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進一步下調進口關(guan) 稅,包括部分中高檔商品的關(guan) 稅。這並非是商務部首次提出下調奢侈品進口關(guan) 稅。
參與(yu) 該議案的知情人士透露:這次進口稅調整不會(hui) 如之前外界傳(chuan) 言的那樣,采取一步到位關(guan) 稅降低為(wei) 零,基本降低幅度定在2%-15%左右,化妝品、高檔煙酒品種會(hui) 先行;但具體(ti) 方案和實行時間要以商務部和國稅總局最終出台的政策為(wei) 準,“相信很快會(hui) 有結果”。《華夏時報》
品牌中國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王永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適當降低化妝品、高檔手表等商品的相關(guan) 稅率,可以促進國內(nei) 需求的高檔商品增加進口,將部分境外消費轉化為(wei) 境內(nei) 購買(mai) ,擴大國內(nei) 市場的銷售收入。
王永介紹,我國奢侈品進口關(guan) 稅一般是15%到25%之間,有的則高達50%(比如化妝品和酒類),此外,奢侈品進店還要有海關(guan) 檢測、進店檢測、增值稅、營業(ye) 稅、消費稅等五花八門的稅費,這些直接導致國內(nei) 奢侈品的價(jia) 格至少比原產(chan) 地高出1/3,為(wei) 了“避關(guan) 稅”,國人每年要在國外花掉2000億(yi) 元人民幣購買(mai) 奢侈品。
降低關(guan) 稅促內(nei) 需
貝恩谘詢公司公布的《中國2010年奢侈品市場調查》顯示,奢侈品供應商去年一年就從(cong) 中國人口袋裏掏走684億(yi) 元人民幣。銷售額最大的奢侈品是化妝品、香水和個(ge) 人保養(yang) 品,中國人在這三項上麵花費人民幣169億(yi) 元,排名第二的是手表,共花費155億(yi) 元。
更重要的是,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消費發生在境外。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遊客在英國花掉約10億(yi) 英鎊(約合112億(yi) 人民幣)。
因此,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專(zhuan) 欄)屢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國將解決(jue) 部分奢侈品在國內(nei) 的銷售價(jia) 格高於(yu) 海外的問題。
每年高達數十億(yi) 元的稅收流失,似乎使奢侈品進口稅調整在今年變得迫在眉睫。
據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120億(yi) 元,其中化妝品、奢侈品居多,即便是按照40%的稅率計算,每年稅收流失也高達數十億(yi) 元。
因此,商務部從(cong) 去年開始就著手研究下調奢侈品進口關(guan) 稅相關(guan) 事宜。
據悉,一年前商務部有關(guan) 司局已將草擬的“關(guan) 於(yu) 奢侈品進口關(guan) 稅調整議案”,上呈國務院審批,議案涉及的奢侈品種類主要包括化妝品、珠寶、服裝、包、高檔手表等進口商品,該議案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和肯定。但由於(yu) 涉及商品種類過多,牽涉部門太廣,所以該議案一直在各部委之間輾轉,調整的品類和幅度也因此遲遲沒有最終定論。而經過一年多的協調後,今年首先破冰的商品品種將是關(guan) 稅較高的化妝品、高檔煙酒等。
據消息人士透露,按照商務部的調研結果,部分行業(ye) 希望能夠將調整一步到位直接歸零,但這種方案可能不會(hui) 被采納,商務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委將最終調整幅度定在2%~15%之間。
奢侈品進口稅下調後最直接的結果便是,讓巨額的奢侈品消費留在國內(nei) 變成內(nei) 需。
通過降低關(guan) 稅促進內(nei) 需,姚堅還表示,不久前商務部已調整了內(nei) 設機構,如在原來市場運行司的名稱和職能上都增加了擴大消費的內(nei) 容;同時,增加了電子商務在擴大消費中的作用,把原來的信息化司更名為(wei) 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
對此,對外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嚴(yan) 琪表示:“降低奢侈品關(guan) 稅的政策如果能夠實施,不僅(jin) 可以把一部分奢侈品消費留在國內(nei) ,還可以帶動周邊產(chan) 業(ye) 和配套商業(ye) 的發展。”
商務部副部長薑增偉(wei) 也稱,適當降低化妝品、高檔手表等商品的稅率,有助於(yu) 將部分境外消費轉化為(wei) 境內(nei) 購買(mai) ,擴大國內(nei) 市場的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