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國土部力推商業勘查 青海優質礦產向全國招商

投入大,風險高,被標上這兩(liang) 個(ge) 標簽的礦產(chan) 勘查行業(ye) 自然也不乏高回報的誘惑。一個(ge) 大型優(you) 質礦藏的發現,或許將給投資者帶來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利潤回報。而正是這種誘惑,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對本地的礦產(chan) 勘查持較封閉的態度,希望將高額的回報留在政府的財政收入中。但這種做法,卻嚴(yan) 重影響了礦產(chan) 資源開發的效率。

為(wei) 改變這種現狀,推動地方政府進一步開放礦產(chan) 勘查市場便成為(wei) 國土資源部在礦業(ye) 領域改革中的重點,近期,西部資源大省青海則邁出了具有實質意義(yi) 的一步。

4月8日,“青海省地質礦產(chan) 勘查招商引資座談會(hui) ”在京召開,18個(ge) 具有重大找礦潛力的礦產(chan) 資源勘查項目開始麵向全國招商引資,這對青海省來說,還是首次。

“我們(men) 衷心希望,以這次座談會(hui) 為(wei) 契機,有更多具有戰略眼光的大企業(ye) 集團到青海投資礦產(chan) 資源勘查工作。”出席此次招商會(hui) 的青海省省委常委、副省長駱玉林這樣表示。

對於(yu) 青海而言,在礦產(chan) 勘查投資方麵大力引入商業(ye) 投資並不是符合常規的動作。青海省地礦局的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青海省此前商業(ye) 勘查占勘查投資的比重一直在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遠低於(yu) 其他省份50%-60%的比重,“以前都是政府自己的投資為(wei) 主。”這位官員稱。

除了位處西部,市場發展程度較低等原因外,商業(ye) 勘查比重較低還有另一個(ge) 原因。

依照我國目前法律,礦產(chan) 資源屬國家所有。地方一般也是通過采礦、探礦權的有形市場出讓,將這些資源轉交給企業(ye) 進行開發,而與(yu) 土地的招拍掛類似,礦產(chan) 資源出讓時,地方政府也能獲得一筆收入。

不過,與(yu) 土地出讓不同,礦產(chan) 資源的出讓往往具有偶然性。一個(ge) 資源豐(feng) 富的大礦有可能因前期勘查程度不夠而被嚴(yan) 重低估,礦業(ye) 權出讓時的低價(jia) 與(yu) 企業(ye) 開采的豐(feng) 厚獲利可能根本不成正比。

出於(yu) 避免估價(jia) 損失的考量,一些地方政府傾(qing) 向於(yu) 由政府出資完成資源的詳細勘查,然後再進行出讓。正式出讓的礦權也多是采礦權,或是已經勘查比較詳細後的探礦權出讓,企業(ye) 很難在早期介入到礦產(chan) 勘查中去。

不過,國土資源部則希望努力扭轉這種局麵。“由政府來壟斷礦產(chan) 勘查,時間長,效率低,而且在勘查及開采的銜接上遠不如企業(ye) 。”出席了此次青海招商會(hui) 的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調局局長汪民這樣表示。

與(yu) 高回報可能相伴的,則是礦產(chan) 勘查的高投入、高風險特性。一座礦山的勘查投入,少則幾百萬(wan) ,多則上億(yi) ,而有一些成礦條件優(you) 越的礦區在大力投入勘查之後,卻隻收獲一些開采經濟價(jia) 值較低的小礦。僅(jin) 靠政府一家的財力,顯然無力承擔起其中的風險。

此外,勘查與(yu) 開采的銜接的問題也往往至關(guan) 重要。根據以往的經驗,一個(ge) 大型礦藏如果全部由國家投資勘查並最後轉讓開發的話,可能費時達到八至十年,期間世界市場及金融環境的變化,都有可能讓最初的投資完全偏離預期,綜合來看,經濟效益非常低。

“商業(ye) 勘查比重提升,無疑能幫助地方更快地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汪民稱,企業(ye) 及早介入礦產(chan) 資源開發顯然更為(wei) 高效,往往一有發現就能立即轉入開發。

青海當地的情況也迫切需要引入外力加大勘查。青海方麵稱,在過去幾年青海省投入到礦產(chan) 勘查領域的資金隻有十幾億(yi) 的規模,青海省迫切地希望在未來能將這一投資額提升一倍。

汪民指出,政府勘查投資應找準自己的定位。例如發揮在公益性勘查,以及作為(wei) 引導資金的作用。

由於(yu) 國內(nei) 缺少風險投資的金融市場,礦業(ye) 勘查的高風險性使得許多企業(ye) 在投入時也顧慮重重,對此,國土資源部也通過中央地勘基金等多種形式來為(wei) 企業(ye) 提供幫助,分擔及化解礦產(chan) 勘查風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