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新增建設用地44.67萬(wan) 公頃,約合670萬(wan) 畝(mu) ,同比2010年的42.67萬(wan) 公頃,增長約4.7%。
雖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連續兩(liang) 年增長,但是相對於(yu) 地方用地需求來說,卻是遠遠不能解渴。全國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此前曾對媒體(ti) 表示,國土部在進行全國用地需求摸底調研中發現,2011年全國用地需求在1616萬(wan) 畝(mu) (約97萬(wan) 公頃)。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yun) 認為(wei) ,2011年是地方經濟“十二五”開局之年,地方希望做大經濟總量的積極性很大,加之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項目用地需求增加,地方用地情況會(hui) 進一步緊張。
有接近國土部人士表示,國土部已經盡全力考慮了地方經濟增長的需要,但是麵對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的壓力,國土部也很為(wei) 難。
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土部的土地利用規劃,今年,耕地轉用建設用地為(wei) 23.33萬(wan) 公頃,約合350萬(wan) 畝(mu) 。而根據國土資源部此前公布的2010-2020年全國土地利用總體(ti) 規劃,10年期間耕地減少不能超過1300萬(wan) 畝(mu) 。
“十二五”開局用地井噴
湖南、廣東(dong) 等全國8個(ge) 省份用地缺口超過2.7萬(wan) 公頃
中國房地產(chan) 學會(hui) 副會(hui) 長陳國強表示,“十二五”開局各地發展經濟,加速固定資產(chan) 投資是用地壓力趨緊的主要原因。
根據各地上報國務院的經濟發展目標,2011年,除了北京、上海等五省市的GDP增長目標低於(yu) 10%,剩餘(yu) 省份都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態勢,其中固定資產(chan) 投資方麵,有超過半數的省(區、市)保持投資增長10%-20%,個(ge) 別省份高達40%。
地方用地需求旺盛與(yu) 國土部緊縮用地閘門,成為(wei) 了“十二五”土地調控的博弈焦點。湖南省國土廳人士向記者表述,今年,國家下達湖南用地計劃為(wei) 1萬(wan) 公頃,與(yu) 此同時,全省160個(ge) 即將上馬項目用地需求為(wei) 1.8萬(wan) 公頃,用地缺口8000公頃。
而湖南省並非個(ge) 例。
據記者了解,包括湖南、廣東(dong) 在內(nei) 的全國8個(ge) 省份用地缺口超過2.7萬(wan) 公頃。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地方政府需要土地,主要是為(wei) 了土地財政和GDP增長。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用地需求中也包含很大的水分。據蔡繼明介紹,“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中央下發的用地指標遠超一些地方實際用地量,地方手裏有存量土地。其次,例如天津等城市可以通過圍海造路,對城市重新規劃、拆遷等方式集約出新的土地。總的來說,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用地博弈對全國的土地利用和經濟發展來說,並非壞事。
上述接近國土部人士也表示,中央下達的用地指標不足,地方政府就應該想法設方去“擠地”,更加謹慎集約地盤活本區域內(nei) 的土地。
鄒曉雲(yun) 對記者表示,在國土部的實地調研當中,發現很多地方存在閑置用地和“批而未用”的土地,但是地方政府對這些可以盤活的土地不關(guan) 心,而是一味追求新增項目用地,這就造成了用地需求很大,而用地效率不高。
就在地方政府高喊缺地的同時,一些強製性民生項目用地指標,又給地方政府用地增加了壓力。
國土資源部在下達用地計劃的同
時要求,各地用於(yu) 農(nong) 村的建設用地指標不得低於(yu) 年度計劃的3%-5%。
此外,按照國土部的測算,今年新增1000萬(wan) 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至少需要45萬(wan) 畝(mu) 以上的用地指標,占全國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的7%。
上述湖南省國土廳人士向記者表示,2011年,全省住房用地總量為(wei) 0.73萬(wan) 公頃,是去年的2.29倍,其中,保障房用地計劃為(wei) 0.21萬(wan) 公頃,是去年的3倍。
用地總體(ti) 規模壓力越來越大,而真正給地方政府帶來土地財政的商品房用地交易卻在銳減,這將給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以及能否按時完成1000萬(wan) 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帶來挑戰。
2010年,全國住房實際供地12.54萬(wan) 公頃,隻完成全年供地計劃18.47萬(wan) 公頃的67.9%。而2011年受房地產(chan) 調控影響,一季度商品房用地交易下降了30%以上。
北京大嶽谘詢公司總監李偉(wei) 表示,商品房用地減少和保障房用地增加,給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出了道難題,即便地方政府采取商品房配建保障房的形式,也得需要有開發商拿地。
本來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保障房建設用地計劃,截至目前仍未公布。上述接近國土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據國土部的要求,各地方國土廳應在今年一季度向中央上交保障房用地計劃,但是由於(yu) 用地缺口等諸多問題,各地的保障房供地計劃一再推遲。
蔡繼明表示,當前地方政府的住房供應矛盾是,一個(ge) 是保障房建設用地翻了一番,地方政府土地供應為(wei) 難;另一個(ge) 是保障房建設資金需要地方政府賣地支撐。不管如何,二者的同時需求都加劇了地方政府對土地的訴求。
中原地產(chan) 分析師張大偉(wei) 表示,目前,保障房的建設需求主要有三種模式,一種是政府籌措資金,開發商代建,比如廉租房;另一種開發商集資建房,建成後按照指定價(jia) 格由政府回購,比如公租房;最後一種是政府在賣地的過程中,免費劃撥給開發商土地,要求其配建。比如限價(jia) 房。
其中,前兩(liang) 種模式,需要政府免費提供土地,後一種配建的形式因為(wei) 有一定幅度的土地收益相對更受地方政府推崇,按照10%的配建比例來算,也需要更多的住房供地。
對此,鄒曉雲(yun) 表示,中央落實保障房任務的決(jue) 心堅決(jue) 。國土部要求,今年的保障房建設用地單列,應保盡保。沒有落實保障房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安排的,將相應的扣減所占地方的計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