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帶來了養(yang) 老服務的旺盛需求,給我國養(yang) 老、養(yang) 生產(chan) 業(ye) 的帶來巨大機遇。有關(guan) 資料統計,目前我國養(yang) 老、養(yang) 生產(chan) 業(ye) 的市場約有1萬(wan) 億(yi) 元,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5萬(wan) 億(yi) 元。”
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傳(chuan) 統的“家庭養(yang) 老”模式已無法適應。各地出謀劃策,寧波的“家庭護院”模式、南京的“智慧養(yang) 老”物聯網模式、上海的“以房自助”養(yang) 老模式……與(yu) 養(yang) 老有關(guan) 的話題,縈繞耳邊。
日前,浙江省出台《建德市養(yang) 老養(yang) 生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10-2020)》,該規劃的目標人群涵蓋整個(ge) 長三角地區的老年人群。如何服務好、發揮好老年人這個(ge) “銀色群體(ti) ”,已成為(wei) 一個(ge) 重要的經濟命題。
深陷“養(yang) 老困局”
有人說,21世紀人類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將是人口老齡化。與(yu) 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國的情況更為(wei) 嚴(yan) 重,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約占總人口的12%,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已超過8%。
其中,長三角地區是老齡化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據最新統計,上海全市1400萬(wan) 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5.7萬(wan) 人,占22.5%,預計到2030年,人口老齡化比重將達28.8%。而另一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也顯示,江蘇的老齡化比全國提前了13年。
南京“白領”小李對記者訴苦,目前夫妻兩(liang) 人每個(ge) 月收入大概10000元,兩(liang) 個(ge) 人都是獨身子女,因此雙方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贍養(yang) 都由兩(liang) 人來負擔。“每個(ge) 月的贍養(yang) 費至少占到1/4,再刨去生活開銷,女兒(er) 的學費,一個(ge) 月辛辛苦苦的錢勉強隻夠開銷。”小李甚至跟記者開玩笑地說:“早知道讓我爸媽多生兩(liang) 個(ge) 哥哥姐姐了……”
搶灘養(yang) 老市場
對此,華東(dong) 師範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le) 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由於(yu) 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中國已提前進入老齡化,尤其在經濟發達、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較高的長三角地區問題更加突出。
“這將會(hui) 對長三角各個(ge) 地區的社會(hui) 經濟發展以及醫療衛生、社會(hui) 保障等提出嚴(yan) 峻挑戰,同時大大增加每個(ge) 家庭勞動力的撫養(yang) 負擔。”徐長樂(le) 認為(wei) 。
然而,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帶來了養(yang) 老服務的旺盛需求,給我國養(yang) 老、養(yang) 生產(chan) 業(ye) 的帶來巨大機遇。有關(guan) 資料統計,目前我國養(yang) 老、養(yang) 生產(chan) 業(ye) 的市場約有1萬(wan) 億(yi) 元,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5萬(wan) 億(yi) 元。
如此巨大的機遇擺在眼前,不少企業(ye) 紛紛“搶灘”。尤其是在“允許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chan) ”的政策開閘之後,手握巨量資金的各大保險公司開始大舉(ju) 進軍(jun) “養(yang) 老市場”。據悉,泰康人壽、中國人壽等公司現在都嚐試從(cong) 高端市場切入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陳東(dong) 升曾公開表示:“這種把保險、地產(chan)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融合在一起的商業(ye) 模式,可以將壽險產(chan) 業(ye) 鏈拉長20年到30年。”
擴大公費人群
據了解,在進軍(jun) 高端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時,許多企業(ye) 打出了“養(yang) 老地產(chan) ”概念,甚至有人把其稱為(wei) 房地產(chan) 市場的最後一塊“金礦”。
對此,徐長樂(le) 對記者指出,把養(yang) 老業(ye) 產(chan) 業(ye) 化不論對緩解政府社保壓力還是對企業(ye) 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政府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市場化的同時,要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養(yang) 老問題。因為(wei) 過於(yu) 市場化會(hui) 容易導致資金過度流入高端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而忽視了基礎群體(ti) ,這就要求政府需要進一步擴大納入公費養(yang) 老人群。
“總體(ti) 來講,目前發展養(yang) 老、養(yang) 生產(chan) 業(ye) 的條件還不是很成熟,在專(zhuan) 業(ye) 護理人才、人們(men) 的接受度等多方麵還有待改善,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對養(yang) 老的需求也不同,因此企業(ye) 進入該產(chan) 業(ye) 切勿‘一窩蜂’、急功近利。”徐長樂(le)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