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東南亞、香港房地產泡沫

東(dong) 南亞(ya) 、香港房地產(chan) 泡沫


  :香港業(ye) 主平均損失267萬(wan) 港元

   繼日本之後,泰國、馬來西亞(ya) 、印度尼西亞(ya) 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房地產(chan) 泡沫也是一次慘痛的經曆,而其中以泰國尤為(wei) 突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泰國政府把房地產(chan) 作為(wei) 優(you) 先投資的領域,並陸續出台了一係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產(chan) 市場的繁榮。海灣戰爭(zheng) 結束後,大量開發商和投機者紛紛湧入了房地產(chan) 市場,加上銀行信貸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產(chan) 泡沫的出現。與(yu) 此同時,大量外國資本也進入東(dong) 南亞(ya) 其他國家的房地產(chan) 市場進行投機性活動。遺憾的是,當時這些國家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控,最終導致房地產(chan) 市場供給大大超過需求,構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1996年,泰國的房地產(chan) 業(ye) 已處於(yu) 全麵危險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續升高,其中辦公樓空置率竟達50%。隨著1997年東(dong) 南亞(ya) 金融危機的爆發,泰國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房地產(chan) 泡沫徹底破滅,並直接導致各國經濟嚴(yan) 重衰退。

   東(dong) 南亞(ya) 金融危機還直接導致了香港房地產(chan) 泡沫的破滅。香港的房地產(chan) 熱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李嘉誠、包玉剛等商界巨子紛紛投資房地產(chan) 領域,香港十大房地產(chan) 公司也先後公開上市,而來自日本、東(dong) 南亞(ya) 和澳大利亞(ya) 等地的資金也蜂擁而入。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香港的房價(jia) 和地價(jia) 急劇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日本的全世界房價(jia) 最高的地區。

   1984年—1997年,香港房價(jia) 年平均增長超過20%。中環、尖沙咀等中心區域每平方米房價(jia) 高達十幾萬(wan) 港元,一些黃金地段的寫(xie) 字樓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萬(wan) 港元的天價(jia) 。受房價(jia) 飛漲的刺激,香港的房地產(chan) 投機迅速盛行起來,出現了一大批近乎瘋狂的“炒樓族”。當時的香港,人們(men) 盲目地投資房地產(chan) 。為(wei) 了抓住機遇,許多人往往僅(jin) 憑地產(chan) 經紀人電話中的描述,就草草決(jue) 定購買(mai) 豪宅。一些經紀人甚至會(hui) 對顧客說出這樣的話:“什麽(me) ?你要考慮一兩(liang) 天?當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不買(mai) 的話,過3分鍾就沒了!”1996年,香港竟出現買(mai) 房前必須先花150萬(wan) 港元買(mai) 一個(ge) 號的怪事。

   就在香港的房地產(chan) 泡沫達到頂峰時,東(dong) 南亞(ya) 金融危機降臨(lin) 了。1998年—2004年,香港樓價(jia) 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產(chan) 階級居住社區“太古城”,樓價(jia) 就從(cong) 最高時的1.3萬(wan) 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據專(zhuan) 家計算,從(cong) 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時間裏,香港房地產(chan) 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約8萬(wan) 億(yi) 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產(chan) 總值還多。而對於(yu) 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產(chan) 泡沫的破滅更是不堪回首。在這場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業(ye) 主損失267萬(wan) 港元,有十多萬(wan) 人由百萬(wan) “富翁”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wan) “負翁”。

   可以說,發生在上個(ge) 世紀的3次房地產(chan) 大泡沫,對當時和後來的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它們(men) 給世界經濟造成了慘痛的損失,也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而這些教訓在世界各國房地產(chan) 熱高燒不退的今天顯得尤為(wei) 珍貴。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