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中國大學生合夥人如何逃脫“畢業即散夥”魔咒

武漢一高校大學生創業(ye) 者李軍(jun) (化名)曾在身邊看到過“畢業(ye) 即散夥(huo) ”的例子:在公司隔壁,一位同城“985”高校學生創業(ye) 者帶著團隊打拚了3年,從(cong) 創業(ye) 孵化器搬到了光穀大廈,公司已有了10餘(yu) 名員工。

臨(lin) 近畢業(ye) 時,創始人接到了一家世界百強企業(ye) 的年薪60萬(wan) 元的邀請,決(jue) 定離開公司。主心骨一走,公司不到一個(ge) 月就解散了。隔壁辦公室到現在還堆著他們(men) 未拿走的雜物。

記者采訪多位創業(ye) 導師時,他們(men) 都近乎一致地認為(wei) ,“創業(ye) 大學生畢業(ye) 散夥(huo) 的現象極為(wei) 普遍。這些誕生於(yu) 象牙塔裏的學生創業(ye) 團隊,在‘大魚吃小魚’的市場競爭(zheng) 中難以紮根成長,曆經掙紮,畢業(ye) 季反倒成為(wei) 壓垮他們(men) 的最後一根稻草。”

創業(ye) 熱潮在校園湧動,創業(ye) 追夢背後更需冷靜思考:中國大學生合夥(huo) 人如何實現從(cong) 校園到社會(hui) 的“生死跨越”,從(cong) 而在社會(hui) 上站穩腳跟?


“立足專(zhuan) 業(ye) 領域,各司其職”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博士生範小虎花了3年時間,終於(yu) 啃下了武漢智能家居行業(ye) 的“硬骨頭”。

2011年,範小虎考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結識了謝屈波等3位年齡相仿、誌趣相投的博士生同學,上課之餘(yu) ,大家一起吃飯、唱歌、聊技術、聊人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3年後,一則穀歌高價(jia) 收購某智能家居公司的消息讓他們(men) 深受啟發,“這不正是我們(men) 的研究領域嗎?”經過多次商議論證,4人決(jue) 定針對老年群體(ti) 打造一款智能家居係統,並成立武漢博虎科技有限公司。

“博虎”是公司兩(liang) 位主創——謝屈波和範小虎名字的組合。主創團隊4個(ge) 人各有所長。謝屈波曾將一個(ge) 創業(ye) 公司做到了上市;另外兩(liang) 人在國外讀博士後,掌握著行業(ye) 領域前沿動態;而範小虎自稱為(wei) “劉備”,能將一幫“大將”聚在一起戰鬥。

範小虎認為(wei) ,項目能穩定地運行下去,主要原因在於(yu) 他們(men) 立足專(zhuan) 業(ye) 領域,各司其職,做團隊每個(ge) 人最擅長的事情。“這個(ge) 行業(ye) 的水有多深,我們(men) 4個(ge) 人都已經摸透了”。

經過3年的發展,博虎科技逐步確定以年輕人、大型醫院、養(yang) 老院企業(ye) 為(wei) 目標客戶群體(ti) ,年收入突破百萬(wan) 元。範小虎也被評為(wei) “2017年武漢創業(ye) 十佳大學生”,入選“3551光穀人才計劃”。

武漢科技大學2011級建築學專(zhuan) 業(ye) 的郭廣欣在選擇創業(ye) 項目時,同樣考慮到了專(zhuan) 業(ye) 匹配的問題。

2015年,郭廣欣組建了3人團隊,成立武漢眾(zhong) 果科技有限公司。他負責軟件開發與(yu) 設計,另外兩(liang) 人一人擅長運營,一人主管銷售。

他們(men) 的創業(ye) 項目是自助式攝影室。上大四時,郭廣欣結合自身的專(zhuan) 業(ye) 背景,開發出單反相機聲控拍照感應模塊設備,隻需擺好姿勢,喊出命令,顯示屏便出現對應的照片。

這一技術改進極大地“解決(jue) 了行業(ye) 痛點”。原本需要遙控器控製拍攝,非常影響照片美觀性,如今雙手從(cong) 遙控器中解放出來。“憑借專(zhuan) 業(ye) 能力,我們(men) 要在同行中做最有技術優(you) 勢的。”郭廣欣說。

2018年11月,公司新場地裝修完成,團隊也獲得了全國創業(ye) 大賽銀獎,公司則被評為(wei) 武漢2018年度科技“小巨人”企業(ye) 。

在華中師範大學2012級動漫專(zhuan) 業(ye) 的黃子豪看來,“團隊要走得遠,不僅(jin) 要立足於(yu) 專(zhuan) 業(ye) ,更要注意瞄準市場”。上大四時,他組建動畫製作團隊,之後成立木子嵐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因動畫製作成本高,學校師生很難消費得起,但起初紮根學校,一旦脫離這個(ge) 群體(ti) 便難以生存。“有老師找我們(men) 做動畫時,我們(men) 幹脆不收錢”。

市場調研顯示,大多數畫師喜歡畫人物,但實際上人物崗位是飽和的,真正的市場缺口是場景製作,“我們(men) 主打技術過硬的美術外包”,這正是木子嵐團隊的強項。

“很多大學生創業(ye) 團隊沒能在一個(ge) 細分領域中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黃子豪說,“就我們(men) 公司而言,外麵很多做動畫的公司綜合實力很強,但在場景製作這個(ge) 細分領域我們(men) 可能比他們(men) 強。這就是我們(men) 的創業(ye) 公司的立足點。”

木子嵐以動漫美術為(wei) 主營業(ye) 務,參與(yu) 多個(ge) 動漫遊戲項目藝術製作。在中國最大的動漫類美術外包平台“米花師”上,木子嵐已經做到全國第二。


“找合夥(huo) 人比找對象更重要”

“做社團和創業(ye) 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範小虎把自己的創業(ye) 淵源追溯到了讀本科時創建學生社團的經曆。

大二那年,自幼愛好跆拳道的範小虎創辦了山東(dong) 大學跆拳道協會(hui) ,發展到7個(ge) 學校,從(cong) 社團管理、業(ye) 務拓展、校外參賽,範小虎覺得“就像拓展分公司一樣”。他曾帶領這個(ge) 新生社團在全校400多個(ge) 學生社團中脫穎而出,獲得十佳社團稱號。

一次事件讓範小虎第一次體(ti) 會(hui) 到合夥(huo) 人的重要性。在跆拳道比賽前一天,黑帶二段的他不慎腿骨骨折,無法參加比賽。禍不單行,因在醫院休養(yang) ,無法按時與(yu) 讚助商家簽約,一項社團讚助費也泡了湯。

“大學期間的這些小跟頭還是要扛得起的。”他決(jue) 定在骨折37天後的學校迎新活動中登台表演,腿上纏著繃帶,朋友幫忙攙扶著去表演現場。在台上,合作的夥(huo) 伴悄悄地扶住他,演出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創業(ye) 比辦跆拳道社團更加複雜,未來可能遇到的意外也會(hui) 更多。”範小虎記得,有一次,在簽融資合同的前一天,對方公司破產(chan) ,投資項目瞬間泡湯;年前公司賬麵上一分錢也沒有,幾個(ge) 合夥(huo) 人從(cong) 家裏拿錢,才勉強發了員工工資。

“有時候一個(ge) 人單打獨鬥未必就好,有一群跟你一起打拚的夥(huo) 伴,在遇到困難時才不會(hui) 孤立無援。”範小虎一開始就明白得找個(ge) 靠譜的夥(huo) 伴一起創業(ye) 。

選擇創業(ye) 合夥(huo) 人時,他邀請了相熟的同學,4個(ge) 人的專(zhuan) 業(ye) 能力、為(wei) 人處事都互相了解。他認為(wei) ,“找到逆境時出現的朋友”才是創業(ye) 合夥(huo) 人的最佳選擇。

他算了筆賬:每天早上出門前和女朋友說不了1個(ge) 小時的話,晚上9點多下班後又不到兩(liang) 個(ge) 小時,中間有8個(ge) 多小時要和合夥(huo) 人待在一起。

“找創業(ye) 合夥(huo) 人比找對象都重要。” 他笑道。

“誌同道合”也是郭廣欣尋找合夥(huo) 人的標準。“三個(ge) 學建築的夥(huo) 伴”性格上合得來,都明白合夥(huo) 人的重要性,郭廣欣記得有位合夥(huo) 人曾說過:“如果一個(ge) 人開個(ge) 小公司,那拿100%股權也沒太大意義(yi) ,但如果合夥(huo) 人一起齊心協力把公司做大做強,我即便占有少量股份,也夠多了。”

在股份問題上,郭廣欣占有公司最大股份,其他兩(liang) 人毫無異議。“一個(ge) 人再厲害,畢竟能力是有限的,大家一起發力就可以把公司推到更高的級別。”郭廣欣說。


權責明確規避糾紛

範小虎在合夥(huo) 人的股權分配上有自己的一套辦法:“首先合夥(huo) 人之間的權責利益一定要明確,白紙黑字紅章都要有,並且有動態適應調節機製。”例如,4位股東(dong) 雖然股權平分,但都有相應的銷售任務,完成每單業(ye) 務都可以單獨拿提成,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合夥(huo) 人之間的利益,隻要股份、利潤分得合情合理,大家一起合作都會(hui) 愉快”。

這一點,與(yu) 郭廣欣不謀而合。

成立公司前,郭廣欣對如何分配股權並沒有一個(ge) 明確的概念,他查閱了大量相關(guan) 資料,谘詢了同校獲得千萬(wan) 元融資的創業(ye) 學長,最終將股份分為(wei) 1∶2∶7。

他知道大學生創業(ye) 公司起步常遇到的問題是:一味地講哥們(men) 義(yi) 氣,合夥(huo) 人之間平分股權,缺乏主要決(jue) 策人,到公司發展後期因意見不合而一拍兩(liang) 散的事情非常普遍。郭廣欣認為(wei) ,在決(jue) 策中有一個(ge) 能拍板的人至關(guan) 重要。

公司剛成立不久,郭廣欣想招人擴充業(ye) 務,但其他兩(liang) 位股東(dong) 覺得業(ye) 務還不成熟,可以節省新員工的費用,讓每個(ge) 人多承擔部分工作。郭廣欣把股東(dong) 聚在一起,給大家算了筆賬,“一個(ge) 中級業(ye) 務員8個(ge) 小時工作可以帶來2000元,一旦我們(men) 增加了他的工作量,既要做業(ye) 務,又要負責低級推廣,業(ye) 務收益為(wei) 1000元,而低級推廣隻能帶來100元收益,那為(wei) 什麽(me) 不花500元再雇一個(ge) 人呢?”用理論和模型數據分析,郭廣欣最終拍板為(wei) 公司招聘了7人。

為(wei) 了規避利益糾紛,黃子豪創業(ye) 至今一直是個(ge) 人獨資,“我一個(ge) 人攤風險,賺了錢是公司的,虧(kui) 錢了我照樣給大家發工資”。他認為(wei) ,在巨大的社會(hui) 壓力麵前,創業(ye) 之初的熱情是極容易消散的,因此沒有把股份搞得太複雜。

華中師範大學創業(ye) 導師丁玉斌發現,大學生創業(ye) 團隊合夥(huo) 人大多是同學、朋友,這些原本很親(qin) 密的關(guan) 係有的後來反而成為(wei) 矛盾的導火線。在項目發展階段,有些人能不要酬勞地一起奮鬥,但有了一定成績後卻散夥(huo) 了。

他介紹,曾有一個(ge) 3人的創業(ye) 裝修團隊,在公司拿到80萬(wan) 元的單子後,一個(ge) 負責現場施工的合夥(huo) 人提出分錢,拿走了20萬(wan) 元現金,保留了部分股份分紅,離開了公司。

武漢理工大學創業(ye) 學院院長趙北平建議,大學生創業(ye) 要事前定好遊戲規則。在股權、表決(jue) 權設計上製定相應的規章製度,確定核心人物,把握企業(ye) 管理的規律,形成較成熟的企業(ye) 架構,從(cong) 而維係創業(ye) 團隊的運轉。

在大陸、台灣兩(liang) 岸高校創新創業(ye) 論壇中,台灣中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資深經理許文川曾說,“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ye) 並不是鼓勵大學生一個(ge) 人創業(ye) 。如果大學生一個(ge) 人創新創業(ye) 非常辛苦,那麽(me) 要鼓勵團隊創業(ye) ,尤其是鼓勵學生跨係部、跨學院組建團隊,提高創新創業(ye) 資源互補性與(yu) 抗挫折能力。”

他舉(ju) 了個(ge) 例子,如在有的高校創新創業(ye) 團隊中,有人是學商業(ye) 管理的,對財務比較敏感;有的是機電學院的學生,對技術比較精通;還有的來自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等,要讓每一個(ge) 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在創新創業(ye) 中得到充分發揮。隻有每名大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與(yu) 短處是什麽(me) ,在一個(ge) 團隊中所有的短處才有可能變成長處。


那麽(me) 在團隊作戰中,如何增強大學生創業(ye) 合夥(huo) 人的凝聚力?


丁玉斌認為(wei) ,關(guan) 鍵在於(yu) 主創大學生的管理智慧。這要求大學生管理者既要具備較強的領導能力,還要有團隊建設能力。掌舵人需具備的業(ye) 務能力、財務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是書(shu) 本上學不到的,需要創業(ye) 大學生擁有足夠的信心,社會(hui) 也有足夠的寬容,讓大學生創業(ye) 者在試錯中摸索與(yu) 學習(xi) ,與(yu) 團隊合夥(huo) 人共同成長。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