ye) 上的資金,來保樓市裏的錢,也是一些企業(ye) 資金緊的重要原因。
無水可放
在銀根收緊的大背景下,小企業(ye) 從(cong) 正規渠道獲得資金難度加大。廣東(dong) 省的調研顯示,一季度,該省中小企業(ye) 戶數合計155.7713萬(wan) 家,資金需求滿足度為(wei) 38.44%;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ye) 的貸款發生額,占貸款總發生額的比例為(wei) 79.85%,環比下降3.45個(ge) 百分點。
小企業(ye) 融資難並不是個(ge) 新問題,隻不過其嚴(yan) 重程度隨著貨幣信貸環境的寬鬆或緊縮,時弱時強。
5月下旬的調研後,陳文總結出,抵押物不足、財務製度不健全、沒有信用記錄,小企業(ye) 自身先天不足的這些因素一直存在,導致達不到一些銀行的貸款標準。
這與(yu) 中國銀行寧波北侖(lun) 區支行信貸部的一位人士的感受吻合,“有些小企業(ye) 即使有抵押,但沒有審計報告,在中行的內(nei) 部評級中就很差,根本進不了信貸係統。”
與(yu) 大型商業(ye) 銀行相比,城商行等中小銀行的信貸評級更為(wei) 靈活,“不看報表看品行”。但在貨幣政策趨緊的調控背景下,卻麵臨(lin) “無水可放”的瓶頸。“由於(yu) 銀根收緊,一些小銀行去年11月就沒有信貸額度了,企業(ye) 排隊到現在都沒有錢。”陳文說。
廣東(dong) 省的調研顯示,目前中小企業(ye) 的融資需求和難點與(yu) 去年有所不同,融資成本加大成為(wei) 突出問題。
來自正規渠道的銀行貸款成本不菲。中金公司在蘇州工業(ye) 園區的調研發現,中小企業(ye) 的平均融資成本達到13%-15%。沈立剛介紹,浙江小企業(ye) 從(cong) 銀行獲得貸款的成本也在15%左右。
目前,商業(ye) 銀行的小企業(ye) 貸款利率一般會(hui) 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20%-30%。此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為(wei) 滿足存貸比的考核要求,通常會(hui) 要求企業(ye) 做1:1的配套存款,但小企業(ye) 通常很難有富餘(yu) 的錢用於(yu) 存款,就得把已經貸到的錢存入銀行,然後用這筆存款再做質押貸款,或者承兌(dui) 匯票,相應的成本都由企業(ye) 承擔。此外,小企業(ye) 貸款一般需要第三方擔保,沈立剛介紹,億(yi) 聯擔保公司的擔保費是年息3%,其他公司更高的擔保費有年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