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上午消息,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天使投資風險補償(chang) 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天使投資補償(chang) 辦法”),並決(jue) 定於(yu) 2016年2月1日起正式實行。這也是上海市繼“創業(ye) 獲投資可落戶”政策之後,大力扶持創業(ye) 投資的又一政策。但從(cong) 網絡評論和采訪來看,各方對此態度不一。
該天使投資補償(chang) 辦法稱:“對投資機構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ye) ,[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最終回收的轉讓收入與(yu) 退出前累計投入該企業(ye) 的投資額之間的差額部分,給予以一定比例的財務補償(chang) 。”該補償(chang) 辦法還對補償(chang) 額度進行了具體(ti) 的規定:每個(ge) 投資項目的投資損失補償(chang) 金額不超過300萬(wan) ,單個(ge) 投資機構每年度獲得的投資損失補償(chang) 金額不超過600萬(wan) 元。
直觀來講,這意味著天使投資不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wei) ,上海市政府此舉(ju) 若得以真正執行,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天使投資的風險係數。
對於(yu) 該政策,有評論認為(wei) 雖然出發點是希望加大扶持創業(ye) 投資,並讓更多優(you) 秀的創業(ye) 項目和投資基金落戶上海。但從(cong) 另一角度來說,這一政策會(hui) 破壞市場規律,而且進一步說,補貼在具體(ti) 執行上是否符合標準和規範,也頗受質疑。新浪科技就此采訪了相關(guan) 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
鼓勵基金和初創公司落戶上海
引力創投是落戶上海的早期投資機構,其合夥(huo) 人戴周穎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認為(wei) ,上海市此舉(ju) 還是屬於(yu) 招商引資的一個(ge) 辦法。在此之前,上海市就有專(zhuan) 門的政策和方案,通過引導基金的方式,讓更多GP(基金管理合夥(huo) 人)注入上海,並且基金須有一定比例投資上海。
“現在是在這個(ge) 政策之上再加上了以上條款,可以看出上海政府在改革自我經濟架構,提升創業(ye) 氛圍方麵是有很多努力的。因為(wei) 很多早期基金都有各地政府引導基金的影子,所以短期內(nei) 我覺得對於(yu) 整體(ti) 影響不大。但落戶上海的基金應該會(hui) 更大膽的去投資一些早期團隊吧。”戴周穎表示。
原子創投的合夥(huo) 人馮(feng) 一名也持類似的看法,他向新浪科技表示:“政策落地後,政府將成為(wei) 我們(men) 背後堅定的支持,因此作為(wei) 早期投資人,我們(men) 將更加願意在更高風險及更創新的領域投入更多資源。另外,我們(men) 也會(hui) 考慮適當放大單筆投資金額,讓創業(ye) 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更踏實地走好第一步。”
此外,還有投資人向新浪科技表示,如果政策真正落地,在同一“跑道”內(nei) 的項目選擇時,在同等條件下會(hui) 優(you) 先選擇上海的項目,“其實上海的創業(ye) 項目不如北京和深圳多,但如果項目差不多,上海又有專(zhuan) 門的政策,我想很多投資人會(hui) 考慮有風險保障機製的上海,長遠來說,會(hui) 造成更多資金注入上海,更多初創公司落戶上海。”
利好個(ge) 人天使,返稅對機構意義(yi) 更大
在談及具體(ti) 影響時,引力創投合夥(huo) 人戴周穎認為(wei) 該政策對很多個(ge) 人天使是利好消息,[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畢竟一年的補償(chang) 上限是600萬(wan) 元,對個(ge) 人投資來說不算小數,“但對於(yu) 投資機構來說,意義(yi) 並不大。我們(men) 的一期資金動輒1億(yi) 元或2億(yi) 元,600萬(wan) 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當然,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一點GP的壓力。”
實際上,此次政策出台前,上海市相關(guan) 部門也召集過多次會(hui) 議並聽取創投機構的意見。原子創投方麵表示,在政策出台新聞公布前,就已經知道會(hui) 有相關(guan) 政策落地。而引力創投方麵則表示說,之前政府有專(zhuan) 門召開過多次聽證會(hui) ,主要希望能夠通過政府力量來幫助上海初創企業(ye) ,但會(hui) 議參與(yu) 者的建議集中在“財政基金參投”和“返稅”兩(liang) 方麵,認為(wei) 這對創投的實際影響更大。
返稅一說也在網絡評論中被網友提及,認為(wei) 這才是更加有實際意義(yi) 的幫扶措施。有網友認為(wei) ,政府運用財政力量補貼市場化行為(wei) 的天使投資,尤其是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yu) 稅收部分,不符合納稅人利益。還有網友進一步問到:投資獲利部分是否要參與(yu) 分紅呢?
就此問題,引力創投合夥(huo) 人戴周穎表示,投資獲利後政府參與(yu) 分紅是始終存在的,隻是以稅收的形式而已,“會(hui) 有25%—45%的所得稅,所以在召集聽證和提供建議時,作為(wei) 落戶在上海的早期投資機構,我們(men) 更希望通過返稅的形式來鼓勵創投。”
不過,除了該政策帶來的實際影響,政府直接幹預創投的合理性也受到質疑。知名投資人王功權在朋友圈轉發新浪科技報道時表示:“別都看笑話,不管有用沒用,說兩(liang) 句吧:政府財政資金不該這樣補貼市場化的風險資本,若閑錢太多應該用於(yu) 改善教育、醫療條件或扶貧上去。”
易凱資本合夥(huo) 人王冉則顯得更加直接,評論道:“一定是氣溫低把腦子凍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