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國際視角來看,在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金磚四國”,中國的消費率最低,不到50%,其他國家消費率在60%以上;而美國的消費率更是高達80%至100%。擁有13億(yi) 人口的中國,未來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不言而喻。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有關(guan) 擴大內(nei) 需的多項“硬指標”,包括“兩(liang) 個(ge) 同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nong) 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等。
針對中國如何擴大內(nei) 需這一問題,3月6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李德水提到了“十一五”規劃的完成情況。李德水表示,希望“十二五”能完成各項指標。他說,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切入點應該是理順收入分配關(guan) 係。
不過當天由於(yu) 時間關(guan) 係,李德水在記者會(hui) 上因超時而抱歉地說:“我還沒講完,一共有9條,我才講了4條。”
昨日(3月10日),李德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關(guan) 於(yu) 後麵的幾點想法,我最想說的是,擴內(nei) 需應該在關(guan) 鍵指標上進行量化,並且要執行完成。如果不能完成,也就成為(wei) 遺憾了。”
擴大內(nei) 需的切入點是收入分配
作為(wei) “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今年“兩(liang) 會(hui) ”針對過去5年的各項經濟指標進行了對比。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主要提到“十一五”期間共有三項指標沒有完成,一是服務業(ye) 增加值;二是服務業(ye) 的就業(ye) 比重;三是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
在3月6日的記者會(hui) 上,李德水在現場“數指標”也引發關(guan) 注。“我認真查了‘十一五’規劃綱要,裏麵主要指標一共列了23項,其中約束性指標9項,預期性指標14項。”李德水說,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了,但是預期性指標卻有3項沒有完成。
李德水表示,希望“十二五”能完成各項指標。他說,“擴大內(nei) 需、轉變發展方式一個(ge) 重要的切入點在哪裏呢?我認為(wei) 應該是理順收入分配關(guan) 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兩(liang) 個(ge) 同步提高”,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yu) 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同步。這都是推動內(nei) 需擴大的重大舉(ju) 措之一。
興(xing) 業(ye)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liang) 個(ge) 同步提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了進一步明確。該報告指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nong) 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
“提出這一具體(ti) 的目標,成為(wei) 今年‘兩(liang) 會(hui) ’的一個(ge) 亮點”,花旗亞(ya) 洲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一硬指標真正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大家的心都踏實了。”
據記者了解,全國多個(ge) 省市也在進一步明確收入分配指標。比如,上海市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列出的民生指標達到7項,其中提到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不低於(yu) 人均生產(chan) 總值增長率。
上投摩根投資組合管理部研究員郭成東(dong) 認為(wei) ,中國在邁向內(nei) 需型社會(hui) 的進程中,銀行、石化等行業(ye) 的比重可能將慢慢讓位給消費、醫療保健和信息技術等行業(ye) 。
沈明高表示,今年“兩(liang) 會(hui) ”針對如何擴內(nei) 需提出了多項“量化指標”,這是非常巨大的成果。接下來,應該加大執行,確保實現這些量化指標。
城鎮化是擴大內(nei) 需的“主陣地”
在挖掘內(nei) 需巨大潛力的過程中,人們(men) 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於(yu) “城鎮化”。
李德水對記者表示,擴大內(nei) 需的主攻方向是農(nong) 村,農(nong) 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比較低,這也正是擴大內(nei) 需的潛力所在。他認為(wei) ,“十二五”期間,隨著城鄉(xiang) 差距縮小,農(nong) 民和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將逐漸縮小。
據記者了解,東(dong) 北三省針對城鎮化做出了具體(ti) 規劃。根據《關(guan) 於(yu) 推進遼寧省城鎮化建設工作的意見》,到2015年底,遼寧省城鎮化水平將達70%,城鎮人口達到3000萬(wan) 人以上,新增城鎮人口400萬(wan) 人以上。
上投摩根投資組合管理部研究員郭成東(dong) 指出,今年“兩(liang) 會(hui) ”進一步明確了一個(ge) 信號,就是政府政策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突出民生。在這一大背景下,微觀層麵的行業(ye) 與(yu) 公司的轉型才剛剛開始。與(yu) 此對應,大量流動人口將向城市滲透,所以服務業(ye) 正在成為(wei) 年均盈利增速最快的行業(ye) 之一,如果政策加以推動,服務業(ye) 也將成為(wei) 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議案提案
多渠道拉動內(nei) 需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dang) 中央常務副主席王欽敏建議,“十二五”期間,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由45%提高到55%,把居民消費率從(cong) 35%提高到50%。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占通認為(wei) ,允許宅基地流轉能有效實現農(nong) 村房地產(chan) 的市場價(jia) 值,促進財富增長。
全國工商聯團體(ti) 建議包括優(you) 先扶持本土企業(ye) 發展;加大稅收製度改革力度;注重推動商業(ye) 流通企業(ye) 信息化建設等。
背景資料
內(nei) 需拉動經濟增長我國消費潛力巨大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擴大內(nei) 需已經成為(wei) 今年乃至整個(ge) “十二五”期間拉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途徑,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予以再次確認。近兩(liang) 年內(nei) 需對宏觀經濟的貢獻率也完全可以支撐上述思路。
2009年我國GDP同比增長8.7%,在拉動2009年GDP增長的投資、消費、進口“三駕馬車”中,投資的貢獻率達到92.3%,拉動GDP增長8個(ge) 百分點;國內(nei) 消費的貢獻率為(wei) 52.5%,拉動GDP增長4.6個(ge) 百分點;而國外需求即“淨出口”的貢獻率為(wei) 負44.8%,下拉GDP增長負3.9個(ge) 百分點。
2009年,我國經濟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嚴(yan) 峻考驗,但上述數據也提醒我國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步伐。
2010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37.3%,拉動GDP增長3.9個(ge) 百分點。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8%,拉動GDP增長5.6個(ge) 百分點。貨物和服務的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7.9%,拉動2010年GDP增長0.8個(ge) 百分點,三者相加,使中國經濟重回兩(liang) 位數增長,GDP同比增幅達到10.3%。2010年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拉動GDP增長9.5個(ge) 百分點,對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92.1%,2009年由於(yu) 情況特殊,內(nei) 需貢獻率還要高於(yu) 去年,但是我國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依然偏低,而投資仍是拉動經濟的最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