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時節的冀中平原,麥浪滾滾。趙縣王西章鄉(xiang) 東(dong) 、西洨洋村之間,深褐色的洨河水,挾帶著臭味緩緩流淌。
西洨洋村的劉慶醜(chou) ,正準備給麥田澆灌最後一道水。再過20多天,洨河兩(liang) 岸的小麥便可結束灌漿,靜待成熟收割。
村裏的水井每天定時供應,離得遠的農(nong) 田,可能無水可用。但這一次,劉慶醜(chou) 並不打算冒險:“寧願少澆點,也不用洨河的汙水。”
兩(liang) 年前,也是因為(wei) 天旱,劉慶醜(chou) 使用洨河水灌溉,最終以大部分麥苗爛根而告終。“河裏麵都是化工廠排出的廢水,還有鉬、鎘等重金屬。水髒得很,用不得。”
中國急劇的工業(ye) 化和監管不力,導致布局混亂(luan) 的企業(ye) 肆意排汙,工業(ye) 汙水隨著“變廢為(wei) 寶”的汙灌,最終湧入農(nong) 田。
風起雲(yun) 湧的重金屬汙染、癌症村等公共事件,讓治理者已意識到汙灌背後的殺機。但困於(yu) 行政權力分割的監管,使得這種汙染正變本加厲,難以遏製。
無形無色的汙染
在劉慶醜(chou) 記憶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洨河清澈見底,魚蝦成群。但從(cong) 80年代起,隨著沿河工業(ye) 的興(xing) 起,“魚很快看不見了,河水從(cong) 黃變成紅,再從(cong) 紅變黑,上麵飄著泡沫,老遠就聞到一股惡臭”。
“這是看得見聞得到的,還有一種汙染無形無色。”劉慶醜(chou) 所指,正是汙水灌溉造成的重金屬汙染。
“汙灌導致的重金屬超標,從(cong) 表麵上根本看不出來。”河北省農(nong) 林科學院農(nong) 業(ye) 資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張國印肯定了這種說法,“一般而言,其對農(nong) 作物減產(chan) 並無太多直觀影響,但一旦超標,進入食物鏈,對食品安全影響巨大。”
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北當地學者已意識到這種潛伏的危險:1990年,河北輕化工學院的陳學誠等人通過實地采樣和持續監測,發現汙灌導致石家莊周圍的行唐地區出現小麵積嚴(yan) 重鎘汙染,小麥鎘含量已達到危及食用者健康的水平。
這份名為(wei) 《河北省農(nong) 田土壤鎘汙染研究》的論文中,分析當地小麥鎘超標,是因為(wei) 周圍農(nong) 民明知有害、但天旱無雨的情況下,仍沿用汙水灌溉。而灌溉汙水中的重金屬鎘,則源自農(nong) 田周圍的化工、造紙、機械、冶煉等工業(ye) 。
2002年,河北農(nong) 業(ye) 大學資源與(yu) 環境學院農(nong) 業(ye) 環境安全係主任謝建治等人發現,河北省主要汙灌區域——保定市郊汙灌區,土壤及植物體(ti) 內(nei) 的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yu) 清灌區;其中,鎘、鋅汙染指數達到輕度汙染水平。
研究顯示,這些汙灌區的重金屬含量雖未超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但典型汙灌區的長期汙灌,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屬呈明顯累積勢態。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典型汙灌區主要分布在石家莊、保定、邯鄲、滄州等地,其中越是靠近市郊與(yu) 工業(ye) 密集處,重金屬累積現象就越突出。
2010年河北省兩(liang) 會(hui) 期間,九三學社河北省委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認為(wei) 汙灌對河北省糧食作物及蔬菜的產(chan) 量、質量都有較大的影響。
報告通過對汙灌區小麥玉米籽粒進行重金屬含量分析,發現汙灌區農(nong) 作物均出現一定程度的重金屬積累,並有不同程度超標:除玉米中汞的檢出率較低以外,其餘(yu) 檢出率均在80%以上;小麥最高超標率達42.4%,超標因子為(wei) 鉻,僅(jin) 砷一項沒有超標,但檢出率也達到了82.1%;玉米中最高超標率為(wei) 33.3%,超標因子為(wei) 鉛,汞和砷沒有出現超標,檢出率分別為(wei) 52.1%和90%。河北農(nong) 林科學院張國印認為(wei) ,汙灌導致的重金屬超標,與(yu) 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問題並無本質性區別,在土壤中的汙染過程具有長期性、隱蔽性和難降解性特征,“都是微量可能沒事,但長期累積,達到一定量,就有風險,即通過食物鏈危害健康。”
2007年,河北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殿武曾指導學生對石家莊汙灌區的疾病死亡率進行調查,發現汙染物通過地下水、農(nong) 作物由食物鏈進入人體(ti) ,對健康有較大影響。
通過對比1984年的調查資料,發現汙灌區的死亡率要高於(yu) 清灌區,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王西章鄉(xiang) 當地村民透露,洨河中下遊的排汙量仍在不斷增加。在汙灌區,當地農(nong) 民已不種植極易出現重金屬超標的葉類、根莖類蔬菜,而基本改種相對影響較小的玉米和小麥,“本地人不吃本地菜”已成常態。
目前,西洨洋村民正在為(wei) 水井的深度與(yu) 鄉(xiang) 政府進行交涉,因為(wei) 周圍村莊的水井至少也有160米,有的甚至近400米,而西洨洋村的水井僅(jin) 有120米。
在村民看來,水井的深度決(jue) 定了水源的安全性;而水源的安全,無疑是保護莊稼,避免汙染的最後防線。
“打得越深,就離汙染越遠。”劉慶醜(chou) 對此堅信不疑。 無奈之選
汙灌雖飽受詬病,但不可否認其亦有“合理”的一麵。究其根源,在於(yu) 無水之困,“寧願毒死,不願渴死”。
河北省水利廳水資源處副處長王英虎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河北省雖地處漳河以北,東(dong) 臨(lin) 渤海,但卻屬於(yu) 資源性缺水,地下早已形成一個(ge) “巨型漏鬥”。
“基本上十年九旱,從(cong) 本地水資源量來看,排在全國倒數幾位。”王英虎說。
2010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河北省各設區市中,除了秦皇島、張家口兩(liang) 市為(wei) 水資源供需平衡區外,其餘(yu) 9個(ge) 市均為(wei) 缺水區,缺水區麵積占全省麵積的76.2%。
地表缺水的結果,是整個(ge) 河北省深深淺淺分布著90多萬(wan) 眼水井。整個(ge) 冀中平原,像一塊巨大的蜂窩煤。
“連我們(men) 管水資源的也覺得(井)太多了,從(cong) 資源角度講,這是得不償(chang) 失。”王英虎說。
即使如此,水還是奇缺。河北省水利廳計算,全省每年生產(chan) 、生活用水在300億(yi) 立方米以上;而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合理開發總資源僅(jin) 200多億(yi) 立方米,缺水約100億(yi) 立方米。
對於(yu) 缺水,當地農(nong) 民的感觸更為(wei) 深刻。劉慶醜(chou) 說,去年全家基本麵臨(lin) 天天缺水的情況,“連生活用水都無法保證,還談什麽(me) 灌溉?”
作為(wei) 糧食主產(chan) 區的河北,麵臨(lin) 水荒之際,日益增多的工業(ye) 和生活汙水,則成為(wei) 別無選擇的灌溉備選。
最初,汙灌多源自生活汙水,是一種方便、省錢的灌溉方式。相比清水灌溉,生活汙水灌溉既能提高農(nong) 業(ye) 水資源利用效率,也能為(wei) 農(nong) 作物提供氮、磷等養(yang) 分,節約肥料。
早在1940年,北平周邊地區已開始嚐試利用生活汙水進行農(nong) 田灌溉。1957年的“大躍進”後,中國開始大麵積、大規模汙灌。《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當時的建工部聯合農(nong) 業(ye) 部、衛生部,將汙灌列入國家科研計劃,大興(xing) 汙水灌溉工程。
但國家在1972年提出“積極慎重”的發展方針,並製定了汙水灌溉暫行水質標準,卻難以阻擋汙灌麵積的迅速擴大。
根據全國汙水灌區環境質量狀況普查統計數據,僅(jin) 1976年 1980年4年間,全國汙灌麵積便從(cong) 18萬(wan) 公頃躍至133.3萬(wan) 公頃,主要集中在海、遼、黃、淮四大流域,約占全國汙水灌溉麵積的85%。其後十年,該數字繼續翻倍。
河北亦不例外,在1990年 1998年間,全省汙灌麵積增加5倍。滄州、石家莊、邯鄲等地均分布有大型典型汙灌區。
治理空白
河北農(nong) 林科學院張國印認為(wei) ,汙灌帶來的重金屬超標等風險,一直未得到足夠重視。
以石家莊汙灌區為(wei) 例,洨河沿岸的欒城、趙縣、寧晉和新河4個(ge) 典型汙灌縣,2008年時土壤中重金屬鉛、鎘、鉻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累積,但3年過去,累積勢態卻未能得到遏製。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2003年時,汙灌導致的水質問題一度引起河北省政府有關(guan) 部門的注意。
當年8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向各設區市的人民政府轉發了省環保局、水利廳及農(nong) 業(ye) 廳《關(guan) 於(yu) 農(nong) 田汙灌危害農(nong) 產(chan) 品問題解決(jue) 意見報告的通知》,提出“要將解決(jue) 農(nong) 灌危害農(nong) 產(chan) 品問題,作為(wei) 環境保護的頭等大事,狠抓落實”。
但8年後的今天,汙灌治理在部門監管層麵卻似乎是空白。
2010年,河北省成立由省農(nong) 工委、環保廳、水利廳、國土資源廳、住建廳等11個(ge) 政府部門組成的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門開展農(nong) 村環境整治工作。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發現,汙灌導致的汙染治理,已經從(cong) 各部門的職能內(nei) 容中消失。既無文件規定由誰來監管農(nong) 田灌溉水質,也無文件規定誰對汙染區域進行治理。
作為(wei) 農(nong) 村環境生態保護與(yu) 治理牽頭單位的河北環保廳自然生態處處長張文平坦言,目前環保係統並不掌握河北省汙水灌溉情況。
“河北有5萬(wan) 多個(ge) 村莊,2000多個(ge) 鄉(xiang) 鎮。量大、地廣,農(nong) 業(ye) 汙染特別分散,千村千樣,所以汙灌治理有點超前。”張文平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環保部門並沒有多餘(yu) 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汙灌治理上,目前的整治工作僅(jin) 限於(yu) 農(nong) 村垃圾、農(nong) 村生活汙水、畜禽養(yang) 殖以及部分無主企業(ye) 產(chan) 生的汙染。
河北環保廳認為(wei) ,汙灌屬於(yu) 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的一種,應由管理灌溉用水的水利部門負責。
而河北省水利廳農(nong) 水處副處長趙擁軍(jun) 說,水利領域中並沒有出現過汙灌概念。“灌溉就是灌溉。水是苦鹹、水質幾類,隻要符合灌溉條件都可以,汙水也沒有讓他們(men) 用。”
趙擁軍(jun) 表示,水利部門不管汙水灌溉,擁有執法隊伍的環保部門才是監管汙灌的主要單位。“汙水源頭的監管在於(yu) 環保,如果環保管好了,就不存在汙水灌溉汙染的問題”。
類似的看法也出現於(yu) 當地農(nong) 業(ye) 部門。河北一位不願具名的農(nong) 業(ye) 官員聲稱,自己的管理範圍多在於(yu) 化肥的合理使用與(yu) 規範畜禽養(yang) 殖,“水與(yu) 汙染監管治理應分別在水利和環保部門”。
對於(yu) 水質汙染,河北環保廳官員則顯得頗為(wei) 委屈。來自環保廳監測處的數據顯示,河北境內(nei) 主要河流的出境斷麵監測結果均為(wei) 合格。
但張國印認為(wei) ,出境斷麵水質合格,並不代表排出的水質就完全符合標準,因為(wei) 重金屬和部分有機汙染物等同樣影響水質的汙染指標,並未納入監測體(ti) 係之中。
同時,《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另外發現,洨河沿岸企業(ye) 的偷排汙水現象並未絕跡。據趙縣當地村民透露,“有些企業(ye) ,基本上是停產(chan) 整改沒幾天,恢複生產(chan) 後又大肆排汙,根本沒人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