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我國大豆深陷外熱內冷危局

國產(chan) 大豆在榨油領域被進口大豆擠到“牆角”的時候,非轉基因的優(you) 勢卻讓中國大豆在大豆蛋白等食品工業(ye) 領域成為(wei) 國際範圍內(nei) 的強勢產(chan) 業(ye) 。不過遺憾的是,這樣的強勢並沒有讓非轉基因大豆種植成為(wei) 農(nong) 民首選。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協會(hui) 預計,未來5到10年,中國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將麵臨(lin) 原料短缺。大豆種植麵積不斷減少讓原料短缺雪上加霜。

“近10年來,世界大豆總產(chan) 平均遞增4%,但是增加的多是飼料級轉基因大豆,而不是食品級非轉基因大豆。”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劉登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chan) 國,總產(chan) 卻一直徘徊不前,保糧食而犧牲大豆的現象司空見慣。”

中國大豆蛋白占外貿半壁江山

屢被削減種植麵積的中國大豆頗受外國人青睞。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提供的報告顯示,中國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經在國際貿易中占據50%的份額。

“在國際市場上,美國有2500餘(yu) 種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達60餘(yu) 萬(wan) 噸。”劉登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即便大豆貿易與(yu) 加工的世界級巨頭美國嘉吉公司,也要進口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紐崔萊’,也是使用中國的大豆蛋白為(wei) 原料製作的。”

劉登高表示,幾乎所有的外商都要求食用蛋白粉必須以非轉基因大豆做原料。“我們(men) 在山東(dong) 穀神集團隨機查閱了泰國、英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購買(mai) 合同,所有合同中都有兩(liang) 個(ge) 共同條款:第一要求標明大豆原料的原產(chan) 地;第二要求隻能使用非轉基因大豆做原料。日本、美國的進口商不但合同要求嚴(yan) 格,而且派專(zhuan) 人考察原料產(chan) 地的環境和種植技術,還要對大豆原料親(qin) 自做檢測,有的還派代表在加工車間監督,防止有轉基因大豆原料混入。”劉登高告訴記者。

據穀神集團董事長李登龍介紹,5年前,到中國進口大豆蛋白粉的隻有十幾個(ge) 國家,現在已有50多個(ge) 國家來中國進口大豆蛋白粉。

在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的統計數據裏,目前,我國大豆蛋白食品在歐美市場上正以10%的速度增長,我國用於(yu) 食品加工的國產(chan) 大豆也以每年100萬(wan) 噸的速度遞增,2010年總量超過1000萬(wan) 噸,占總產(chan) 量65%。產(chan) 品種類增加到萬(wan) 餘(yu) 種。

國內(nei) 大豆企業(ye) 轉戰大豆蛋白

毫無疑問,有需求就會(hui) 有市場。

“與(yu) 國內(nei) 食用油加工行業(ye) 約5%的利潤率相比,大豆蛋白產(chan) 品27%左右的利潤率幾乎是‘暴利’。”有業(ye) 內(nei) 人士稱,“大豆食品加工的巨額利潤吸引著更多的食用油企業(ye) 加入其中,國內(nei) 企業(ye) 開始爭(zheng) 相上馬大豆蛋白粉項目。”

“穀神集團大豆蛋白粉的加工能力2010年是20萬(wan) 噸,去年年底二期工程竣工後,2011年加工能力將達到60萬(wan) 噸。”李登龍介紹說,“我們(men) 的產(chan) 品95%出口到俄羅斯、澳大利亞(ya) 、英國、荷蘭(lan) 、印尼和南非等5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其中2009年企業(ye) 的總收入就達12.9億(yi) 元,利潤1.2億(yi) 元。”

“除穀神集團外,德州禹王集團擁有4個(ge) 加工廠,分布在山東(dong) 、黑龍江兩(liang) 個(ge) 省,年處理大豆能力40萬(wan) 噸,生產(chan) 豆粕24萬(wan) 噸。禹王集團在黑龍江建有非轉基因大豆基地9萬(wan) 畝(mu) 、10萬(wan) 噸倉(cang) 庫一個(ge) ,年生產(chan) 大豆蛋白7萬(wan) 噸,產(chan) 品出口到歐洲、美國、日本、東(dong) 南亞(ya) 等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劉登高介紹說,“全國最大的國產(chan) 大豆加工企業(ye) 九三油脂集團自2010年以來已經轉向大豆食品加工生產(chan) 。河北匯福糧油計劃3年內(nei) 把加工能力從(cong) 200萬(wan) 噸增加到800萬(wan) 噸,還自主研發了大豆卵磷脂、減肥食用豆油等新產(chan) 品。中紡集團也正在準備開設大豆蛋白加工項目。”

據悉,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還僅(jin) 有吉林前郭、黑龍江三江、湖北雲(yun) 夢等少數廠家生產(chan) 大豆蛋白,“近年來,由於(yu) 國內(nei) 外肉食加工、奶粉加工改為(wei) 以大豆蛋白做配料,市場對非轉基因大豆蛋白需求急劇增加,國內(nei) 紛紛投資興(xing) 建大豆分離蛋白加工廠。”劉登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另據豆製品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統計,2009年加工國產(chan) 大豆比2008年增長64%,銷售額相應增加40%。2007年,全國大豆加工銷售額上億(yi) 元的隻有7家,2008年有13家,2009年達到24家,目前銷售額上10億(yi) 元的已經出現兩(liang) 家。

大豆種植利潤遠不及玉米、水稻

不過,國產(chan) 大豆食品加工業(ye) 看似可觀的前景目前並沒有帶來豆農(nong) 種豆的熱情。

劉登高告訴記者,大豆種植麵積的減少正在形成原料的短缺。“進口衝(chong) 擊和豆農(nong) 收益下降成為(wei) 多年解決(jue) 不了的主要問題。”

據劉登高介紹,1996年,剛開始成為(wei) 大豆進口國的中國,全年進口的大豆僅(jin) 為(wei) 110萬(wan) 噸。“但2010年這一數值已經猛增到了5480萬(wan) 噸左右,15年間增長了45倍。”

“中國2010年大豆進口量同比增長達到29%左右,這在國際上都是罕見的。”劉登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甚至造成國內(nei) 的大豆主產(chan) 區庫存積壓量就有600多萬(wan) 噸,占產(chan) 量的40%~50%。“盡管國家臨(lin) 儲(chu) 政策保護了豆農(nong) 的利益不遭受更多損失,但是大幅度收購的大豆都放在倉(cang) 庫,不參加循環的大豆放兩(liang) 年後就都壞了。”劉登高說。

中商流通生產(chan) 力促進中心資深行業(ye) 分析師詹瑾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雖然國儲(chu) 收購價(jia) 格較高,但標準嚴(yan) 格,隻有小部分國產(chan) 大豆才能達標,“農(nong) 民要賣豆給國儲(chu) 就要增加運輸、倉(cang) 儲(chu) 等費用。其次,大豆與(yu) 玉米、水稻有競爭(zheng) 關(guan) 係,而其種植利潤並不如後兩(liang) 者,再加上國家首先要保障糧食供給,不會(hui) 大幅增種大豆。”

這樣的情況在周逢民代表的調研裏得到了驗證,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與(yu) 其他糧食作物相比,種植大豆收益明顯處於(yu) 下風。“從(cong) 目前情況看,在2010年秋糧食價(jia) 格普漲的情況下,水稻、玉米、大豆三大糧食作物市場收購價(jia) 漲幅分別為(wei) 9%、13%、6%,大豆每畝(mu) 收益約215元,玉米每畝(mu) 收益約300元,遠高於(yu) 大豆。農(nong) 民種植大豆意願持續下降,預計2011年黑龍江仍將減少大豆播種500萬(wan) 畝(mu) 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孫東(dong) 生也曾為(wei) 此進行了多次調查走訪。“黑龍江省是大豆主產(chan) 區,春耕秋收的時間裏我都去轉過,到農(nong) 戶中間你會(hui) 是另外一種感覺。你去大豆地看看,產(chan) 量是很小的,畝(mu) 產(chan) 300斤左右,收入和稻農(nong) 的反差是比較大的。”

“坎坎種豆豆,不用問舅舅”,目前國產(chan) 大豆粗放式種植也影響了大豆的產(chan) 量。據安徽省農(nong) 科院介紹,安徽省大豆平均畝(mu) 產(chan) 隻有86公斤,不及周邊河南、河北、江蘇省大豆畝(mu) 產(chan) 的一半。東(dong) 北大豆主產(chan) 區,農(nong) 戶的大豆畝(mu) 產(chan) 比農(nong) 墾農(nong) 場畝(mu) 產(chan) 低30~50公斤左右。

“不改變我國廣種薄收、浪費土地資源的狀況,蓬勃發展的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業(ye) 終將會(hui) 出現原料恐慌。”劉登高表示。

守護非轉基因大豆

大豆是我國最早取消市場保護的農(nong) 產(chan) 品之一,進口渠道十分暢通,麵對進口大豆出油率高、價(jia) 格低的現狀,國內(nei) 甚至有專(zhuan) 家表示可以放棄國產(chan) 大豆。

“有缺陷的孩子我們(men) 還舍不得放棄呢,這麽(me) 好的大豆為(wei) 什麽(me) 要舍棄?”劉登高說。

“作為(wei) 轉基因大豆的最大出口國,美國的食用大豆就是非轉基因大豆,而轉基因大豆主要用於(yu) 製造動物飼料和出口。”劉登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他說,去年國內(nei) 某地種植轉基因大豆的新聞見報以後,他接到了日本大豆協會(hui) 焦急的電話:“如果中國都不種非轉基因大豆了,那我們(men) 到哪裏去買(mai) 豆呢?”

劉登高表示,大豆深加工領域廣闊,大豆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國產(chan) 非轉基因大豆是天然的保健、醫藥產(chan) 品的優(you) 質原料。“在協會(hui) 看來,作為(wei) 稀缺資源的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產(chan) 業(ye) 方向就是要做食品,做飼料的任務就留給進口大豆。”劉登高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因此,確保國產(chan) 大豆占30%的產(chan) 業(ye) 安全底線,建立非轉基因大豆種植保護區,並且不要批準在國內(nei) 種植轉基因大豆。“這涉及到物種的保護,至關(guan) 重要。”

劉登高表示,如果對禁止轉基因大豆種植把關(guan) 不嚴(yan) ,國產(chan) 大豆將失去可觀的國際市場。由於(yu) 國外轉基因大豆在世界的蔓延,國產(chan) 非轉基因大豆的品質優(you) 勢會(hui) 越來越明顯。“最近,進口加拿大的非轉基因大豆到岸價(jia) 5200元/噸,而進口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到岸價(jia) 隻有3950元/噸。中國出口的國產(chan) 非轉基因大豆價(jia) 格為(wei) 715美元/噸(約合4692元/噸)。這說明在食品領域,國產(chan) 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正有用武之地。”劉登高說。

跨國糧商已控製中國80%以上大豆加工能力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

《中國經濟周刊》獲悉,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孫東(dong) 生今年將一份《關(guan) 於(yu) 保護大豆產(chan) 業(ye) 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帶到了全國兩(liang) 會(hui) 。孫東(dong) 生表示,跨國糧商通過參股並購和獨資等方式,已經控製了中國8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在全球形成了“南美種大豆、中國買(mai) 大豆、美國定價(jia) 格”的格局。

“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安全受到直接威脅。如果國家政策不能及時跟進,將危及水稻和玉米產(chan) 業(ye) ,並將逐漸蔓延到糧食行業(ye) 的上下遊。”孫東(dong) 生說。

黑龍江省一度把“保衛龍江大豆”作為(wei) 戰略,黑龍江作為(wei) 全國大豆主產(chan) 區,擁有2萬(wan) 多份農(nong) 家品種資源和6700多份野生大豆種質資源,大豆年產(chan) 量在500萬(wan) 噸以上。但近年來,國外企業(ye) 的無序競爭(zheng) 正在侵蝕著優(you) 質的大豆種群,甚至威脅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條。

“外國企業(ye) 通過‘市場競爭(zheng) ’的表象,使國內(nei) 的大豆加工企業(ye) 紛紛倒閉,之後他們(men) 再采取措施向種植業(ye) 延伸,實際上就等於(yu) 將我們(men) 這條產(chan) 業(ye) 鏈的各個(ge) 環節各個(ge) 擊破,我們(men) 這個(ge) 產(chan) 業(ye) 要全線敗下陣來。”孫東(dong) 生說,他擔心的不是一兩(liang) 個(ge) 企業(ye) 的倒閉,而是優(you) 質大豆資源的消亡和整個(ge) 大豆產(chan) 業(ye) 鏈條的瓦解。

令孫東(dong) 生委員焦慮的是,“入駐中國大陸的國外大豆加工企業(ye) 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群周邊,而不是大豆產(chan) 區建加工生產(chan) 車間,利用掌控的原糧資源進行異地加工增值,綜合運用國際期貨價(jia) 格變化、產(chan) 地轉基因高產(chan) 生物技術、先進榨油技術裝備、靈活穩健的銷售網絡,擊垮了民族加工企業(ye) ,製造了一起起‘豆賤傷(shang) 農(nong) ’事件,為(wei) 日後操縱我國大豆產(chan) 業(ye) 做了縝密的鋪墊。”

為(wei) 此,孫東(dong) 生建議,對外資進入大豆產(chan) 業(ye) 的上下遊領域進行監管。

中國大豆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劉登高告訴記者,當前大豆蛋白食品加工企業(ye) 正處於(yu) 上升期,建一個(ge) 企業(ye) 就能盈利。但是,據加工企業(ye) 反映,目前國內(nei) 大豆蛋白出口企業(ye) 之間互相競相殺價(jia) ,存在惡性競爭(zheng) 。“國產(chan) 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粉,出口價(jia) 已經下降到2萬(wan) 元/噸,而進口國外的價(jia) 格仍保持3~5萬(wan) 元/噸。如果國家不注意引導企業(ye) 克服惡性競爭(zheng) ,不引導加工企業(ye) 建立標準、品牌,就很容易被國際壟斷企業(ye) 所利用。稍有風吹草動,國產(chan) 大豆加工業(ye) 將因國內(nei) 惡性競爭(zheng) 毀滅,像大豆油脂加工一樣,被國外壟斷勢力所掌控。”

“中國大豆食品加工企業(ye) 的突出問題不是缺外資,而是缺機製、缺協作。”劉登高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建議國家通過建立大豆產(chan) 業(ye) 基金來引導、扶持產(chan) 業(ye) 整合,扶持大豆產(chan) 業(ye) 協作發展項目,形成大豆食品加工企業(ye) 集群,不斷促進國產(chan) 大豆深加工產(chan) 業(ye) 化、國際化,“以防止外資壟斷中國大豆榨油企業(ye) 的悲劇重演。”

為(wei) 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國產(chan) 非轉基因大豆再次作出犧牲。

占全國大豆產(chan) 量三分之二的黑龍江省今年確定:為(wei) 確保全省糧食作物麵積穩定在2億(yi) 畝(mu) ,黑龍江全省玉米、水稻分別增加650萬(wan) 畝(mu) 和350萬(wan) 畝(mu) ,大豆則調減到5000萬(wan) 畝(mu) 。

“2010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麵積為(wei) 6717.7萬(wan) 畝(mu) ,已經比上一年減少了576.2萬(wan) 畝(mu) ,降幅接近8%。”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行長周逢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微博)》。今年兩(liang) 會(hui) ,他把調研後形成的大豆議案帶到北京。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