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香港科技創業持續低迷:會被勸說還不如炒股

“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是在香港市民口中傳(chuan) 頌頗廣的一句話,意思是“搞高科技就會(hui) 失敗,搞科技含量低的就能賺到錢”。這句話似乎也代表了香港這些年來的低迷的科技創業(ye) 生態。

相比於(yu) 其金融、貿易、地產(chan) 方麵的成功,[注冊(ce) 新西蘭(lan) 公司]一直以來香港在科技以及互聯網領域幾乎有沒有拿得出手的東(dong) 西。現在,香港希望改變這樣的狀態。

1

香港的冬天溫暖一如既往。但從(cong) 這個(ge) 冬天開始,香港特區政府在科創方麵的動作卻有些反常。

就在12月初,香港特區政府舉(ju) 辦了一場浩大的“香港國際創客節”,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莊榮文等嘉賓相繼出席。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與(yu) 香港齊心基金會(hui) 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成立了包括京港、深港、滬港同創基地等九大創客基地。

與(yu) 此同時,科技創業(ye) 的人才和資金政策也在這段時期相繼到位。

11月底,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下稱創科局)開始成立,目標在於(yu) 壯大香港創科人才庫,推廣本地科創產(chan) 品和服務;12月,作為(wei) 技術交流平台的香港科學院(下稱港科院)成立;香港特區政府也於(yu) 2015年設立了總額高達3億(yi) 的“青年發展基金”,以助青年創業(ye) 。

香港特區政府的急迫很大程度上源自於(yu) 內(nei) 地提出的“萬(wan) 眾(zhong) 創新、大眾(zhong) 創業(ye) ”大潮。也就是在這一年,內(nei) 地科創獲得了快速發展,這也讓其成為(wei) 了香港急切希望學習(xi) 以及尋求合作的對象。

比如在香港科技圈,深圳南山科技園和北京中關(guan) 村創業(ye) 大街已經成為(wei) 了創業(ye) 基地的代表;而大疆、滴滴等公司則成為(wei) 了香港創業(ye) 者中羨慕的對象。

香港是個(ge) 資本活躍的城市,內(nei) 地的上市公司前來圈錢,歐美的投行林立,這裏還是世界上富豪最密度最高的城市。香港匯豐(feng) 銀行、和記黃埔、長江實業(ye) 、新世界集團等公司都在全世界赫赫有名。

逐利也是這個(ge) 城市的特征。銀行利率低廉,所以幾乎每個(ge) 市民都能夠熟練玩轉各種各樣的理財工具、投資產(chan) 品。許多人都身兼數職,珍惜一切時間撈上一筆。資本和金融似乎已經代表著這個(ge) 城市的一切。

根據香港經貿局的數據,香港經濟目前的四大支柱為(wei) 貿易與(yu) 物流業(ye) 、旅遊業(ye) 、金融業(ye) 以及專(zhuan) 業(ye) 的其他生產(chan) 性服務。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此前在接受訪問時曾提到,香港服務業(ye) 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90%。

但龐大的香港資本卻很少流向代表未來的科技行業(ye) 。

根據香港統計署提供的數字,2013年,香港的科技研發開支僅(jin) 為(wei) 150億(yi) 港元,占GDP0.73%。而與(yu) 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在2013年的研發投入為(wei) 720億(yi) 港元,占GDP比重達到4%,深港在研發支出上的投入差已經接近5倍。

在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亞(ya) 洲四小龍”行列中,香港的研發投入依舊是落後的。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的科研開支都占到了GDP的2%-4%;甚至連非洲國家烏(wu) 幹達,其0.98%的研發投入比重也比香港高。

“如果你說你要創業(ye) ,可能他們(men) 會(hui) 告訴你還不如炒股,多撈點錢然後去買(mai) 歐美的科技產(chan) 品。”一位理工科背景的香港職員告訴界麵新聞記者,“很多這邊做IT的朋友都在銀行或者證券公司工作,而且收入並不比創業(ye) 低。香港經濟太依附於(yu) 金融,所以大量的科技工作者都服務於(yu) 金融或者地產(chan) 行業(ye) 。”

2

創業(ye) 成本高昂,是香港創業(ye) 的主要掣肘。

界麵新聞記者查閱了香港一家房地產(chan) 公司的網站,結果顯示,在已經比較靠近深圳的香港上水地區,辦公室的租金每平米達到了250港元(約合208.178元人民幣);而在深圳南山科技園附近,辦公室租金每平米大約為(wei) 100元,算上匯率差距,香港的辦公場地租金也幾乎是深圳的兩(liang) 倍。

“香港科學園雖然租金比較低,但是申請進駐的人非常多,很難有機會(hui) 進入。”一位創業(ye) 者說,不僅(jin) 如此,創業(ye) 需要人才成本也非常高,招聘一個(ge) 懂硬件的人甚至會(hui) 高過金融業(ye) 的高級員工,因為(wei) 懂這一塊的人不像深圳一樣這麽(me) 多。

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羅範椒芬就曾經表示,[新西蘭(lan) 公司注冊(ce) ]香港每百萬(wan) 人口中僅(jin) 有不足3000人從(cong) 事科研,這一數字遠遠落後於(yu) 新加坡、以色列等地區。一名香港科創的人士告訴界麵新聞記者:“現在來看,香港所謂高新科技的從(cong) 業(ye) 人數可能僅(jin) 僅(jin) 超過3萬(wan) 人。”根據香港接近730萬(wan) 的人口數量來看,這名人士的估計已經屬於(yu) 樂(le) 觀了。

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創業(ye) 培育計劃主管莫偉(wei) 軒說,現在很多人員都不願意投身科技界,修讀相關(guan) 科技學科的學生比例也在逐年下降。有些時候,香港高校培養(yang) 出來的科研人才都為(wei) 其他地區的發展作了嫁衣。

大疆無人機的創始人汪滔就是香港高校“為(wei) 人作嫁衣”的一個(ge) 例子。汪滔畢業(ye) 於(yu) 香港科技大學,然而他卻在深圳創立了大疆創新科技,目前大疆的估值已經達到了80億(yi) 美元。

香港的科技創業(ye) 項目的目標市場也顯得非常狹小。

岑棓琛是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之一,公司主打森林火險監控係統,並已經在廣東(dong) 清遠、廣西南寧等城市投入使用。雖然公司創立於(yu) 香港,但他告訴界麵新聞記者,“我一開始就沒有把香港作為(wei) 一個(ge) 潛在的市場。”他的這個(ge) 判斷,一方麵反映了香港市場不足的事實,另一方麵也顯出了他對香港市民對於(yu) 科創行業(ye) 態度的深刻認識。

“香港人較少叫外賣,而是喜歡自己到飯店吃飯,就算叫外賣,人們(men) 第一選擇往往還是打電話。‘餓了麽(me) ’這類外賣軟件基本很少有人會(hui) 用,那又怎麽(me) 發展得起來?”岑棓琛說,香港的零售體(ti) 係相對完善,因此包括O2O和電商都很難在這個(ge) 市場有所作為(wei) 。

對於(yu) 移動化的社交項目而言,香港則已經有像Facebook、Twitter等國外引進的成熟社交產(chan) 品,而想要在這個(ge) 時候重新顛覆香港市民的產(chan) 品,可以說幾乎沒有太大的可能。

香港特區政府的法例也經常製約科技產(chan) 業(ye) 。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hui) 議員莫乃光舉(ju) 例,一家電動滑板車公司希望向運輸署申請牌照,但運輸署以法例中不存在電動滑板車為(wei) 由,拒絕其申請。

香港創科局的成立也頻頻遭遇香港法例為(wei) 難。早在2012年,現任特首梁振英上台後,就曾經建議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改組為(wei) 工商及產(chan) 業(ye) 局和科技及通訊局,以求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但由於(yu) 在立法會(hui) 遇阻,計劃流產(chan) 。到了2014年,香港特區政府再次籌建創新及科技局,但在2015年2月的立法會(hui) 財委會(hui) 上再次遭到否決(jue) ,撥款議案未能通過。

實際上,香港在2000年前後就想要改變,時任特首董建華就已經提出,香港經濟重心應從(cong) 由服務業(ye) 推動轉向由創新科技推動。

在這一理念的帶動下,香港在近年開始出台一係列措施以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包括為(wei) 本地6所高校提供科技創業(ye) 資助,成立創新及科技谘詢委員會(hui) 以及創科局等。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據《亞(ya) 洲風險投資雜誌》的統計,2014年,香港的創業(ye) 公司獲得了來自海內(nei) 外投資者共3370萬(wan) 美元的投資,這一數字大約是2012年投資總額的兩(liang) 倍。

3

“到內(nei) 地去吧!”香港創業(ye) 者的這種需求越來越強烈。

內(nei) 地龐大而開放的市場,相對完善的創業(ye) 配套措施,以及一個(ge) 個(ge) 被資本追逐的科技創業(ye) 項目讓香港感受到了壓力。但同時,許多人也開始意識到這確實是一個(ge) 機會(hui) 。

內(nei) 地廣闊的市場和稅收上的優(you) 惠,是許多香港創業(ye) 者選擇內(nei) 地市場的原因。

“以往隻有被評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才能夠有稅收優(you) 惠,但是在前海自貿區,隻要是科技服務類企業(ye) 就能有15%稅率的優(you) 惠,這使得前海成為(wei) 了很多港商進入內(nei) 地的踏腳板。”岑棓琛說。

日前,《內(nei) 地與(yu) 香港關(guan) 於(yu) 建立更緊密經貿關(guan) 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的新協議在香港簽署。這一份新協議中規定,內(nei) 地對香港開放了超過150個(ge) 服務貿易部門,並有62個(ge) 部門對香港實行國民待遇。這意味著,內(nei) 地市場更進一步地向香港開放了。

在香港特區政府的背後,連接內(nei) 地和香港的孵化器等創業(ye) 配套這兩(liang) 年開始興(xing) 起。香港本土孵化器香港科技園公就是其中之一,這兩(liang) 個(ge) 月以來,這家孵化器的負責人在香港參加了多個(ge) 創業(ye) 活動,包括阿裏“創客+”大賽香港專(zhuan) 場以及潮商青年創新比賽等。除此之外,他還出席了香港科技園舉(ju) 辦的與(yu) 內(nei) 地四大城市京、津、滬、深內(nei) 四家科創企業(ye) 孵化器簽訂合作協議的儀(yi) 式。

“與(yu) 內(nei) 地的四家孵化器及眾(zhong) 創空間達成合作,就是看中了它們(men) 的豐(feng) 富經驗以及培育成果。”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羅範椒芬說,兩(liang) 地的共同協作可以很好地整合資源,香港科技園公司將會(hui) 為(wei) 北上的香港初創企業(ye) ,或是南下香港的國內(nei) 初創企業(ye) 提供一個(ge) 平台。

在本土創業(ye) 者紛紛選擇內(nei) 地市場作為(wei) 發展方向的情況下,香港特區政府也希望將香港打造成為(wei) 連接內(nei) 地、香港和全球科技創業(ye) 者的一個(ge) 橋梁。特首梁振英在12月6日港科院舉(ju) 辦的科技創新峰會(hui) 開幕式中就講到:“希望香港能發展成一個(ge) ‘超級連接點’,推動內(nei) 地與(yu) 世界各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

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科技園已經通過培育計劃扶持了超過370家科技創業(ye) 公司,還有約220家正在培育之中。“我們(men) 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將這個(ge) 數字提升到500家。”莫偉(wei) 軒說。

與(yu) 香港毗鄰的珠三角地區,創業(ye) 者和內(nei) 地機構已經開始合作。2013年12月,“深港青年夢工廠”在前海成立,在這個(ge) 由粵港兩(liang) 地政府及香港青年組織合力支持的創業(ye) 園中,創業(ye) 者可以獲得一體(ti) 化的專(zhuan) 業(ye) 服務,目前已有逾40個(ge) 香港創業(ye) 隊伍進駐。

而內(nei) 地的眾(zhong) 創空間與(yu) 香港科技園進行合作,也是看中了香港作為(wei) 特別行政區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清控科創董事長秦君對界麵新聞記者說,香港作為(wei) 創業(ye) 基地能夠提供全球視野、教育優(you) 勢、豐(feng) 富的資本以及完善的法律,這幾個(ge) 優(you) 勢是內(nei) 地所不具備的。

深圳市科技孵化器協會(hui) 會(hui) 長呂勇也認為(wei) ,兩(liang) 地之間的合作能夠實現空間互換以及跨境投資的融合。然而他也對深港合作在現有的政策上表示了一定的擔憂:“目前深港之間的簽注模式變成了‘一周一行’,對於(yu) 深圳的一些創業(ye) 者來說,這一改變就成為(wei) 了與(yu) 香港合作的一個(ge) 障礙,是否能打通這個(ge) 渠道會(hui) 是以後深港合作能否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因素。”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