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波及上海、杭州、合肥、福州等地的電費翻倍事件,如果不存在刻意增加用電量的問題,又凸顯了南方地區如何取暖的問題。湖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魏春雨指出,目前長江沿線以南的城市建築保暖措施脆弱,很多建築采取的空調保暖方式其實就非常耗能。
“天啊,這種電費太嚇人了,有幾個(ge) 用得起?”從(cong) 今年2月初開始,上海的網絡論壇陸續有網友曬出自家的電費賬單。與(yu) 去年12月相比,許多家庭今年1月的電費賬單翻了一番,而2月的賬單又翻了一番。“電費門”事件由此在上海引爆。
不少出現電費翻番的家庭,所用的是上海市電力公司最近更換的、可遠程控製的智能電表,有市民因此猜測新電表或許暗藏玄機。而那些未更換新電表的家庭,則有人猜測會(hui) 不會(hui) 是電力公司在供電電壓上做了手腳。
此後,上海市質監部門對申請校驗的幾百隻電表給出合格評價(jia) 。到了3月,市民電費賬單基本恢複到1月的水平,沒有2月那麽(me) 離譜。但很多市民的質疑並未消退:“他們(men) 都是一家人,當然相互包庇”;“他們(men) 隻是看到影響太大,收斂了,以後費用還是會(hui) 上去。”
“我們(men) 遇到了信任危機。”上海市電力公司一位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目前,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已經介入調查。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調查結果可能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之後公布。
最冷的1月
一位家住奉賢區的網友曬出的賬單顯示,去年12月電費61.40元,今年1月換了電表,增加到102元,2月達到316.20元。該網友稱,其所在小區2007年11月底才建成,電力公司今年1月換表時既沒通知,也沒在場見證舊表的讀數,“是不是強盜作風?”
在參加新民網調查的2018名網友中,有超過80%的人反映今年自己家1月電費比上月翻倍。杭州、福州等地同樣出現了電費激增的問題。
如果上海市質監部門所說成立,電表計量性能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又出在哪裏?
上海市電力公司營銷部副主任盛明表示,34年來最冷的1月是催高滬上電費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上海平均氣溫僅(jin) 2攝氏度,較常年偏低2.3攝氏度,最低溫度低於(yu) 零度的天數長達20天。而根據電力公司的數據,上海今年1月居民用電比去年12月環比增加40%,創冬季用電最高紀錄。
福建省發展改革委交通能源處張軍(jun) 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用電量並不是線性上升,內(nei) 外溫差每提高一度,空調功耗大約增加20%。要維持室內(nei) 溫度,用電量翻番不奇怪。這種情況在北方沒有出現,就是因為(wei) 取暖方式不同,而且北方房子保溫比較好。
海爾空調一位工程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室內(nei) 外溫差設置越小,耗電量越少。室外溫度為(wei) 10度時,壓縮機一小時可能工作15分鍾就夠,零度時就要工作45分鍾。在他看來,不隻是上海,江南地區都在反映電費特別高,電力公司所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清華大學建築係教授楊旭東(dong) 也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室外溫度差兩(liang) 三度的話,空調能耗最多差20%-30%。但溫度特別低時,比如零度左右,空調熱泵啟動不起來,空調效率會(hui) 驟降,能耗大幅增加。
但也有網友指出,“我並沒有用空調,可是這個(ge) 月賬單幾乎翻番,到底是怎麽(me) 回事?”
電表之疑
一些網友則將懷疑指向供電電壓。他們(men) 發現今年冬天自家電壓上升,有人用萬(wan) 能電表測了一下,高達250伏。
一般說來,供電電壓超出額定220伏10%時,無功功率將增加35%左右,居民家中電器有功功耗也將增兩(liang) 成。
天津大學電氣與(yu) 自動化工程學院餘(yu) 貽鑫院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如果是正常的智能電表,可以記錄下細微的用電量,怎麽(me) 也多不了多少。但如果動了電壓,電壓稍微高一點,耗能就會(hui) 高不少。
清華大學電機係教授王仲鴻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供電電壓允許有上下10%的浮動,但一般上下浮動的幅度和頻率差不多,想一直維持在10%以上並不容易。
華東(dong) 電網公司新聞中心林海宇處長表示,如果電壓總是偏高,工廠的生產(chan) 線上肯定就通不過,會(hui) 造成極大的社會(hui) 影響。
可遠程控製的智能電表也成為(wei) 部分市民懷疑的對象。上海更換的智能電表中,上海聯能公司型號為(wei) DDSF809-L的電表占很大比重。這種電表可編程,並可按照八個(ge) 時段兩(liang) 種費率進行調整,有市民因此聯想:電表走快走慢電力公司說了算,無線遠程隨時可讀可調,是否有上級監管或自律不得而知。
2010年,是國家電網大規模開展智能電表招標的第一年,曆經四個(ge) 批次的集中招標,共招標智能電表4500多萬(wan) 隻,遠遠超過年初規劃的3500萬(wan) 隻。但華泰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第一批招標實行的是最低價(jia) 中標方式,各供應商為(wei) 了爭(zheng) 奪市場份額,盡量壓低產(chan) 品報價(jia) ,利潤空間基本消失。
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批電表即便是通過了相關(guan) 部門的檢定,但由於(yu) 時間倉(cang) 促,成本太低,也難以保證在寒冬等極端環境下不會(hui) 出現問題。
另外,有網友注意到,上海市的電表基本電流都是5安或者10安,最大允許電流是40安,而如今一半家庭的家電總功率通常在5000到1萬(wan) 瓦,換算下來電流為(wei) 25安至40安。如果把用電負荷電流看成基本電流,上海市的電表都是低於(yu) 規定的,可能導致計數暴漲。
寧波三星電氣的一位工程師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隻要不超過最大允許電流太多,都能保證電表的線性度,即不會(hui) 出現計數暴漲。
餘(yu) 貽鑫指出,電費是怎麽(me) 高出來的,電壓有沒有問題,電表有沒有問題,應該很容易弄清楚。“是輕而易舉(ju) 的事情,為(wei) 什麽(me) 現在還弄不清楚,我就沒法評論了。”
壟斷的煩惱
安裝智能電表後電費飛漲的現象,在美國也有。去年6月,舊金山市一位律師就要求加州監管部門暫緩安裝太平洋煤電公司飽受爭(zheng) 議的智能電表,直到該電表的準確性得到驗證為(wei) 止。當時,很多消費者將暴漲的電費歸咎於(yu) 新電表,電力公司則稱大多數高額電費單是電費漲價(jia) 和天氣炎熱造成的。
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金之儉(jian) 教授說,美國用上智能電表以後,設計分段電價(jia) ,鼓勵低穀用電,但老百姓用電習(xi) 慣沒變,導致電費增加。於(yu) 是,美國老百姓可以將電表顯示屏放在家裏,隨時知道自己用了多少電,哪個(ge) 電器用了多少,甚至排了多少二氧化碳,看到了自然有一種節能意識。“國內(nei) 就是換了一個(ge) 表,這方麵還是欠缺一點。”
在中國,對於(yu) 電表、電費這種關(guan) 係到自己日常生活利益的問題,市民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上海金茂凱德律師事務所邵彩華律師應一些市民的委托,準備就電費問題起訴電力公司,但最大的困難在於(yu) 找不到一個(ge) 能夠信任的鑒定機構。她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現在還沒有最後決(jue) 定什麽(me) 時候提起訴訟,很多人想法也不一致,進展比較緩慢。
王仲鴻教授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老百姓對電力部門的懷疑是有道理的,這是壟斷的必然結果,壟斷企業(ye) 沒有任何製衡,“誰也監督不了”。
上海電力公司一位相關(guan) 負責人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達了無奈。他說,電表是不是合格,有國家權威部門認定;電壓是不是合格,華東(dong) 電監局也有明確的數據,合格率在99%以上,但老百姓還是不相信。“這個(ge) 事,作為(wei) 壟斷企業(ye) 身不由己,老百姓對壟斷企業(ye) 有一股氣。該說的都說清楚了,還是不大理解。”
他透露,“市裏麵也很關(guan) 心”,上海市領導對此事有專(zhuan) 門批示,要求給老百姓一個(ge) 交待,對下個(ge) 月的電費一定保證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