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2011年底,離2008年四萬(wan) 億(yi) 經濟刺激計劃恰好整三年——三年前,金融海嘯後蓬勃興(xing) 起於(yu) 全國各地的“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如洪水湧出,如今,一個(ge) 不小的還款高峰即將來臨(lin) 。
5月11日,某全國股份製銀行風控部門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整改整體(ti) 情況不樂(le) 觀。”
在上述人士看來,銀行的壓力主要來自兩(liang) 個(ge) 方向。一是,2011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相當一大批政府平台貸款麵臨(lin) 集中到期,銀監會(hui) 之前立下的“不新增貸款、不延長還貸期、不準借新還舊”的“三不”底線,已讓銀行分支機構感到了真正壓力。
二是,2011年嚴(yan) 厲的房地產(chan) 調控措施,土地市場交易清淡的局麵斷了地方政府的糧草,而一旦地方財政吃緊,融資平台貸款的還款壓力將完全顯現。
5月11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從(cong) 近期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自查和檢查的情況來看,許多銀行在貸前調查、合同設計到貸後管理等方麵存在問題,離審慎經營的要求相去甚遠。
而銀監會(hui) 有關(guan) 領導也曾對銀行表達過相似的憂慮,稱部分銀行不是千方百計化解風險,做實擔保,保全資產(chan) ,而是把主要精力花在摘平台“帽子”上。此外,部分銀行在續建項目認定上缺乏原則和尺度,過度遷就地方政府需求,這或將導致續建項目貸款餘(yu) 額越滾越大。
集中到期VS“三不”底線
盡管地區差異較大,但相當部分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於(yu) 2011-2012年集中到期,已是事實。
擺在通州區區長麵前的一道難題是,如何在十二五期間實現“GDP千億(yi) 大區”的宏大目標。在這位當政者眼裏,地區生產(chan) 總值和一般預算收入等指標年增幅度都要力爭(zheng) 超過20%。
然而,這正麵臨(lin) 不斷趨緊的宏觀調控壓力,在嶽鵬點出的2011年諸多宏觀政策挑戰中,他特意提到了近日中國銀監會(hui) 下發的《關(guan) 於(yu) 切實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監管工作的通知》(下稱“34號文”)。
“特別是‘不新增貸款、不延長還貸期、不準借新還舊’的‘三不’措施,對我區今後土地一級開發、融資、還貸乃至入區企業(ye) 的發展都可能產(chan) 生直接影響。”嶽鵬講話中提到。
據本報記者調查,按34號文精神,各家銀行已將平台貸款劃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菜籃子”,即采取名單製管理,在總行和分支機構層麵分別建立平台類客戶和整改為(wei) 一般公司類客戶兩(liang) 大係統名單。
除了將平台貸款審批權限統一上收總行外,34號文還要求限期整改存量平台貸款整借整還、期限過長、還款來源不足等問題。
某國有大行山東(dong) 分行負責人告訴記者,核心一條就是整借整還整改為(wei) 分期償(chang) 還,每年至少兩(liang) 次償(chang) 還本金、利隨本清;而對於(yu) 到期的貸款本息,一律不得展期和以各種方式借新還舊。
目前該人士所在的山東(dong) 分行正在做三方麵工作,一是,重新測算。按新口徑重新對平台企業(ye) 自身現金流能否覆蓋企業(ye) 債(zhai) 務本息重新測算,確保分類準確;二是總量控製,完成總行的壓降指標,細化分解監管機構“小口徑”平台貸款餘(yu) 額壓縮20%的任務,確保壓縮;三是重定期限,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平台企業(ye) 現金流等情況,和風險“早曝漏”原則,重新確定貸款期限。
而監管部門對於(yu) 融資平台貸款償(chang) 還方式的最新要求,給部分銀行帶來了不少壓力。盡管地區差異較大,但相當部分貸款於(yu) 2011-2012年集中到期已是事實。一位廣東(dong) 省銀行業(ye) 人士透露,廣州差不多有八成的平台貸款集中在2011年底到期。
在一位股份製銀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看來,高達9.09萬(wan) 億(yi) 的平台貸款餘(yu) 額,相當部分是集中在2009年一、二季度發放的。當時金融海嘯來勢凶猛,在中央四萬(wan) 億(yi) 經濟刺激政策之下,中央和省市政府動手相當快。
按目前商業(ye) 銀行的貸款期限結構,2008年底—2009年上半年發放的政府融資平台貸款,若期限分別為(wei) 一、三、五年的話,貸款集中到期的時間分別是2010、2012和2014年,“相當部分平台貸款為(wei) 3-5年的中長期貸款。”
地方平台貸款第一波到期考驗 銀行承壓“三不”底線
存量擠水VS地方財政隱憂
若從(cong) 上市銀行報表看,即便集中到期,但銀行的壓力似乎並不大。這是因為(wei) ,以上市銀行2011年第一季度披露的數據為(wei) 例,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yu) 額已大幅下降。
以民生銀行為(wei) 例,2011年一季度末,該行平台貸款餘(yu) 額較去年末的1972.4 億(yi) 水平減少180億(yi) 元,從(cong) 上報口徑看,現金流全覆蓋的占比高達94%,而隻有6%屬於(yu) 真正意義(yi) 上的平台貸款。
不過,在上述股分行人士眼裏,“表麵好看的數據無法掩蓋真實的難題,平台貸款2011年底-2012年上半年或將麵臨(lin) 一輪真正的考驗。”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在他看來,盡管上市銀行一季度披露的數據很樂(le) 觀,但相當部分是在2010年三、四季度銀監會(hui) 110號文件壓力之下,商業(ye) 銀行的被迫之舉(ju) ,“所謂劃歸為(wei) 一般公司類貸款的,很多還是平台貸款,現金流也不足以完全覆蓋本息,擔保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按110號文件要求,一是,若不達標,銀行須計提相應風險資產(chan) ,即根據平台貸款自由現金流覆蓋四分類情況,嚴(yan) 格按照100%、140%、250%和300%計算信貸資產(chan) 風險權重;二是,不滿足要求,貸款就得降級處理。
以中信銀行為(wei) 例,地方融資平台政策變化,使其2011年一季度比原來多出260 億(yi) 風險資產(chan) ,使該行資本充足率因此較去年末下降了0.2個(ge) 百分點。
對於(yu) 存量平台貸款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銀監會(hui) 2011年第二季度現場檢查的重點便指向:截至2011年3月末已整改為(wei) 一般公司類貸款餘(yu) 額最大客戶。
上述股份銀行風險管理部老總對整改的真實情況並不樂(le) 觀,他認為(wei) ,“要看貸款回收中多少是展期的、多少是借新還舊的、多少是重組的,這才是關(guan) 鍵。”
在上述人士看來,今年房地產(chan) 市場的不確定性,讓2011年、2012年首先麵臨(lin) 到期的相當大一部分平台貸款,還款來源失去了屏障,“北京上海一線城市的土地財政很嚴(yan) 重,財政收入中50%-60%來自於(yu) 賣地收入。”
以北京通州區為(wei) 例,盡管2011年一季度,該區稅收總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增幅分別超過了30%和40%;但由於(yu) 受新城部分重點地塊上市速度的影響,資金回籠還需一段時間,上半年將麵臨(lin) 80億(yi) 元以上的還貸壓力。區長嶽鵬要求,努力壓縮開支,無特殊情況不批準追加預算。
4月中旬,北京市通州區一季度經濟工作總結會(hui) 上,區長嶽鵬罕見地亮出賬本,要求嚴(yan) 格控製支出。
“當前,全區的財力投向已明確,目標就是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關(guan) 鍵的環節、最重要的領域,集中力量辦大事。”嶽鵬發言的背後,是2011年上半年高達80億(yi) 元的還貸壓力,力壓這個(ge) 誌在五年內(nei) 打造世界一流新城的城區。
放眼全國,通州絕非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