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令五申嚴(yan) 禁觸碰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而在九成耕地為(wei) 基本農(nong) 田保護區的安徽省臨(lin) 泉縣,7000畝(mu) 耕地被上百座“無證”黏土磚窯廠“侵占”。令人吃驚的是,如此大規模的占地,無一獲得用地審批,相關(guan) 部門的監管竟變成堂而皇之的收費。近兩(liang) 年,僅(jin) 當地國土資源局收取的費用就達1400多萬(wan) 元。
“通過交錢,無證磚窯廠肆意違法占地,勢必會(hui) 嚴(yan) 重踐踏基本農(nong) 田保護區,這與(yu) 堅守耕地‘紅線’背道而馳。”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原副會(hui) 長程必定認為(wei) ,政府部門隻收費不監管,已經和磚窯廠形成了可怕的利益共同體(ti) 。磚窯廠淪為(wei) 政府的“搖錢樹”,釋放的是危險的信號。
毀占耕地7000畝(mu)
磚廠用地無一獲審批
臨(lin) 泉縣是安徽省農(nong) 業(ye) 大縣,總人口約230萬(wan) 人,擁有耕地186.2萬(wan) 畝(mu) ,基本農(nong) 田保護率為(wei) 89.7%。然而,記者日前在臨(lin) 泉縣采訪,農(nong) 民們(men) 紛紛反映,遍布全縣的一座座磚窯廠,像一隻隻“吃地”的“老虎”,日複一日“吞噬”著這裏的良田。
單橋鎮周莊村的一陳姓農(nong) 民告訴記者,村裏建了座窯廠,需要用地,“我租給窯廠4.2畝(mu) 承包地,年租金4200元。”對有些農(nong) 民來說,賣地給窯廠是迫於(yu) 無奈。楊橋鎮冷樓村民談可欣(化名)告訴記者,要是不賣地給窯廠主,窯廠就在農(nong) 民土地邊挖很深的坑,一下雨地就自然塌陷了,為(wei) 了降低損失,很多農(nong) 民便被迫賣地。
臨(lin) 泉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王春雨表示,按年產(chan) 1800萬(wan) 塊磚左右的窯廠年需用土8畝(mu) 估算,全縣磚窯1年累計可“吃掉”可耕地1000畝(mu) 地。
按規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窯,但現在當地竟有116座磚窯廠獲得了采礦權許可證編號。考慮到用地審批手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土地管理部門的幾位負責人無人敢簽,結果當地152座磚窯廠的“臨(lin) 時用地”無一獲得用地審批手續,全部涉嫌違法生產(chan) 。臨(lin) 泉縣國土資源局地礦股工作人員、原股長張文海承認,全縣窯廠累計違規、違法占用土地7000多畝(mu) 。
“集體(ti) ”收費“保”生產(chan)
監管部門淪為(wei) “保護傘(san) ”
大批磚窯廠沒有用地審批手續為(wei) 何能長期大量占地、瘋狂“吃地”?窯廠主們(men) 告訴記者,他們(men) 隻要向相關(guan) 部門繳費就可以。
“一個(ge) 磚窯廠要想‘和諧’生產(chan) ,每年必須上繳約20萬(wan) 元的各項費用。”臨(lin) 泉縣楊橋鎮一磚窯負責人邢順利說,因為(wei) 窯廠較大,他每年上繳的稅費在20多萬(wan) 元。“我們(men) 要是不交錢,我們(men) 就燒不了磚。每年春節時候,連慰問五保戶的錢,都是磚窯廠給出的。”
正是在“保護傘(san) ”下,臨(lin) 泉磚窯廠主們(men) 賺得盆滿缽滿。牛莊鄉(xiang) 寧大村一磚窯負責人牛坤說,一座年產(chan) 2000萬(wan) 塊磚的普通輪窯,投資大概100多萬(wan) 元,按一塊磚7分錢的利潤算,年利潤可達140萬(wan) 元,除去向政府繳納的各項稅費外,差不多一年就能將投資賺回來。
到底有多少部門在收費呢?“像國稅局、地稅局、國土局等多個(ge) 部門都來收過費,一般是打電話,限期多少天,到哪裏交錢,否則,窯廠就得整改或停產(chan) ,那樣損失更大。”齊超(化名)說,“給這些部門交錢,能有一半部門給發票就不錯了,其他都是白條。”
記者了解到,國土資源局是其中名副其實的“收費大戶”。據該局的一份財務數據顯示,2008-2009年度和2009-2010年度,全縣磚窯廠需上繳礦產(chan) 資源補償(chang) 費、采礦權使用費、采礦權價(jia) 款、土地複墾費等4項費用,分別達到718.1萬(wan) 元和743.6萬(wan) 元。兩(liang) 張繳費清單上,記者看到,上麵密密麻麻列出了106名窯廠主的名單,最多的繳費12.8萬(wan) 元,最少的繳費也有2萬(wan)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