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沿海傳統產業招工難 麵臨發展“天花板”

  “從(cong) 2011年度開始,公司給每一個(ge) 員工贈送相當於(yu) 本人全年工資總額45.5%價(jia) 值的股份。獲贈股份的員工當年年度末即可參加公司紅利的分配。”位於(yu) 晉江市陳埭鎮的奧金針織服裝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拿出公司總資本的10%,贈送給從(cong) 保潔員至高管的全體(ti) 員工。

  之所以送股,“主要是希望能長久穩定公司的員工隊伍。”奧金公司董事長丁明權說,“這幾年與(yu) 泉州許多民企一樣,我們(men) 碰到的最大難題不是銷路,不是市場,而是缺工。”2009年前,奧金幾乎沒斷過一天訂單。國際金融危機肆虐時,也隻是停過3個(ge) 月的工。即便如此,缺工、跳槽、員工不穩定一直是最頭疼的問題。

  “服裝紡織已經不是政府所鼓勵的具有增長潛力的行業(ye) ,所以企業(ye) 采取這樣的方式留住職工值得肯定。”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少暉說。他認為(wei) ,企業(ye) 各顯神通的種種嚐試有利於(yu) 應對當前的“用工荒”,增強企業(ye) 員工的凝聚力。

  “招工難問題愈演愈烈,為(wei) 了幫助企業(ye) 渡難關(guan) ,各級政府都絞盡腦汁。現在大家慢慢也想通了:留不住員工的企業(ye) ,就讓他關(guan) 門。這也是轉變發展方式、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內(nei) 在要求。”泉州市洛江區委書(shu) 記呂競說。

  管理上的裙帶關(guan) 係限製了家族企業(ye) 的發展

  30多年前,泉州利用“三閑”(閑房、閑資、閑散勞動力)發展起來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具有鮮明的家族企業(ye) 特征:原始資本主要靠的是海外親(qin) 屬的僑(qiao) 匯;管理模式主要是“夫妻檔”、“兄弟連”、“父子兵”;進入領域主要是技術程度不高、資金投入不大的輕紡產(chan) 品加工製造。

  如今,泉州異常發達的鞋帽、服裝、建材、食品產(chan) 業(ye) 集群,就是靠這些家族企業(ye) 從(cong) 小到大,沿著產(chan) 業(ye) 鏈不斷延伸、集聚的“內(nei) 生性”發展形成的。安踏就是一個(ge) 例證。從(cong) 50萬(wan) 元到兩(liang) 億(yi) 元的銷售額,安踏用了10年的時間;從(cong) 兩(liang) 億(yi) 元到現在的將近百億(yi) 元,也是用了10年的時間。泉州這種依靠自身積累、內(nei) 生發展的路子,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工業(ye) 發展的典型道路。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企業(ye) 的壯大,家族企業(ye) 管理弊端逐漸顯露,管理上太多的裙帶關(guan) 係限製了自身的發展。

  歐美龍集團董事長陳忠實出生於(yu) “中國童鞋之都”泉州南安。16歲那年他就在父親(qin) 的廠子裏做采購。後來,在父親(qin) 和大哥的指導下,陳忠實創辦了童鞋企業(ye) “南華龍”。不過,他漸漸發現,家族化管理經營有很多影響企業(ye) 發展的弊端。斟酌再三後,他單槍匹馬來到山區小城永春另起爐灶。

  “我離開南安來永春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wei) 了去家族化。因為(wei) 如果是家族企業(ye) ,一件大事,全家人商量清楚了再做決(jue) 定,也許就錯失了機會(hui) 。”陳忠實說,他還積極接觸資本,“計劃3年內(nei) 登陸資本市場。畢竟,企業(ye) 資本化是企業(ye) 成功的一個(ge) 標誌。”

  在泉州企業(ye) 家眼裏,要從(cong) 根本上打破家族管理體(ti) 製的弊端,製度創新是必然,上市是王道。

  “上市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融資,企業(ye) 融資手段很多。更重要的是想通過上市,搭建起企業(ye) 規範經營的平台,同時可以將產(chan) 權明晰化,通過外力推動企業(ye) 走規範化的道路,這樣企業(ye) 才有可能長久穩定發展。”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說。七匹狼是福建省第一家在中小企業(ye) 板上市的公司。

  以環境資源為(wei) 代價(jia) 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沿海發達地區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遭遇“天花板”,屬於(yu) “成長的煩惱”。有專(zhuan) 家分析認為(wei)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ye) 的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企業(ye) 發展壯大了,原有的“軀殼”無法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期待“蛻殼”,破繭成蝶。

  泉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ye) ,由於(yu) 在產(chan) 業(ye) 鏈布局上,大多集中在生產(chan) 製造環節,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偏少,麵臨(lin) 著諸如勞工緊缺、勞動力成本推高、環保和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等問題的挑戰。

  “過去30年,泉州、晉江發展起來了,但也付出了代價(jia) ,這就是環境的代價(jia) 。由於(yu) 地少人多,已經沒有地方能再經得起這樣的消耗了。”當地一位官員說。

  泉州的發展源自於(yu) 農(nong) 村,走的是典型的鄉(xiang) 村工業(ye) 化道路。工業(ye) 從(cong) 農(nong) 村、鄉(xiang) 鎮起步,不斷往外蔓延,城市分布在比較廣闊的區域,“聚”不夠而“散”有餘(yu) ,以至各鎮都形成不了太大的優(you) 勢。這種“散”,帶來了管網、自來水、垃圾處理廠、屠宰場等基礎設施的布局、安排等種種問題。城市發展滯後,產(chan) 生了生產(chan) 成本、生活成本、社會(hui) 成本等方麵的相對劣勢。

  “以環境資源為(wei) 代價(jia) 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勞動密集型企業(ye) 遭遇‘天花板’,逼迫企業(ye) 轉型升級。下一步要推動製造業(ye) 向高端走、與(yu) 服務業(ye) 融合發展,推動城市化與(yu) 工業(ye) 化相互協調。”晉江市委書(shu) 記尤猛軍(jun) 說。

  目前泉州的服務業(ye) 或者說第三產(chan) 業(ye) 的比重隻有36%。晉江隻有32%,低於(yu) 泉州、全省平均水平,更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這反過來又製約了傳(chuan) 統勞動密集型企業(ye) 的進一步發展。

  3月7日,福建省泉州市政府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企業(ye) 用工服務的承諾》,包括確保勞動者不因企業(ye) 欠薪而蒙受損失,確保外來工子女能享受義(yi) 務教育,符合條件的能申請購買(mai) 經濟適用房等17條“確保”舉(ju) 措。

  泉州富甲一方。然而,以民企為(wei) 支柱、以服裝鞋帽為(wei) 主打產(chan) 品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近年來卻麵臨(lin) 企業(ye) 用工緊缺、勞動力成本上漲、外貿不景氣、環境資源製約越來越嚴(yan) 厲等諸多問題。經曆了30多年大發展、大繁榮的泉州民企,在國際金融危機衝(chong) 擊下,正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挑戰。

  “最大難題不是銷路,而是缺工”

  春節已過去了一個(ge) 多月,盡管中西部農(nong) 村有願意外出務工者基本都出門了,但在泉州,記者所到之處,每個(ge) 廠區的門口都張貼著醒目的招工告示。

  為(wei) 吸引和留住更多優(you) 秀員工,體(ti) 育用品生產(chan) 商361°公司大興(xing) 土木,在新廠區旁興(xing) 建起幾十萬(wan) 平方米的職工宿舍,都帶空調,其中包括大量夫妻房。針對80後、90後農(nong) 民工的需求,361°正在建設1.5萬(wan) 多平方米的員工文體(ti) 活動中心,包括圖書(shu) 館、網吧、電影院、健身房、桌球室、乒乓球室等。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