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華稱,對照廣東(dong) 為(wei) 江西尋烏(wu) 三縣每年支付的1.5億(yi) 元資金,廣西處於(yu) 珠江上遊的縣份有70多個(ge) ,提出10億(yi) 元的生態補償(chang) 金建議並不算高。相關(guan) 款項將由中央或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hui) 協調,專(zhuan) 款用於(yu) 西江流域水資源保護項目。
“建議珠江下遊每年給廣西10億(yi) 元補償(chang) ,用於(yu) 西江流域生態建設和保護。”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自治區林業(ye) 廳廳長陳秋華對本報記者稱,他已就此向兩(liang) 會(hui) 提交議案,“開的是一個(ge) 保守價(jia) 。”
珠江年均徑流量3412億(yi) 立方米,水量僅(jin) 次於(yu) 長江居全國第二,發源雲(yun) 南,經貴州、廣西流入廣東(dong) 境內(nei) ,與(yu) 北江相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肩負整個(ge) 南中國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等綜合功用。
陳秋華稱,從(cong) “西電東(dong) 送”、到“千裏調水補淡壓鹹”,再到珠江水質的維護,上遊省份廣西、貴州付出了巨大的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代價(jia) 。
“我們(men) 要的是補償(chang) 機製。”陳秋華稱,珠江上下遊、左右岸需要在省和省、地區和地區之間,建立全新的生態協調與(yu) 利益補償(chang) 機製。
廣西治水賬本
2004年秋,珠三角發生了1951年以來最為(wei) 嚴(yan) 重的幹旱,鹹潮上溯空前嚴(yan) 重,澳門、珠海、中山、廣州等地1500多萬(wan) 居民日常飲水安全和200多萬(wan) 畝(mu) 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受到嚴(yan) 重威脅。2005年1月,國家防總在珠江流域首次大規模壓鹹補淡應急調水,調水線路長達1336公裏,涉及貴州、廣西和廣東(dong) 三省區,此後,這種遠程調水成為(wei) 經常性措施。
陳秋華告訴記者,珠三角地區年總用淡水量接近200億(yi) 立方米,70%的淡水由廣西提供;在冬春季節枯水期,珠江防總的壓鹹補淡措施主要依靠廣西境內(nei) 的龍灘、岩灘、長洲等10個(ge) 大型水利樞紐,非常時期可增加調水5億(yi) 立方米左右。
去年底今年初,廣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廣西依然全力調水,確保澳門供水鹹度始終在50度以下,這與(yu) 保障本地工業(ye) 用水、農(nong) 業(ye) 灌溉之間難免產(chan) 生矛盾。
“遠程調水治標不治本。”陳秋華稱,下遊鹹潮倒灌屬水質性缺水,因上遊水源性缺水而起。解決(jue) 問題的根本,是加強中上遊地區森林等地表植被的建設和保護。
“獲得成效,但代價(jia) 巨大。”陳秋華稱,廣西的公益林主要分布於(yu) 西江上遊的重要江河源頭、江河兩(liang) 岸、大型水庫周圍、岩溶地區等生態敏感區,相對集中在桂北桂西等革命老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約涉及林農(nong) 220萬(wan) 戶、900萬(wan) 人口。林改後,公益林與(yu) 商品林收益差距迅速拉開,7778萬(wan) 畝(mu) 公益林讓林農(nong) 直接減收38億(yi) 元。
據了解,過去10年間廣西各級財政為(wei) 珠江流域生態建設與(yu) 保護投入的資金,已超過300億(yi) 元,僅(jin) 自治區本級財政植樹造林投入資金累計就達到33.8億(yi) 元,而2010年全廣西財政收入僅(jin) 1228億(yi) 元。
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
“抑製生態惡化,如同逆坡推石。”陳秋華告訴記者,生態維護一旦停下來,馬上加速惡化。
為(wei) 減輕重點公益林的保護壓力,廣西今年向6000多萬(wan) 畝(mu) 水源林保護區做補助傾(qing) 斜,參照廣東(dong) 省做法,將補償(chang) 標準由每年每畝(mu) 10元提高到20元。這塊支出在60億(yi) 元左右。
另外,珠江防護林規劃新造2000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740萬(wan) 畝(mu) ,低產(chan) 低效林改造200萬(wan) 畝(mu) ,這一塊計劃總投資60億(yi) 元。石漠化綜合治理方麵計劃投資55億(yi) 元。
“錢大多用在了珠三角水源上遊。”陳秋華說,珠江流域涵養(yang) 水源量提高50億(yi) 立方米,每年向珠三角地區多貢獻約20億(yi) 立方米供水量,非常時期應急調水量可達到10億(yi) 立方米,省界水質保持在II類以上。
在陳秋華看來,為(wei) 了改善西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上遊地區投入了數百億(yi) 元資金,而下遊地區為(wei) 珠江流域的生態建設和保護給予適當補償(chang) 或分擔,完全合乎市場經濟原則。
提交兩(liang) 會(hui) 的議案中,廣西還援引了國內(nei) 相關(guan) 生態補償(chang) 案例:2001年浙江省的東(dong) 陽和義(yi) 烏(wu) 兩(liang) 市首次開展水權交易,上遊5000萬(wan) 立方米水的永久使用權轉讓給下遊,成交價(jia) 格4元/立方米;北京市每年向河北省境內(nei) 承德、張家口水源地支付水源涵養(yang) 林保護費1800萬(wan) 元;廣東(dong) 省也計劃每年拿出1.5億(yi) 元交給上遊江西省尋烏(wu) 、安遠和定南三縣,用於(yu) 東(dong) 江源區生態環境保護;浙江、遼寧、寧夏、內(nei) 蒙古等省區也有類似的水資源有償(chang) 使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