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和谘詢公司貝恩管理顧問公司昨天聯合發布《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顯示,在接受調研的高淨值人士中,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正逐步撤回房地產(chan) 市場上的資金,9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將不再增加房地產(chan) 市場的投資。
高淨值人士特指可投資資產(chan) 超過1000萬(wan) 元的富人。在國家房地產(chan) 調控政策的影響下,高淨值人士對直接購買(mai) 國內(nei) 住宅的投資熱情下降,投資方式轉向商鋪和間接投資。
報告指出,通過調研發現,投資性房地產(chan) 在高淨值人群資產(chan) 配置的比重從(cong) 2009年初的17.9%下降到2011年初的13.7%。當被問及“未來1至2年投資房地產(chan) 市場的方式是否會(hui) 發生改變?”時,僅(jin) 有不到10%的受訪者選擇“仍以國內(nei) 直接購買(mai) 住宅為(wei) 主”,約40%的受訪者表示“轉為(wei) 購買(mai) 商鋪或通過房地產(chan) 信托、地產(chan) 基金等參與(yu) 投資”。
報告顯示,高淨值人群的境外資產(chan) 快速增長,投資移民的意願強烈。他們(men) 的境外資產(chan) 占財富的比例逐年攀升,從(cong) 2009年的16%上升至去年的19%。在接受調研的高淨值人群中,近60%的人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guan) 考慮。子女教育是他們(men) 投資移民的首要原因。
報告稱,去年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數量達到50萬(wan) 人,比2009年增加了9萬(wan) 人,年增長率為(wei) 22%。就財富規模而言,去年中國的高淨值人群共持有15萬(wan) 億(yi) 元的可投資資產(chan) ,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chan) 約3000萬(wan) 元。就地域分布而言,廣東(dong) 省的高淨值人群數量最多,去年底達到7萬(wan) 人,占全國總數的15%,緊隨其後的是上海市和北京市,高淨值人群人數分別約為(wei) 4.7萬(wan) 人和4.4萬(wan) 人。
調研發現,目前中國的財富積累者和擁有者依然以創富第一代為(wei) 主,第二代財富繼承人盡管已有初步的顯露,但真正掌握一定投資決(jue) 策權的人數仍然有限,不足中國高淨值人群的1%,並且所掌握的平均資產(chan) 規模也相對較小。
該報告的調研數據來自於(yu) 2600多份有效問卷和100多個(ge) 深度訪談,調研對象遍布全國各地28個(ge) 省區市的37個(ge) 主要城市。受訪者包括私人銀行客戶、其他高淨值人士、客戶經理和行業(ye) 專(zhuan)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