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將社會(hui) 融資總量確定為(wei) 貨幣政策調控中間目標,但這一指標的內(nei) 涵和計算方法卻一直沒有披露。昨日,央行網站發表了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的署名文章,根據文章披露的內(nei) 容,“社會(hui) 融資總量=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委托貸款+信托貸款+銀行承兌(dui) 匯票+企業(ye) 債(zhai) 券+非金融企業(ye) 股票+保險公司賠償(chang) +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chan) +其他”,共有十項內(nei) 容。
文章稱,社會(hui) 融資總量是全麵反映金融與(yu) 經濟關(guan) 係,以及金融對實體(ti) 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nei) (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ti) 經濟從(cong) 金融體(ti) 係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金融體(ti) 係是整體(ti) 金融的概念,從(cong) 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cong) 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zhai) 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ye) 務市場等。
較長時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重點監測、分析的指標和調控中間目標是M2(廣義(yi) 貨幣供應量)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關(guan) 注。盛鬆成認為(wei) ,由於(yu) 新增人民幣貸款已不能準確反映實體(ti) 經濟的融資總量,因此隻有將商業(ye) 銀行表外業(ye) 務、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和直接融資都納入統計範疇,才能完整、全麵監測和分析整體(ti) 社會(hui) 融資狀況,也才能從(cong) 根本上避免因過度關(guan) 注貸款規模而形成“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現象,即商業(ye) 銀行通過表外業(ye) 務繞開貸款規模。
央行采用基於(yu) 2002~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數據,對社會(hui) 融資總量、新增人民幣貸款與(yu) 主要經濟指標分別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與(yu) 新增人民幣貸款相比,我國社會(hui) 融資總量與(yu) GDP(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固定資產(chan) 投資、工業(ye) 增加值、CPI(消費者物價(jia) 指數)的關(guan) 係更緊密,相關(guan) 性顯著優(you) 於(yu) 新增人民幣貸款。
文章認為(wei) ,目前來看我國的社會(hui) 融資總量統計數據完整可得,采集及時準確。社會(hui) 融資總量是增量概念,為(wei) 期末、期初餘(yu) 額的差額,或當期發行或發生額扣除當期兌(dui) 付或償(chang) 還額的差額,統計上表現為(wei) 每月、每季或每年新增量。社會(hui) 融資總量各項指標統計,均采用發行價(jia) 或賬麵價(jia) 值進行計值,以避免股票、債(zhai) 券及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chan) 等金融資產(chan) 的市場價(jia) 格波動扭曲實體(ti) 經濟的真實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