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一個(ge) 蔬菜攤位前問了卷心菜、萵苣、芹菜的價(jia) 格,被告知分別為(wei) 每斤2元、2.5元、3元。“不是說現在菜價(jia) 便宜了嗎?河南那裏芹菜收購價(jia) 才一毛錢一斤啊。”記者說了這話後,旁邊一位買(mai) 菜的婦女立即搭話說,“比春節期間便宜不了多少,春節前後芹菜也就賣4塊錢一斤。”
龍江農(nong) 貿市場的菜價(jia) 一直比較高,為(wei) 了解南京市場比較真實的蔬菜價(jia) 格,記者來到南京科巷菜場。
許毅甫的攤位上擺著大白菜、卷心菜、辣椒等十來樣蔬菜。“一塊錢一斤,本地產(chan) 的。”他指著卷心菜說。
“山東(dong) 地頭上隻賣幾分錢一斤,你怎麽(me) 賣到一塊錢?”記者問。許毅甫說,他也知道那邊菜價(jia) 非常低,還賣不出去。“可是我的價(jia) 格並不高。這卷心菜,我從(cong) 眾(zhong) 彩批發市場進貨,一斤四毛五,這是毛菜,運回來後還要把爛葉子扒了。今年油價(jia) 漲了好幾次,我一天燒油都得60元,一年攤位費1.3萬(wan) 元出頭,一塊錢多嗎?”
記者隨後來到蘇果超市文昌巷店,蔬菜區中包菜、大白菜等價(jia) 格最低。店內(nei) 牛心包菜500克0.98元,普通包菜0.68元,大白菜0.88元。家樂(le) 福大行宮店生鮮蔬菜區產(chan) 地上海的卷心菜,價(jia) 格在該店所有蔬菜中墊底,每斤0.78元。
農(nong) 民直呼虧(kui) 本
城裏人感覺菜價(jia) 貴,農(nong) 民卻為(wei) 菜價(jia) 太低而犯愁。
溧水縣和鳳鎮華成蔬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路曉華這幾天就憂心忡忡:“基本每天賣一半倒一半,今天拖出去的萵苣又剩了一半拖回來。”他說,現在地頭的蔬菜收購價(jia) 格非常低,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以卷心菜為(wei) 例,去年同期合作社賣到批發市場價(jia) 格是每斤0.6元,而現在別說賣錢,根本就無人問津。還有芹菜,去年賣到批發市場價(jia) 格每斤2.6元左右,而現在隻有0.4元。前段時間萵苣行情還不錯,地頭收購價(jia) 每斤1.2元,一天能賣幾萬(wan) 斤,自萵苣受輻射消息出來後,價(jia) 格降到每斤0.2-0.3元,一天賣不到1000斤。現在合作社基地上的萵苣因為(wei) 賣不出去,都長到一米高了。
記者算了一下,龍江農(nong) 貿市場賣的芹菜和萵苣的價(jia) 格,是路曉華那裏地頭價(jia) 格的七八倍。
利潤進了誰的口袋
地頭價(jia) 格與(yu) 市場價(jia) 格相差這麽(me) 大,那麽(me) ,利潤是不是都進入了經銷者的口袋了呢?
4月23日下午,南京豆菜橋農(nong) 貿市場,一位張姓女子說,今年冬天前,她的攤位費一直是每月1800元,現在降到1000元。她說:“攤位費與(yu) 菜價(jia) 肯定有關(guan) 聯,不過對我們(men) 來說,定價(jia) 主要是隨眾(zhong) 彩批發市場的價(jia) 格變化而漲落的。”她每天夜裏2點起床,和家人一起開著助力車趕往眾(zhong) 彩批發市場,每天耗油就要50元。“我每個(ge) 月就掙3000元左右,比在工廠打工多了點,但人要辛苦多了。”
常明星是東(dong) 台市三倉(cang) 蔬菜合作社的司機,他以4月23日的青椒為(wei) 例,解釋了蔬菜從(cong) 地頭到批發市場產(chan) 生的費用:地頭對農(nong) 民收購價(jia) 1斤0.75元,地頭雇傭(yong) 工人代收費後漲到0.78元。22噸青椒拉到南京,汽油費和返程的過路過橋費是2000元;到了南京的批發市場,每噸要交30元交易費;5個(ge) 工人卸貨,日工資要付400元;合作社在市場租了3個(ge) 攤位,管理費每天219元;合作社保持每斤0.1元的利潤——這樣,青椒在市場的批發價(jia) 格就達到了每斤1元左右。“至於(yu) 最後的零售價(jia) 格,肯定要比批發價(jia) 格高很多。”
科巷農(nong) 貿市場37號攤主許超說,包菜地頭收每斤一毛,運到眾(zhong) 彩後三毛,批發給我們(men) 五毛,我們(men) 賣一塊。他補充說:“把扒下來的爛葉子算進去,一斤相當於(yu) 七八毛了,我們(men) 最多賺兩(liang) 三毛錢。可我們(men) 每天開銷200元,得賣多少菜?”
按許超的說法,包菜最終銷售價(jia) 是地頭價(jia) 的10倍,價(jia) 格變化主要產(chan) 生在流通環節,尤其是最後兩(liang) 道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