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從(cong) 多方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將設24項主要指標,包括12個(ge) 預期性指標和12個(ge) 約束性指標,助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些指標主要集中在經濟結構、科技教育、資源環境、改善民生等方麵。
權威人士稱,“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有七大目標,包括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升、資源結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hui) 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等。
圍繞這七大目標,“十二五”期間將提出24項指標,包括12個(ge) 預期性指標和12個(ge) 約束性指標。如提高居民消費率2至3個(ge) 百分點,有望成為(wei) 重要指標之一。
有關(guan) 人士稱,這些指標大多數與(yu) 轉變發展方式相關(guan) ,尤其是一些約束性指標,集中在能源資源、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等領域,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十一五”規劃曾提出了22項主要指標,其中包括8項約束性指標以及14項預期性指標。8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14項預期性指標中,除“服務業(ye) 增加值比重”、“服務業(ye) 就業(ye) 比重”、“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外,基本完成。
“從(cong) 過去五年的情況來看,我國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淘汰落後產(chan) 能、發展服務業(ye) 等方麵,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一些“考核”經濟的軟性指標及約束性指標要更多考慮經濟結構調整。
除了一係列指標外,有關(guan) 人士透露,收入分配改革也是“十二五”的重點。他說,“十二五”期間我們(men) 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yu) 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同步。其中個(ge) 人所得稅,到“十二五”中後期要全麵建設綜合和分類個(ge) 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