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新興產業應防範重複投資風險

“據我了解,國家正在編製更加具體(ti) 的配套性產(chan) 業(ye) 規劃,製定更詳細的產(chan) 業(ye) 發展指導目錄。”牛文元說。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早在去年,國務院下發《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決(jue) 定》,確定“七大新興(xing) 戰略產(chan) 業(ye) ”,具體(ti) 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專(zhuan) 家稱,在淘汰落後產(chan) 能時,列入鼓勵類的新興(xing) 技術指標要反映出產(chan) 業(ye) 升級的方向,並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如果不能做到這樣,各地出台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劃就失去了實質意義(yi) ,最終無法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牛文元表示。

對外界批評的 “風能過剩”,牛文元表示,所謂的“風能過剩”的主因在於(yu) ,風能產(chan) 生的電力不穩定,對現有電網的衝(chong) 擊較大,使電網無法消納電能。同時,這部分電能又沒能做到就地消耗,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過剩。

他表示,目前正在大力發展的智能電網可以很好地接受風能發電,這就需要從(cong) 技術上進行突破。再加上就地消化,將電能充分地應用於(yu) 當地的生產(chan) 和生活,就可以解決(jue) 風能過剩問題。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改委、工信部正在加大調研各地的重複建設,目前正在想辦法處理,但是具體(ti) 進展還不明確。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也在上述報告中指出,目前各省市的布局極容易造成產(chan) 能過剩和資源浪費,不利於(yu) 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建議各省市有關(guan) 部門警惕這種重複投資的風險。

專(zhuan) 家建議:組織“摸底調查”

針對上述問題,政協委員、中央財大教授賀強(微博)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我們(men) 的調查,尤其是子行業(ye) 領域,重複投資建設確實非常嚴(yan) 重。”

賀強對記者說,“關(guan) 於(yu) 中科院的報告,我不好評價(jia) ,但是我本人也剛剛遞交了3個(ge) 關(guan) 於(yu)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提案。”他擔憂地表示,“目前各地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劃方案都大同小異,沒有結合地區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這一現象值得警惕。”

這3個(ge) 提案分別是《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雲(yun) 計算產(chan) 業(ye) 的提案》《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網絡創業(ye) 帶動社會(hui) 就業(ye) 的提案》《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汽車安全技術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的提案》。

賀強建議,有關(guan) 主管部門應該針對各地自行製定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劃進行摸底。“這種摸底應該包括3方麵,一是技術實力、二是產(chan) 業(ye) 集群優(you) 勢、三是投資預算究竟多大。”他表示。

他說,“(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總體(ti) 投資規模其實是不足的,但是各省市的投資方案已經製定出來,所以,由主管部門組織摸底調查很有必要,可以防患於(yu) 未然。”

期待後續的指導目錄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國家雖然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框架,但是,還沒有出台具體(ti) 的產(chan) 業(ye) 目錄和規劃。

“目前國務院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定義(yi) ,但是相關(guan) 配套性政策尚未製訂。據我了解,各省市仍在期待更詳細的配套性政策。”牛文元對記者表示。

他舉(ju) 例說,比如某些省份明顯不具備新技術的生產(chan) 條件,那麽(me) 該省份就應該主動規劃產(chan) 業(ye) 鏈的配件性產(chan) 品,而不是搞“大而全”式的重複投資。“這種大而全的投資,最終是同質化競爭(zheng) ,無法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轉型。”牛文元說。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