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的內(nei) 容,應該從(cong) 慈善項目的內(nei) 容,逐步發展到慈善的結果,如誰受益、受益的程度等等,最終發展到全程透明,向公眾(zhong) 披露機構的年報和財務報告。——中國扶貧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王行最
隻有引入良性的機製,把基金會(hui) 做成在公眾(zhong) 監督之下的“玻璃口袋”,才是對行業(ye) 最好的自我保護。——南都公益基金會(hui) 理事長徐永光
本報訊 (記者魏銘言)現在,中國的基金會(hui) 超過2200家,其中1288家基金會(hui) 沒有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慈善信息不公開,不透明。
8日,中國兒(er) 童青少年基金會(hui) 成立30周年慈善事業(ye) 發展與(yu) 社會(hui) 管理創新國際論壇上,中國扶貧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王行最說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慈善事業(ye) 要發展 善款使用要公開
王行最認為(wei) ,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ye) 要發展,基金會(hui) 募款和善款使用信息公開透明,是必須跨越的一道坎。同時,信息公開的對象,應該是捐贈者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
早在2006年,民政部就頒發了《基金會(hui) 信息公布辦法》,要求基金會(hui) 向社會(hui) 公布年度工作報告、募捐活動的信息、資助項目的信息以及財務會(hui) 計報告。但從(cong) 執行情況看,全國有一半左右的基金會(hui) ,尚沒有公開慈善內(nei) 容和財務信息。
捐款人想找“玻璃口袋”有難度
南都公益基金會(hui) 理事長徐永光坦言,捐款人想找一個(ge) “玻璃口袋”還有難度。他認為(wei) ,管理疏誤、道德風險等隱患隨時可能給公益慈善行業(ye) 帶來滅頂之災。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中國兒(er) 童少年基金會(hui) 理事長陳至立表示,盡快建立慈善行業(ye) 自律機製,提高公信力,才能推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人都能成為(wei) 慈善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