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guan) 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011年)一季度我國出現了10.2億(yi) 美元的貿易逆差,而去年(2010年)一季度為(wei) 順差139.1億(yi) 美元。這是六年來,我國首次在一個(ge) 季度內(nei) 出現貿易逆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向是出口帶動型,也就是說國際貿易順差一直是中國企業(ye) 乃至中國經濟的命脈。現在出現貿易逆差,其中原因是什麽(me) ?又能從(cong) 中看出中國經濟增長出現哪些變化?
此逆差為(wei) 暫時技術性逆差
海關(guan) 統計顯示,受國內(nei)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jia) 格大幅上漲以及春節長假等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累計出現10億(yi) 2000萬(wan) 美元的貿易逆差,較去年一季度的139億(yi) 1000萬(wan) 美元順差呈現明顯變化。
海關(guan) 總署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將這種逆差表現成為(wei) 暫時技術性逆差。
鄭躍聲:是在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出現的。逆差的形成有三方麵原因:一個(ge) 是國內(nei) 快速發展內(nei) 生的強勁拉動,使進口增長。在一個(ge) 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增值,進口成本降低,企業(ye) 進口的意願增強。第三個(ge) 一季度國際上像鐵礦砂等大宗商品的價(jia) 格增長。健康發展的趨勢。
多因素致出口額大於(yu) 進口額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劉旭指出,外需增長緩慢,出口相對乏力;與(yu) 之相反,內(nei) 需旺盛,大宗商品進口量價(jia) 齊漲,使得進口值快速增長,所以一季度呈現出口額大於(yu) 進口額10億(yi) 美元的逆差。
劉旭:首先一季度大概10億(yi) 美元的逆差,相當於(yu) 8千億(yi) 的進出口的總額來說是小數目。去年全年1830億(yi) 美元的順差局麵看,預計今年仍然是順差局麵,但比去年減少,考慮種種因素,明顯下降。
隨著國際大宗商品比如原油、鐵礦砂價(jia) 格的不斷高走,國內(nei) 成品油、鋼材及相關(guan) 行業(ye) 成本節節攀升;潛在輸入形通脹問題客觀存在。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劉旭: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快速上漲構成輸入型通脹壓力,首先確立我們(men) 在國際大宗商品定價(jia) 權問題,包括原油鐵礦石大豆是大進口國,利用這個(ge) 優(you) 勢確立定價(jia) 權。行程有利於(yu) 買(mai) 房的價(jia) 格。第二能夠 受製於(yu) 供求因素影響,需求有下滑,受製於(yu) 價(jia) 格快速上漲,需求收抑製,相對挖掘自身潛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國際價(jia) 格快速上漲的壓力。
外貿進出口市場機遇與(yu) 挑戰並存
進口原油、鐵礦石漲價(jia) ,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因工資上漲出口受到挑戰,我國大規模的貿易順差時代很可能將一去不複返。後順差時代,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ye) 如何適應和麵對貿易逆差?
成本上漲已經不是一個(ge) 企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企業(ye) 經營壓力持續增加,會(hui) 引起國際資本加快向境外轉移,當出口企業(ye) 還停留在低附加值模式,不主動向自主研發、自主品牌模式轉型,未來難言可持續發展。劉旭強調,目前更高成本下的市場環境給一些出口企業(ye) 提出挑戰。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室主任劉旭:現在關(guan) 鍵是對我們(men) 出口企業(ye) 來說,匯率升值、勞動力成本提高等總體(ti) 成本上升,出口企業(ye) 麵臨(lin) 著比較大的困難,需要我們(men) 想怎麽(me) 為(wei) 出口企業(ye) 創造好的環境。
不過各方大多認為(wei) ,全年來看,我國進出口快速增長的趨勢不變,仍然會(hui) 保持順差的格局。
劉旭:總體(ti) 來看今年仍然會(hui) 保持順差局麵,但順差去年1830億(yi) ,今年會(hui) 明顯縮小。目前大宗商品結構看原油是第一位,份額高,下一步關(guan) 注點。
從(cong) 海關(guan) 3月份貿易統計看,出口方麵增長35.8%;進口再次刷新今年1月創下的曆史紀錄。當月貿易小幅出現了1億(yi) 4000萬(wan) 美元順差。麵對越來越貴的未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市場機遇與(yu) 挑戰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