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有關(guan) 人士22日透露,2011年以來,央行在貨幣信貸調控中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已對40多家資本充足率較低、信貸增長過快、順周期風險隱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機構實施了差別準備金要求。
中國證券報曾於(yu) 2月11日報道,春節後,央行對部分中小商業(ye) 銀行實施了差別存款準備金的調控措施。這些銀行主要是城市商業(ye) 銀行。預計央行將在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使用較嚴(yan) 厲的調控政策工具組合,差別存款準備金作為(wei) 調控的常態工具走上了政策前台。
銀行人士表示,1月以來,各金融機構特別是全國性金融機構,已開始根據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的要求把握信貸投放進度。在差別存款準備金調控機製實施之後,大型商業(ye) 銀行對政策的執行和自身信貸投放的控製較為(wei) 嚴(yan) 格,但中小城市商業(ye) 銀行的放貸衝(chong) 動仍較強烈,成為(wei) 差別存款準備金這一新的動態工具的首批實施對象。
央行人士表示,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是在既有的差別準備金製度中引入宏觀審慎要求並加以規範化、透明化,主要是基於(yu) 社會(hui) 融資總量、銀行信貸投放與(yu) 社會(hui) 經濟主要發展目標的偏離程度及具體(ti) 金融機構對整個(ge) 偏離的影響,並考慮了金融機構的係統重要性、穩健狀況及執行國家信貸政策情況等。年初央行已向金融機構明確了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的相關(guan) 要素和規則。
而且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規則相對簡單,易於(yu) 理解和掌握,各機構可根據測算公式和相關(guan) 參數,自行測算、自主調整信貸投放,可操作性較強。
上述央行人士透露,下一階段,央行將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社會(hui) 融資總量及貨幣信貸增長情況,繼續使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以及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把好流動性總閘門,貫徹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