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擁有全國十分之一國有大中型企業(ye) 的遼寧,國企是不折不扣的經濟主力軍(jun) 。然而,隨著經濟體(ti) 製改革不斷深入,經濟決(jue) 策層對中小企業(ye) 越來越重視,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民營經濟在遼寧的經濟地位越來越搶眼。
近年來,遼寧相繼出台了《遼寧省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條例》《關(guan) 於(yu) 促進全省中小企業(ye) 穩定健康發展的意見》等一係列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的政策、條例和措施。“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計劃”“中小企業(ye) 百億(yi) 融資計劃”等具體(ti) 扶持行動以及遍布全省的小企業(ye) 孵化基地、創業(ye) 孵化基地也給中小企業(ye) 的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推動力。
2010年,遼寧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1058億(yi) 元,比2005年增長1.7倍,占全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上升到60.5%。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解決(jue) 就業(ye) ,乃至對外投資,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民營經濟在遼寧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主體(ti) 地位逐步確立。
大連萬(wan) 達集團、大連福佳集團、遼寧忠旺集團、大連實德集團和沈陽遠大集團等中小企業(ye) 已經成長為(wei) 國內(nei) 同行業(ye) 中的佼佼者或領軍(jun) 企業(ye) ,在遼寧的經濟版圖上與(yu) 國有大企業(ye) 交相輝映。
眾(zhong) 多中小企業(ye) 也正在迅速發展壯大。產(chan) 業(ye) 集群是“十二五”期間遼寧確定的推動經濟發展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主要抓手。在沈陽法庫陶瓷、大連軟件外包、本溪藥都、錦州光伏、阜新液壓、鐵嶺專(zhuan) 用汽車、盤錦石油機械等產(chan) 業(ye) 集群裏,中小企業(ye) 發揮著生力軍(jun) 作用,它們(men) 以靈活的特性與(yu) 產(chan) 業(ye) 集群的集聚效應結合在一起,正在帶動當地經濟高速發展。遼寧省中小企業(ye) 廳廳長吳野鬆表示,“十二五”期間,遼寧的中小企業(ye) 將進入一個(ge) 更快的發展時期。
2010年,沈陽遠大集團生產(chan) 的博林特電梯銷量達10118台,其中三分之一銷往海外,成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年銷量突破1萬(wan) 台大關(guan) 的國產(chan) 電梯品牌。
從(cong) 1993年創辦之初僅(jin) 有450萬(wan) 元資產(chan) 、30多名員工的小企業(ye) ,發展成為(wei) 如今銷售網絡遍布100多個(ge) 國家、產(chan) 值近200億(yi) 元的國際級企業(ye) ,沈陽遠大見證了老工業(ye) 基地遼寧中小企業(ye) 發展壯大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