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將於(yu) 近期正式頒發國內(nei) 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之際,業(ye) 內(nei) 近日接連上演了上海百聯、京東(dong) 商城、上海農(nong) 工商等多起商家與(yu) 第三方支付企業(ye) 分道揚鑣並自建支付平台的事件,對此專(zhuan) 家認為(wei) ,第三方支付業(ye) 的博弈漸趨白熱化,首批牌照的發放或將改寫(xie) 未來市場格局。
商家“倒戈”脫離支付寶
自今年5月份以來,國內(nei) 第大的民營第三方支付企業(ye) 支付寶遭遇麻煩不斷:先是百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月上旬發布公告,稱聯華OK卡在支付寶的應用自5月8日起停止。百聯已出資1億(yi) 元向工商局獨資注冊(ce) 成立了安付寶商務有限公司,專(zhuan) 門從(cong) 事第三方支付業(ye) 務。
隨後不久國內(nei) 最大的網上3C賣場京東(dong) 商城也宣布停止與(yu) 支付寶的合作。京東(dong) 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dong) (微博) 表示,因不滿支付寶較高的費率,京東(dong) 將停止與(yu) 支付寶合作,並將攜手銀聯在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推出新的支付工具。
而在5月18日,農(nong) 工商超市(集團)有限公司也發布公告稱,由於(yu) 業(ye) 務合作到期,便利通卡網上充值支付寶業(ye) 務將於(yu) 5月21日停止。農(nong) 工商超市將出資1.5億(yi) 元自建第三方支付平台“便利通”,目前正在向人民銀行申請第三方支付業(ye) 務牌照。
針對百聯、京東(dong) 、農(nong) 工商三家終止與(yu) 支付寶的合作,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方盈芝向記者表示,一方麵當前第三方支付企業(ye) 眾(zhong) 多,選擇餘(yu) 地很大,支付寶相對其他支付公司的扣點較高;另一方麵,支付寶依托淘寶而共生,獨立B2C平台對其的依賴度越高,越會(hui) 有被分流或處於(yu) 被動地位的風險。
行業(ye) 洗牌整合難以避免
在業(ye) 界看來,近日第三方支付領域接連上演的“分手”事件背後,其實和央行將於(yu) 近日正式發放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相關(guan) 。
第三方支付業(ye) 近年來在國內(nei) 蓬勃發展,但同時卻麵臨(lin) 著“無照經營”的尷尬身份。自2010年12月起,央行陸續公示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申報企業(ye) ,這份名單已經從(cong) 最初的17家,擴容到目前的32家。
快錢公司CEO關(guan) 國光表示,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對產(chan) 業(ye) 而言將具有裏程碑意義(yi) ,整個(ge) 產(chan) 業(ye) 必將迎來期待已久的跨越式發展。
按照央行規定,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內(nei) 的非金融機構須在2011年9月1日前申領《支付業(ye) 務許可證》,在大限到來之前,很多中小型第三方支付企業(ye) 因無法滿足申請牌照的條件而麵臨(lin) 退市或被兼並的命運,行業(ye) 不可避免地將引發一輪兼並、收購和融資的浪潮。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方盈芝認為(wei) ,“目前國內(nei) 三百多家從(cong) 事第三方支付的企業(ye) 需滿足發放牌照要求才有機會(hui) 生存,而當前行業(ye) 規模、運作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9月之前行業(ye) 的競爭(zheng) 將進一步激烈化,洗牌、並購整合潮將難以避免。”
而在近期,上海市發布了《關(guan) 於(yu) 促進本市第三方支付產(chan) 業(ye) 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鼓勵第三方支付企業(ye) 間資源整合,合理引導第三方支付企業(ye) 間開展市場化兼並重組,促進第三方支付產(chan) 業(ye) 區域集聚,為(wei) 可能退市的第三方支付企業(ye) 尋找到了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