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wei) 福島核電站的爆炸,日本地震對我們(men) 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如何看待“他人的痛苦”的範疇,並開始滲透到遠在廣州的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
大約是從(cong) 昨天開始,網上、手機上就開始風傳(chuan) 種種關(guan) 於(yu) 核輻射的警告,告誡大家千萬(wan) 不能淋雨、千萬(wan) 要穿好衣服護好頸脖,昨天下班,等電梯的兩(liang) 個(ge) 小姑娘同事已經在討論在家裏囤積食物和飲用水,我當即毫不留情指出,人家東(dong) 京人都還在上班呢,難道你以為(wei) 明天下雨就可以不“返工”了?
雖說很多時候“陰謀論”的盛行是源於(yu) 信息的不對稱,但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人們(men) 之所以“唯恐天下不亂(luan) ”,之所以熱衷於(yu) 傳(chuan) 播不靠譜的壞消息,是因為(wei) 大家需感覺與(yu) 某件大事有所關(guan) 聯,從(cong) 而成為(wei) 曆史的一部分,即便這件大事是災難和不幸。
不過,全球化也確實讓這種關(guan) 聯變成了現實。比如說,地震之後,很快就出現了香港居民搶購日本的奶粉和食品的消息,浙江、廣東(dong) 一些城市出現搶購食用鹽,而在廣州,有媒體(ti) 專(zhuan) 門采訪了日本料理餐廳,對海鮮的安全性進行了探討。
結果讓人頗為(wei) 欣慰,雖然全球化偶爾給我們(men) 帶來威脅,但同時也幫助我們(men) 化解威脅。“日本料理用得最多的食材三文魚,都是歐洲進口的,貝殼類也是來自挪威,鰻魚更是我們(men) 出口給日本的,這幾類食材供應不受影響。”一日本壽司餐廳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表示。原來,日本料理的大部分食材都不來自日本,隻有調味料和刺身帶子,需要從(cong) 日本進口
不過,麵對日本餐廳門如此自證清白,有網友用《大話西遊》裏的台詞進行調侃,“當初陪人家看月光的時候就叫人家小甜甜……”從(cong) 前沒輻射的時候,就堅稱都是“日本進口”。很多食客開玩笑說:“以前日本餐館都巴不得說食材都是日本進口的,現在出了此事,反而可看清楚食材的真正來源。”
我覺得對於(yu) 這次日本地震引發的核輻射問題,我們(men) 還是隻能相信科學和理性。核電站爆炸之後,日本政府做到了信息公開,國際原子能機構也派出了專(zhuan) 家,為(wei) 控製輻射提供支持。而且,我相信,在經曆過切爾諾貝利事故後,沒有一個(ge) 敢於(yu) 再冒一次這樣的風險,讓人們(men) 置於(yu) 如何可怕的危險之下。
再說了,正如某些反“陰謀論”的網友指出的,我們(men) 每天吃著各種重金屬超標的蔬菜、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呼吸著汙染嚴(yan) 重的空氣,不照樣活得好好的,一點點來自遙遠日本的輻射,又算得了什麽(me) ?所以,還是想吃啥就吃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