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缺水困擾的山西謀劃治本之策。根據《山西水利“十二五”發展規劃》,今後五年山西計劃投入1000億(yi) 元資金,構建“兩(liang) 縱十橫、六河連通”的大水網,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力爭(zheng) 到2015年,全省農(nong) 業(ye) 人口人均一畝(mu) 水澆地,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萬(wan) 元GDP用水量降到53立方米以下,地下水位實現止降回升,確保全省轉型跨越發展用水需求。
缺水是製約山西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突出瓶頸。“十一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水利投資380億(yi) 元,加快實施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有效緩解工程性缺水問題。農(nong) 村飲水安全率先在全國實現全覆蓋。
為(wei) 從(cong) 根本上破解水資源困局,山西省委、省政府明確“蓄水保水、用好黃河水、涵養(yang) 地下水、節約用水”的治水方略,“十二五”期間完建35項應急水源工程,新建一批蓄引提工程,基本建成覆蓋全省、穩定可靠的十大骨幹供水體(ti) 係。到2015年,全省地表水供水量達到61億(yi) 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由目前的35億(yi) 立方米壓減到25億(yi) 立方米,實現水資源利用支撐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
水利投入向“三農(nong) ”傾(qing) 斜。加強農(nong) 田水利建設,讓農(nong) 民不再“守著黃河沒水澆”,山西“十二五”將全麵啟動西山地區145處提黃灌溉工程,總投資38億(yi) 元,新增灌溉麵積122萬(wan) 畝(mu) ,受益區人均水澆地由0.16畝(mu) 增加到0.8畝(mu) 。今年起,山西將灌區末級渠係建設補貼列入十大惠農(nong) 政策。通過一係列措施,到2015年,全省有效灌溉麵積將達到2000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灌溉效率提高到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