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日前發布數據顯示,全國國有企業(ye) 2010年實現利潤19870.6億(yi) 元,同比增長37.9%,其中化工、電力、有色、交通等行業(ye) 利潤增長超過1倍。國企利潤非常可觀。
同時,國務院決(jue) 定,從(cong) 2011年起,對央企(2家糧棉儲(chu) 備的央企除外)統一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收繳比例,並擴大征繳企業(ye) 範圍。政策一出,圍繞國企紅利的話題再度升溫。
為(wei) 什麽(me) 要向包括央企在內(nei) 的國有企業(ye) 征收資本“紅利”?企業(ye) 目前的繳稅比例是高了還是低了?怎樣讓這份“紅利”取之於(yu) 民、用之於(yu) 民?
利潤近2萬(wan) 億(yi) 元,上繳440億(yi) 元紅利
“根據2010年前的有關(guan) 規定,部分央企須上繳利潤5%—10%的"紅利"。上繳收益占國有企業(ye) 利潤比重過低,與(yu) 其良好的盈利狀況和占有巨大公共資源的背景不適應。”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
數據顯示,以上年實現利潤按比例征收央企紅利為(wei) 主而實現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008年、2009年分別為(wei) 547.8億(yi) 元、873.6億(yi) 元,2010年約為(wei) 440億(yi) 元。而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0年國有企業(ye) 累計實現利潤近2萬(wan) 億(yi) 元,隻拿出5%左右上繳“紅利”。
“按國際慣例,上市公司股東(dong) 分紅比例為(wei) 稅後可分配利潤30%到40%之間,國有資本向國家上繳盈利普遍高於(yu) 這個(ge) 水平,英國盈利較好的企業(ye) 上繳盈利相當於(yu) 其稅後利潤的70%至80%。”賈康介紹,2007年恢複“紅利”征繳以來,我國央企中上繳比例最高的資源性行業(ye) 及壟斷行業(ye) ,也僅(jin) 僅(jin) 上繳稅後利潤的10%。
目前,金融類國有企業(ye) 並沒有納入收益上繳的範圍。“我國金融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已大幅提升,繼續實施免繳政策不僅(jin) 導致國有資本上繳規模偏小,而且在市場主體(ti) 間形成了不平等競爭(zheng) 。此外,隨著我國新聞出版機構大量轉製,將會(hui) 形成一部分以文化傳(chuan) 媒為(wei) 主業(ye) 的國有企業(ye) ,也應將其納入上繳範疇。”賈康說。
除了上繳比例過低,國企紅利“體(ti) 內(nei) 循環”的現實也頗受爭(zheng) 議。以國有資本紅利為(wei) 主要來源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體(ti) 係,主要定位於(yu) 調整國有資本在不同行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的配置狀況,並不注重公共福利。數據顯示,2008、2009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553億(yi) 元,主要用在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技術創新、重組補助等方麵。而2007、2008兩(liang) 年,國企紅利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yu) 社會(hui) 保障等民生的支出隻有10億(yi) 元。
“國有企業(ye) 是全民所有的,國企利潤也該回報咱老百姓。都說我們(men) 有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全球最賺錢的電信公司、全亞(ya) 洲最大的石化企業(ye) ,可這些企業(ye) 之所以能發展這麽(me) 快,還不是因為(wei) 國家給政策給錢,十幾億(yi) 人給他們(men) 市場?!現在國企利潤那麽(me) 豐(feng) 厚,每年卻隻給國家交一點點,交完了再拿回去發展自己,落不到百姓頭上,這怎麽(me) 能說得過去呢!”講到國企紅利問題,黑龍江的退休教師孫阿姨很不滿意。
人們(men) 還看到:國企員工享有的高額工資、獎金和福利,不斷加劇收入分配差距;國企財大氣粗的產(chan) 能擴張、資本擴張,不斷擠壓民間資本的發展空間。“40多萬(wan) 億(yi) 元國有資產(chan) 變成一部分人的利益分配,這是不合適的!”中央黨(dang) 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說。
應繳盡繳,防止國企“私吞”紅利
今年,央企上繳“紅利”再加碼:中國煙草等15家央企須上繳企業(ye) 稅後利潤的15%;中國鋁業(ye) 等78家企業(ye) 上繳稅後利潤的10%;中國航天控股集團公司等33家企業(ye) 上繳稅後利潤的5%。
據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估算,此次上調比例後,將令國有資本預算增收380億(yi) 元至500億(yi) 元,幾乎翻了一番。但這個(ge) 征繳範圍與(yu) 幅度,與(yu) 此前學者主張全麵開征以及40%、60%的征繳比重,仍相距甚遠。
是不是所有國企都該上繳紅利?現階段究竟上繳多少合適?
“征繳紅利的對象主要是中央企業(ye) ,一段時間內(nei) 還不可能擴大到各部委直轄的5000多家國企,這些企業(ye) 規模小、經營差、曆史遺留問題多,尚不具備征收紅利的條件。”文宗瑜說。
而對於(yu) 地方國有企業(ye) 的資本收繳,還沒有全國統一規範,有部分省、市根據實際情況試行,如上海市2006年起全麵實行國有資本預算,按淨利潤20%收取“紅利”;北京市則按企業(ye) 經營業(ye) 績考核結果分級繳稅,收繳比例一般不低於(yu) 10%。
文宗瑜表示,央企紅利征收比例大幅度提高將受到多方麵要素製約。一是國企履行部分國家職能和一些特殊的社會(hui) 職能,過高、過快上調比例會(hui) 影響其正常發揮職能。二是短期內(nei) 大幅提高征收比例會(hui) 影響企業(ye) 正常經營與(yu) 發展。
“比如2009年中石油利潤總額為(wei) 1285億(yi) 元,如果征收比例上調至40%,就是500億(yi) 元,再配上60%的負債(zhai) ,意味著給企業(ye) 帶來800億(yi) 元的現金流出,企業(ye) 財務杠杆會(hui) 極大弱化。目前資源性央企正處在境外並購、大項目投資階段,雖然社會(hui) 輿論及公眾(zhong) 情緒要求大幅度提高這些企業(ye) 的紅利征收比例,但還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確保企業(ye) 平穩運營。”文宗瑜說。
要保障企業(ye) 發展,也要防止國企將巨額利潤占為(wei) 己有、內(nei) 部分紅。“在利潤分配的利益博弈過程中,企業(ye) 會(hui) 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內(nei) 部人控製",通過種種途徑將利潤從(cong) 末端向前端轉移,以規避紅利上繳。比如,加大稅前支出、提高管理層薪酬、增加職務消費、濫發獎金、超標準福利,等等。”賈康認為(wei) ,為(wei) 防止這種情況,要強化激勵機製,比如對超額完成收益的企業(ye) 董事會(hui) 進行獎勵;細化預算指標,探索建立季度預繳、年終結算的方式。此外還要完善國企會(hui) 計製度、治理機製以及財政監督機製和懲罰機製。“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有企業(ye) 利潤的公開透明和足額上繳。”
納入公共財政,讓全民能共享紅利
亞(ya) 洲開發銀行在《2010亞(ya) 洲發展展望更新》一文中建議,中國應通過再分配將國有企業(ye) 利潤更多地用於(yu) 社會(hui) 開支。據亞(ya) 行統計,目前中國教育、衛生、社保等公共方麵的開支僅(jin) 相當於(yu) GDP的6%,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重高達28%。
在國企紅利如何全民共享的議論聲中,有專(zhuan) 家提出,國企利潤並非進了民眾(zhong) 錢包才是“惠及百姓”。企業(ye) 本身的發展壯大同樣是全民財產(chan) 的增值。可人們(men) 質疑:如果隻是持續投入卻始終得不到回報,這樣的資產(chan) 增值會(hui) 不會(hui) 是“鏡花水月”?老百姓更希望通過“分紅”,讓自身生活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中國改革基金會(hui)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提出,央企給“股東(dong) ”的紅利應該納入公共財政,讓更多百姓受益。
據專(zhuan) 家介紹,國外大部分國家的國有企業(ye) 一般都將紅利繳納給國家財政部門,放在公共預算財政的“大盤子”裏,而非繳入取之國企、用之國企的“小金庫”。在美國,不少州將公有資產(chan) 的收益直接向居民分紅。自1982年起,阿拉斯加州政府連續20多年給在該州居住6個(ge) 月以上的公民發放分紅,每人每年幾百到上千美元不等。
“要強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社會(hui) 性支出。”文宗瑜說,應該將更多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國企“紅利”用於(yu) 解決(jue) 社會(hui) 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就業(ye) 等民生問題。“比如彌補社保基金的預算與(yu) 支出缺口,以及公共預算支出缺口,既有利於(yu) 強化相關(guan) 部門的製衡監督,又有利於(yu) 防範公共風險,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作為(wei) 政府宏觀調控手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