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就同一問題,姚堅特別提到了包括關(guan) 稅、消費稅在內(nei) 的綜合進口稅率問題。姚堅說,造成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價(jia) 格偏高的主因有三:一是跨國公司的分銷體(ti) 係、定價(jia) 體(ti) 係有所差異;二是國內(nei) 品牌商品的種類相對較少,消費者的選擇比較少;三是部分品牌商品的綜合進口稅率比較高,包括關(guan) 稅、消費稅。
“隨著國內(nei) 消費檔次的提高,我們(men) 以前認為(wei) 的奢侈型的消費品在現在變成了大眾(zhong) 的普通消費品,所以政策的製定和體(ti) 係麵臨(lin) 著挑戰。”姚堅提出,需要采取綜合的措施,包括進一步給外商投資企業(ye) 創造中國分銷運營環境;跨國公司、零售公司給中國市場合理的價(jia) 格定位和銷售策略;由商務部會(hui) 同海關(guan) 總署和稅務部門完善加工貿易產(chan) 品的內(nei) 銷政策。
根據此前陳德銘的表述,中國正在製定“十二五”商貿物流規劃,“將使第三方物流和大型連鎖配送企業(ye) 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降低商品流通交易成本。
“通過稅製進一步合理化來逐步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是姚堅最新給出的綜合對策之一。
據早報記者了解,進口的高檔消費品在國內(nei) 的綜合稅負較高。以進口化妝品為(wei) 例,需要繳納進口關(guan) 稅、消費稅和增值稅三項。產(chan) 品的種類不同,進口關(guan) 稅也會(hui) 有所差異,從(cong) 6.5%~18%不等,增值稅為(wei) 17%,消費稅則高達30%,累計需要繳納50%以上的稅費。
上海WTO事務谘詢中心研究員姚為(wei) 群一直呼籲國內(nei) 應該降低奢侈品關(guan) 稅。他昨日表示,完善加工貿易相關(guan) 政策、疏浚流通環節及降低稅負,商務部提及的這三項舉(ju) 措能夠較好地解決(jue) 目前國內(nei) 部分奢侈品售價(jia) 較高的問題,進而起到拉動內(nei) 需、減少順差的目的。
不過,他認為(wei) ,國內(nei) 一線城市商業(ye) 租金成本較高,也是造成奢侈品售價(jia) 較高的因素之一,奢侈品的中國定價(jia) 涉及許多深層次問題。
求解加工貿易內(nei) 銷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透過商務部高官的表態可見,解決(jue) 加工貿易內(nei) 銷問題,將在緩解中國順差過大的國際壓力,以及“奢侈品比海外貴”的國內(nei) 壓力上,發揮關(guan) 鍵作用。
據了解,加工貿易是當前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構成部分,解決(jue) 就業(ye) 約4000萬(wan) 人。所謂加工貿易內(nei) 銷,即將原先要通過加工貿易出口的產(chan) 品,轉為(wei) 向國內(nei) 市場銷售。由於(yu) 用於(yu) 加工貿易的原料都是保稅進口的,所以其內(nei) 銷必須辦理海關(guan) 手續並向海關(guan) 交稅。
姚堅22日解釋,中國有大量的加工貿易在國內(nei) 的製造會(hui) 運到海外去,比如有些電子產(chan) 品、高檔服裝,按照現行的加工貿易政策,在中國加工以後必須出口,而不能在中國市場銷售,否則稅收就要出現問題。
資料顯示,在外需萎縮的2009年,加工貿易內(nei) 銷成了眾(zhong) 多加工貿易企業(ye) 的避風港。2009年,全國海關(guan) 加工貿易內(nei) 銷征稅302.3億(yi) 元,創下曆史新高。
盡管有著稅收和就業(ye) 方麵的貢獻,但加工貿易內(nei) 銷顯然已到了轉型時期。
此前的20日,陳德銘曾提到,很多國際名牌產(chan) 品是在中國生產(chan) 的,為(wei) 什麽(me) 出口後再內(nei) 銷呢?這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增加了物流費用。他認為(wei) 有必要探索讓外銷轉內(nei) 銷產(chan) 品直接在國內(nei) 銷售的途徑。
今年1月,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在“第二屆中國開放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曾透露,醞釀已久的《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將盡快出台,鼓勵加工貿易向產(chan) 業(ye) 鏈高端延伸,延長加工貿易國內(nei) 增值鏈,穩步推動向中西部轉移,鼓勵增量向特殊監管區域集中。與(yu) 此同時,“兩(liang) 高一資”項目也將得到更嚴(yan) 厲的控製。
蔣耀平當時還透露,要研究探討對加工貿易實施特定差別的出口轉內(nei) 銷專(zhuan) 項政策,“對個(ge) 別產(chan) 品將專(zhuan) 門研究專(zhuan) 項政策利於(yu) 其出口轉內(nei) 銷”。
奢侈品內(nei) 地售價(jia) 究竟比海外高出多少?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昨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透露,商務部的一個(ge) 調查顯示,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chan) 品五類產(chan) 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海內(nei) 外的差價(jia) ,內(nei) 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這個(ge) 統計不一定能夠完全準確地反映情況,但是至少給出一個(ge) 信號。”姚堅說。
“進口額因海外消費被低估數百億(yi) 美元”
姚堅透露,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售價(jia) 高於(yu) 國外的現象,已影響到了決(jue) 策者對貿易平衡的判斷,引發中國政府部門的關(guan) 注。
“我們(men) 知道大量的遊客采購商品回來,有人說中國的個(ge) 人單次海外采購量大概是1000美元,有這麽(me) 多中國的海外遊客,他帶回來的商品都沒有計入到海關(guan) 統計裏麵,這實際上導致了對中國的進口低估了數百億(yi) 美元的規模。”姚堅說。
就“奢侈品比海外貴”的問題,此前的20日,商務部長陳德銘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hui) 上曾分析了三點原因:一、部分海外市場是沒有關(guan) 稅的,如香港地區實行零關(guan) 稅政策;二、內(nei) 地高檔消費品分銷體(ti) 製剛剛建立,層次多、費用大,增加了高檔消費品在內(nei) 地的交易費用;三、金融危機後,海外產(chan) 品在其所在國家地區為(wei) 了促進消費,進行了折扣和降價(jia)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