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了解,“十二五”期間,金融監管部門將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製度框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其中,銀監會(hui) “十二五”期間將重點督促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做實四大監管工具,同時,將微觀審慎監管的要求認真落實到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的各個(ge) 層級,繼續推進銀行業(ye) 積極轉型,防止銀行業(ye) 出現超越自身管控能力和監管實際,不切實際地跨區、跨境、跨業(ye) 經營的情況,並深度參與(yu) 國際監管規則的討論。保監會(hui) “十二五”期間擬重點推進保險業(ye) 健全農(nong) 業(ye) 保險製度,並在社會(hui) 建設、公共管理服務體(ti) 係建設,以及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養(yang) 老、醫療等方麵發揮更大作用。
有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作為(wei) 今後五年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劃目標之一,“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望寫(xie) 入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之中。相比“十一五”規劃“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提法,“顯著”二字的增加意義(yi) 深遠。
專(zhuan) 家預計,與(yu) “十一五”規劃不同,“十二五”規劃就資本市場工作的部署,可能放在深化要素市場改革的部分闡述,而不是放在深化金融體(ti) 製改革部分,這顯示出社會(hui) 各界對資本市場功能和地位的認識大大加深。“總體(ti) 看,一般商品市場已經相對健全,市場基礎性作用得到較為(wei) 充分的發揮。”
專(zhuan) 家分析說,相比較而言,我國要素市場的發育明顯滯後,包括資本、土地、技術、信息等重要生產(chan) 要素的市場化程度還比較低,隻有在“十二五”時期集中力量打攻堅戰,在要素市場體(ti) 係建設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才能實現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和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戰略目標”。
為(wei) 此,在“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多層次市場體(ti) 係”的基礎上,結合市場發展實際,“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可能提出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建設,並特別對債(zhai) 券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發展給予積極提法。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評價(jia) 說,“十二五”規劃中對資本市場地位、功能認識的深化,對市場發展目標的規劃,體(ti) 現了今後5年“積極的股市政策”將會(hui) 撲麵而來。“從(cong) 我們(men) 了解到的證監會(hui) 各部門研討的‘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看,股市、債(zhai) 市容量的大幅度提升是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到2015年,上市公司數量較目前可望實現七八成的增長,以央企為(wei) 代表的國有資本向市場注入的比例也將大大提高。
但這並非意味著今後5年僅(jin) 僅(jin) 是單方麵擴容,決(jue) 策層在積極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方麵有相應的具體(ti) 措施,在回報投資者方麵,出台鼓勵甚至強製上市公司分紅的措施成為(wei) 可能。總而言之,今後5年,社會(hui) 資本和資源更積極地向資本市場集中,市場也將為(wei)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和改善結構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對於(yu) 投資者而言,‘積極的股市政策’是重大機遇而非風險,錯過這次機遇將會(hui) 比較遺憾。”專(zhuan) 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