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誌剛日前向媒體(ti) 透露,“爭(zheng) 取兩(liang) 年內(nei) 在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這對於(yu) 百姓就地就醫無疑是重要舉(ju) 措。
2011年是中國醫改近三年重點實施方案的“收官”年。翻開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的內(nei) 容占據了重要位置。《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在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正式發布,16個(ge) 城市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也在兩(liang) 會(hui) 前夕開始。如何破解公立醫院改革成為(wei) 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紛紛圍繞如何加強城鄉(xiang) 醫療服務體(ti) 係建設、健全醫療保障體(ti) 係、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ti) 係等建言獻策。
聚焦話題一:公立醫院改革待破題
在醫改五項重點工作中,公立醫院改革是最複雜、最具探索性的一項工作,也是醫改的重點和難點。2011年被明確為(wei) 公立醫院改革的“決(jue) 戰之年”。衛生部長陳竺在兩(liang) 會(hui) 前坦言,公立醫院改革還沒有完全破題。
全國政協委員黃潔夫表示,雖然新醫改取得很大成績,但醫改中最關(guan) 鍵的問題頂層設計尚未突破,醫改核心公立醫院改革之根本也未觸及。目前公平和效率難以兼顧,可以通過製度設計和監管相結合的方式解決(jue) 。
衛生部黨(dang) 組書(shu) 記張茅在列席醫衛界別聯組討論時指出,今年公立醫院改革重點選定縣級醫院。他表示,大醫院隸屬關(guan) 係複雜,縣醫院則相對比較簡單,在緩解群眾(zhong) “看病難、看病貴”上不僅(jin) 能發揮“保基本”的作用,同時還能為(wei) 公立醫院改革積累經驗。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從(cong) 2010年2月啟動,確定16個(ge) 國家聯係試點城市和37個(ge) 省級試點地區。各試點城市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對於(yu)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鍾南山認為(wei) 是“抓到了點子上”。但對醫改何時能見成效,他持謹慎態度“10年後才能見成效吧。”原因就在於(yu) 他也認為(wei) ,公立醫院的改革“過程會(hui) 很長”。
衛生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公立醫院主要以“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為(wei) 核心開展重大體(ti) 製機製改革綜合試點,爭(zheng) 取有所突破。
聚焦話題二:讓基本藥物製度政策更加惠民
“擴大基本藥物製度實施範圍,在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這是2011年醫改安排中的重點工作之一。任務能否完成將決(jue) 定基本藥物製度能否初步建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誌剛表示,目前全國已經有60%的基層醫療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製度,基本藥物取消藥品加成,藥品的價(jia) 格大幅度下降,平均下降30%左右,老百姓從(cong) 中得到了非常明顯的實惠。
全國政協委員劉革新提出,國家基本藥物製度是一個(ge) 意在普惠的製度,是從(cong) 國家層麵推進的民生工程,現在的問題在於(yu) 執行。國家基本藥物現階段的執行情況,已經導致了基藥生產(chan) 的碎片化,現在基本藥物生產(chan) 的主流企業(ye) 很多都覺得很困惑,這是很好的市場和政策,但現實中超低價(jia) 中標價(jia) 格的混亂(luan) ,確實也已經成為(wei) 影響製約行業(ye) 發展的重要根源之一。
截至2010年底,基本藥物製度已經在57.2%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麵實施。安徽、天津、寧夏、吉林、江西、陝西、甘肅、海南等地初步實現了基層全覆蓋。零差率銷售後的基本藥物價(jia) 格平均下降30%左右。
兩(liang) 會(hui) 期間,繼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降低了部分外資藥品的最高零售價(jia) 之後,發改委再揮大刀,決(jue) 定從(cong) 3月28日起降低部分抗生素和循環係統類藥品最高零售價(jia) 格,共涉及162個(ge) 品種,預計每年可減輕群眾(zhong) 負擔近100億(yi) 元。這是自1998年首次降價(jia) 以來的第27次降價(jia) 令。
“必須看到,藥品降價(jia) 雖然能夠讓百姓減輕藥品費用的支出,但是關(guan) 鍵還是要建立合理的補償(chang) 機製。”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心血管專(zhuan) 家葛均波教授指出,應在此基礎上取消藥品加成,不能再以計算經營收入的方式來考核醫療機構的業(ye) 績,不能再用開了多少藥、多少檢查來決(jue) 定醫務人員的收入,切斷公立醫院內(nei) 的趨利鏈條,同時建立有效機製抵製外部的牟利誘惑。
雲(yun) 南省副省長高峰委員建議,對偏遠地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改革醫保管理體(ti) 製,完善基本藥物目錄,讓基本藥物製度這項政策更加便民惠民。
聚焦話題三:建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醫療保障體(ti) 係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yi) 兩(liang) 會(hui) 期間表示,新醫改以來,僅(jin) 城鎮就增加了參保人數1.14億(yi) 人,新農(nong) 合、職工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三項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已覆蓋超過12.6億(yi) 人,正在向著全民醫保的目標邁進。
據悉,在擴大覆蓋範圍的同時,各項醫保製度還不斷提高報銷比例,大部分地區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nong) 合住院費用政策範圍內(nei) 報銷比例提高到60%。提高先天性心髒病、白血病等兒(er) 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試點工作已於(yu) 去年正式啟動,4600多名兒(er) 童得到了及時救治。
今年,醫保住院、大病報銷比例將提升至70%,同時,報銷封頂線也提升至不低於(yu) 5萬(wan) 元。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的“醫改”記者會(hui) 上,透露這一惠民喜訊。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表示,基本醫保製度是醫改五項任務中成效最為(wei) 突出的一項。但是我國醫保還是低水平,下一步醫保製度建設一方麵要提高保障水平,另一方麵要采取措施規範醫療行為(wei) ,控製不合理的費用上漲。“最終要把投入的錢用好、用到位。”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杜婕說,當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保險,“三張網”由於(yu) 體(ti) 製分割存在明顯“重複浪費”現象,建議打破體(ti) 製機製障礙統籌城鄉(xiang) 醫療保險製度,逐步構建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醫療保障體(ti) 係。
聚焦話題四:醫療衛生資源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
十二五規劃草案指出,加強以縣醫院為(wei) 龍頭、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wei) 基礎的農(nong) 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wei) 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nong) 村和城市社區傾(qing) 斜。加強以全科醫生為(wei) 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完善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政策。
葛均波委員建議,政府的投入要進一步向基層、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要配備合格的全科醫生和比較優(you) 良的醫療設備,使社區醫院、鄉(xiang) 鎮醫院成為(wei) 老百姓健康服務的第一把關(guan) 人;通過醫保製度在報銷範圍、額度、比例等方麵的限定,引導老百姓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初診;有條件的地區搭建信息化平台,讓各級醫院共享優(you) 質醫療資源和診療信息,並暢通雙向轉診通道。
“農(nong) 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不隻是蓋樓、買(mai) 設備,還應增加醫務人員。農(nong) 村醫改後,醫療硬件設備基本齊全,更需大批醫生。”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安鄉(xiang) 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誌英說。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副區長姚曉英提出讓農(nong) 民“點單就醫”,采取措施激勵醫生“流動”起來。姚曉英建議,國家在推行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時,應該采取措施,加大對鄉(xiang) 村醫生的支援調配和合理調配力度,激勵大量的好醫生走到農(nong) 民身邊。“相比病人全家‘流動’,醫生一個(ge) 人‘流動’消耗的社會(hui) 資源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