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每天4000家:高成長怪圈下的中國創業潮

  破而後立,不僅出現是武俠、玄幻小說中,也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多年前,打破鐵飯碗的下崗潮,間接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當下國內經濟呈現的下滑態勢,將創業變成了流行詞匯,並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據彭博社報道,隨著經濟增速趨於放緩,中國正逐漸將自身“改造”成一個創業國度。
  據了解,目前國內每天誕生的新公司達4000家左右。而且這一波前所未見的創業潮中,有著極其鮮明的特點。在互聯網因素的慎入下,“互聯網+”成為創業的核心,[美國公司類型]傳統的實體創業被創業者摒棄,似乎隻有與互聯網掛上鉤,才能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的確,互聯網元素的加入,讓創業有了高成長的可能。但更多的是,這波創業潮進入了一個怪圈,種種奇葩現象層出不窮。
  每天4000家!互聯網成創業最新陣地
  據英國會計及谘詢公司UHY International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創業公司的數量方麵,全球沒有哪個國家可與中國相比,中國每天誕生的新公司多達4000家。這主要是有兩方麵原因,一方麵經濟處於下行趨勢,傳統經濟關閉上行通道,倒逼大眾選擇新的擇業方式。而隨著思想的開放,自主創業以尋求新的上行通道成為新的選擇。  
  2010年以來全球各國新公司數量增長百分比,中國排名第一(來源:UHY)
  另一方麵,政府也在積極倡導向創業方向發展。中國正努力從投資和出口驅動型經濟,向消費和服務業驅動型經濟轉變。為此,政府采取了補跌和風險投資支持等各種空前的措施,以推動互聯網、科技以及創新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引擎。“互聯網+”甚至被寫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互聯網+”正式被納入頂層設計,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
  而數據也在證明著這一趨勢轉變帶來的影響:2014年中國的初創公司數量已較2010年時增長了一倍至160.97萬家,其增長速度排在世界首位,遠超排在第二位的英國。其中,互聯網領域成為創業最新的陣地,容納了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和企業。
  亂象頻出 走不出的創業怪圈
  誠然,互聯網極具包容性、創新性的優勢,讓其能夠容納百花齊放的創業項目。一旦成長起來,也不是實體創業項目所能比擬的。但目前,依托“互聯網+”概念的創業卻走入了一個怪圈,層出不窮的亂象幾乎成為了主旋律。
  就目前來看,創業主要有以下幾大亂象——一:孵化園遍地開花,借助這波創業潮,爭先恐後地以推介、宣傳創業企業為名,從中牟利,但實質上這些孵化園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隻是為了變相斂財,對創業企業並無裨益和幫助;二、創業咖啡廳成為新的聚集地,在其中混圈子的創業者絡繹不絕,但其實隻是咖啡廳的一個變種而已,對創業實質性幫助並不大,甚至還有誤導的隱憂。
  三、創業者心態浮躁,O2O概念大火的時候,抱著隻要是O2O項目就能一夜暴富的心理不斷向前衝,但資本寒冬一到,立刻被打回原形,大多數依賴燒錢補貼支撐的O2O項目倒閉。此外,還有很多創業者耗費極大經曆製作漂亮、大氣的創業計劃書,空談未來,對真正的盈利模式避而不談,隻為了滿足自己賺錢需求。
  更讓人無奈的是,這波創業潮雖然借助互聯網的全新包裝看似新穎,其實骨子裏依舊封閉、傳統。尤其是老套、陳舊的合作觀點,對於股份製合作的錯誤理解,導致滿天飛的大量垃圾股權、口頭股權、白紙期權。這麽多亂象加起來,形成了一個怪圈,讓成長在其中的很多初創企業難逃100天倒閉之路。所謂的創業,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看似喧鬧的背後,隱藏了太多淚水。
  創業仍需清醒 隨波逐流隻會成為炮灰
  對於每一個有夢想的人來說,要想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創業是一條必經之路。但這絕不是一條坦途,路上充滿了荊棘和曲折。如果僅憑腦洞大開的創意和朋友圈中無處不在的心靈雞湯做支撐,就盲目地踏上創業之路,很有可能一無所獲。創業仍然需要保持清醒頭腦,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能成為下一個馬雲的。
  尤其是在互聯網領域創業,雖然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一個個神話般的成功案例也在刺激著創業者想要成為下一個幸運兒,但也要對局勢有著清醒的認知。[注冊美國公司好處]特別是目前BAT壟斷大多數互聯網細分業務的當下,創業真的沒有那麽簡單。O2O創業企業倒閉風潮也給予創業者驚醒:再美好的創業規劃也始終有檢驗成色的那一天,隨波逐流隻會成為炮灰。
  創業者不需要隨波逐流,隻要真正做自己,並冷靜剖析大勢走向,就有可能做出一番事跡。切記,在真正能站穩腳跟的時候,才有向別人訴說自己夢想的機會。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