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與90後聊聊天:為什麽他沒畢業就拿到了58投資

  大學生創業(ye) 一直以來都是頗具爭(zheng) 議性的話題,因為(wei) 作為(wei) 沒踏出過校門、沒闖蕩過社會(hui) 就出來創業(ye) 的大學生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事兒(er) 不靠譜、太稚嫩、想當然。但在美國,大學生創業(ye) 並非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兒(er) ,大家都認為(wei) 很正常,像比爾蓋茨、喬(qiao) 布斯、紮克伯格等都是大學沒畢業(ye) 就創業(ye) 的典範,當然,這與(yu) 美國教育從(cong) 善社會(hui) 實踐有很大的關(guan) 係,所以美國大學生的實踐水平遠高於(yu) 國內(nei) ,[注冊(ce) 英國商標]他們(men) 在大學就可以算是一個(ge) 成熟的創業(ye) 者,而中國大學生至少畢業(ye) 三年之後,才能算是個(ge) 相對合格的創業(ye) 者。

  在國內(nei) ,我們(men) 通常所說的大學生創業(ye) 不靠譜,其實指的是那些沒有創業(ye) 、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或剛畢業(ye) 的應屆生,由於(yu) 他們(men) 從(cong) 小到大都是呆在學校,沒有接觸過社會(hui) ,不知人間冷暖,不懂管理、市場、財務或人情世故等基本的創業(ye) 要素,遇到困難容易退縮,難以堅持,所以最後很容易以失敗告終。如果在大學或大學之前你就有較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那我不覺得創業(ye) 對你來說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兒(er) ,反而它會(hui) 是你人生一次新的起點。

  所以你也就明白為(wei) 什麽(me) 有些大學生大學還沒畢業(ye) 就拿到了風投,並且身價(jia) 上千萬(wan) 、甚至上億(yi) ,比如禮物說的溫城輝、伯小樂(le) 的趙朋來等,他們(men) 的社會(hui) 實踐經驗相對都是比較豐(feng) 富和成熟的,他們(men) 一上大一就開始創業(ye) ,或休學在大公司實習(xi) 磨練,到了大三、大四項目就獲得了融資。有人說他們(men) 隻是幸運和偶然而已,但真的是偶然嗎?不完全是,溫城輝高中就開始發行雜誌掙錢了,大學賣明信片掙得人生的第二桶金100萬(wan) 元,這100萬(wan) 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所收獲的閱曆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趙朋來,經曆了兩(liang) 次高考,如果在經曆一次,應該可與(yu) 馬雲(yun) 和俞敏洪稱兄道弟了,他也是大一就開始創業(ye) 了,大二直接休學去百度實習(xi) ,大四就拿到了58同城的戰略投資,所以擁有如此豐(feng) 富的經曆,在大四拿到風投其實並不意外,更非偶然。

  對於(yu) 一個(ge) 大二就拿到百度Offer,大四拿到58同城戰略投資的傳(chuan) 奇人物,相信創業(ye) 者們(men) 對他創業(ye) 背後的故事頗挺感興(xing) 趣,所以本著分享的精神,上周四晚上我跟朋來約在華南理工大學門口的小餐館裏吃著宵夜、喝著啤酒聊了接近兩(liang) 個(ge) 小時,目的當然是壓榨點幹貨出來,以下就是我們(men) 的聊天記錄,希望能給創業(ye) 途中的你一些創業(ye) 的思路和啟發。

  鄭劍波:你覺得你跟一般創業(ye) 者最大的不同是什麽(me) 呢?

  趙朋來:我覺得我跟一般創業(ye) 者最大的不同體(ti) 現在以下兩(liang) 點:

  一是,作為(wei) 一名創業(ye) 者,我一直都處於(yu) 沒有準備好的狀態,可能其他一些創業(ye) 者出來創業(ye) 的時候,都有一定工作、創業(ye) 經驗、人脈圈子,覺得自己是一個(ge) 相對準備好的狀態,特別是想拿風投的創業(ye) 者,對於(yu) 管理、財務、技術、產(chan) 品一定是要略懂的,但我除了產(chan) 品和技術相對熟悉之外,其他基本不懂。

  所以這就導致了我每次在做項目的過程中,總覺得自己什麽(me) 都沒準備好,也總是暗示自己應該出去再工作兩(liang) 三年,這樣似乎我才能過我內(nei) 心的那道坎、說服自己。但沒過幾天,新機會(hui) 來臨(lin) 的時候,我又馬上抓住了這次機會(hui) ,不去糾結過去,繼續往前走,就比如進了群英會(hui) 後,遇到姚勁波,立馬抓住了這個(ge) 機會(hui) ,向他闡述了我的項目和想法,並且拿到了58同城的戰略投資。

  這裏麵有運氣的成分、也有自己的努力,之前做的第二個(ge) 項目叫做來霸筆,當時產(chan) 品demo出來後,兼職的同事就不過來孵化器了,就隻有我一個(ge) 人成了全職,然後又去找投資人,每天都過得特別焦慮,總是覺得我還沒準備好,但是後來憑借來霸筆這個(ge) 項目進入了群英會(hui) ,遇到姚勁波,才有了後來的戰略投資,後來在反思:首先,這事兒(er) 能成,源自於(yu) 前期我對產(chan) 品、技術的嚴(yan) 格把控和對行業(ye) 痛點的深度思考;其次作為(wei) 年輕人,其實沒準備好,本身就是一個(ge) 在準備的過程,隻要你能堅持,抓住項目的核心要素,機會(hui) 總是會(hui) 來臨(lin) 的。

  這也是我想分享給各位創業(ye) 者的,即使前期你對團隊管理、市場、營銷、財務、法務啥的都沒有成型的概念,但是你懂核心產(chan) 品和技術,然後快速將產(chan) 品做出來,其他的則可以慢慢去學,畢竟前期每個(ge) 創業(ye) 者自身的核心競爭(zheng) 力都是不一樣的。創業(ye) 跟唐僧去西天取經是一樣道理,唐僧準備去西天取經時也是獨自一人,沒有團隊,但是在取經的路途中遇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師弟,所以在這個(ge) 過程中組建了一個(ge) 完整的團隊。我們(men) 試想一下,如果唐僧等到團隊組建完成了才去取經的話,可能一輩子都取不成。

  二是,可能很多創業(ye) 者在開始準備做項目、寫(xie) BP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這個(ge) 項目的市場有多大,比如招聘是個(ge) 千億(yi) 市場、美食是個(ge) 萬(wan) 億(yi) 市場等等,但是作為(wei) 產(chan) 品經理出身和在校大學生,我從(cong) 來沒有去了解在線招聘這個(ge) 市場有多大,我更關(guan) 注這個(ge) 項目、產(chan) 品本身能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能給行業(ye) 、用戶帶來哪些便利、哪些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可以砍掉,這是我真正關(guan) 注的。然而,當你向投資人闡述項目的時候,他們(men) 對每個(ge) 行業(ye) 的市場大小是非常了解的,他們(men) 更看重的是你這個(ge) 人和項目的方向,所以創業(ye) 初期的關(guan) 注點可能也是跟一般創業(ye) 不同的地方。

  鄭劍波:你怎麽(me) 評價(jia) 現在國內(nei) 的創業(ye) 環境?

  趙朋來:現在國內(nei) 的創業(ye) 環境與(yu) 過去相比一定是好很多的,不管是軟件、硬件還是創業(ye) 者的容錯能力,都有很大的進步。

  第一,資本的支持力度更大了,在2011年,我準備想做點事情的時候,我一人獨自來到了北京中關(guan) 村,那時候找天使你都不知道找誰去,隻能去微博搜索天使投資,展示出來的天使投資人一個(ge) 個(ge) 關(guan) 注,然後私信,闡述自己的創業(ye) 想法,很多根本就不會(hui) 理你,這是2011年中關(guan) 村或國內(nei) 的創業(ye) 現狀。

  現在就不一樣了,除了天使投資還有政府創業(ye) 扶持基金、銀行創業(ye) 無息貸款、學校創業(ye) 基金等等,所以隻要你的項目足夠好,你是不用怕找不到投資機構,不怕找不到資金的。

  第二,創業(ye) 團隊組建成本降低,現在有很多平台都在做創業(ye) 合作夥(huo) 伴的對接工作,像北京的小飯桌,他們(men) 就是把那些正在創業(ye) 或潛在創業(ye) 者聚集在一個(ge) 社群裏,比如我是一個(ge) 創業(ye) 者,你是某個(ge) 公司裏的員工,也有出來創業(ye) 的想法,然後在這個(ge) 社群圈子裏學習(xi) 兩(liang) 三天後,你就有可能加入了他們(men) 的團隊,其實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把團隊組建起來的。

  當然,還有很多幫助中小互聯網創業(ye) 公司招聘的,也在針對性的解決(jue) 創業(ye) 公司的團隊問題,所以團隊組建成本也降低了。

  第三,有了錢和團隊後,針對創業(ye) 者的學習(xi) 、培訓也有很多,比如群英會(hui) ,這真的是一個(ge) 非常優(you) 秀的公益性質的平台,每期有40個(ge) 成員,然後配對40個(ge) 大咖導師,也就是所謂的一對一輔導,進入群英會(hui) 的2/3成員基本都能拿到投資,在過去不可能會(hui) 有這樣的機會(hui) 。

  特別是作為(wei) 草根創業(ye) 者,在沒有資源、沒有背景也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如何脫穎而出是一個(ge) 很大的問題,但是現在通過項目比賽的方式就可以讓你有機會(hui) 接觸到行業(ye) 大咖,他們(men) 給你的一句忠告可能就勝讀十年書(shu) 了或孤軍(jun) 奮戰十餘(yu) 年,這對大幅度提升創業(ye) 者自身的創業(ye) 素養(yang) 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四,創業(ye) 者的容錯能力增強了,以前可能大家會(hui) 覺得創業(ye) 失敗是一件很丟(diu) 臉的事情、怕失敗了被人瞧不起、沒臉見人,被扣上失敗者的稱號等等,但現在大家對創業(ye) 失敗看得非常淡了,失敗就失敗,大不了重新再來唄。創業(ye) 本來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兒(er) ,不能容忍錯誤或失敗,就不可能會(hui) 有創新了,如果每個(ge) 人都在擔心做這件事情會(hui) 失敗,那就不會(hui) 有人著手去做了,不去做你也就不會(hui) 知道這事兒(er) 最終是否能成。其實創業(ye) 是因為(wei) 創新才有可能創業(ye) 成功,所以現在看來,我是覺得創業(ye) 者的容錯能力比之前增強了很多。

  第五,軟硬件都提升了,從(cong) 課程的學習(xi) 培訓到公司注冊(ce) 、稅務一件代辦、眾(zhong) 創空間免費提供等,我記得當時作為(wei) 到中關(guan) 村創客總部的學生創業(ye) 團隊,對我們(men) 開放的工位、網絡都是免費的,當時我們(men) 占了6個(ge) 工位,原本一個(ge) 工位是要1000元的,如果不是創業(ye) 環境的改善,辦公室成本可能就要6000元了,所以政府對創業(ye) 團隊的各種創業(ye) 支持,讓創業(ye) 公司的運營成本還是減輕了不少。

  當然,這也擺脫不了整個(ge) 環境對創業(ye) 的熱炒和熱捧,導致部分創業(ye) 者心態上的浮躁,我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有踏實就會(hui) 有浮躁,是一個(ge) 相互的關(guan) 係。我記得九月份有次去找老姚的時候,談到資本寒冬的事情,他說你放心,資本寒冬也是有好處,這讓那些腳踏實地的創業(ye) 者變得更強;而對於(yu) 浮躁的公司,一定是活不下去的,資本寒冬最大的好處就像一張過濾網,讓浮躁、不靠譜的公司都拿不到融資、活不下去了,而業(ye) 務真正夠硬的,通過資本寒冬會(hui) 變得更強大,這也是一個(ge) 波峰和波穀的關(guan) 係,當你度過波穀時,波峰就將會(hui) 來臨(lin) ,會(hui) 迎來全麵的春天。

  所以整個(ge) 創業(ye) 環境還是比較好的,不然我也不可能有哪麽(me) 快的成長和那麽(me) 快拿到投資。

  鄭劍波:我們(men) 都知道你通過非常規的方法找到了搜狗搜索的王小川、百度副總裁李明遠和美團副總裁王慧文,並且因為(wei) 你的建議,他們(men) 都給了你Special Offer,我們(men) 很好奇當時你給他們(men) 提出那些建議?後來這些建議是否有落實到位?

  趙朋來:其實真正入職的有百度的移動搜索和360搜索,其他的拿到Offer後並沒有入職,至於(yu) 之前給出的建議基本都記不太清楚了,但是給百度的建議還是有些印象的,所以我主要講一下當時給百度的三個(ge) 印象比較深刻的建議吧!

  建議一,讓百度建立文化搜索聯盟,因為(wei) 當時百度文庫、音樂(le) 、視頻大部分都是盜版的,這些在百度滋生起來的網絡盜版問題,韓寒等版權所有者經常都會(hui) 聯名去抵製百度的這種行為(wei) ,在國內(nei) ,版權問題是一個(ge) 很詬病的東(dong) 西。

  看到這種行為(wei) 後,當時我就想,百度是不是應該去做一些洗白自己的事情,比如成立一個(ge) 文化搜索聯盟,由百度發起,聯合出版社、版權所有者成立一個(ge) 文化搜索聯盟,一起在網絡上去倡導保護版權、使用正版的宣傳(chuan) ,盡管很難一下子培養(yang) 大家付費使用正版的習(xi) 慣,但是百度作為(wei) 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他有責任發動大家的力量去倡導使用正版的宣傳(chuan) 。

  那時候,知識產(chan) 權、IP提的還比較少,所以作為(wei) 大一學生能給他們(men) 提出這樣的建議,還是超乎他們(men) 想象的,但是可惜的是文化搜索聯盟百度一直都沒做。

  建議二,將微博結果與(yu) 百度移動端搜索結果相結合,2012年的時候微博還是比較火的,微博的媒體(ti) 屬性還是比較強的,我之所以會(hui) 想到這一點也是因為(wei) 經常遇到這樣一個(ge) 場景而引發的思考,當時我是在河北保定上的大學,從(cong) 保定到北京、天津的高速都會(hui) 堵車,因為(wei) 進城的人太多了,所以堵在高速路上的大部分人會(hui) 通過發微博、各種吐槽。而當時你在百度搜索高速路的相關(guan) 信息,是沒有實時結果的,但是在微博上搜索就會(hui) 有很多實時的結果,如果百度移動搜索跟微博的結果對接起來,就可以搜索到高速路上的情況了。

  後來百度還是做了這一塊的優(you) 化,但我不知道是因為(wei) 我給的建議還是他們(men) 的需求指裏本來就已經有這個(ge) 想法。

  建議三,智能搜索,比如我在百度上搜索魅族手機,一般有兩(liang) 個(ge) 動機,一是想了解這台手機,二是想購買(mai) 這台手機,其實了解這台手機的目的還是購買(mai) 手機,我相信大部分用戶都不是數碼或手機發燒友,沒有人願意去了解每一個(ge) 信息,所以他們(men) 了解的每個(ge) 信息都是為(wei) 他們(men) 購買(mai) 做決(jue) 策的。

  給百度寫(xie) 了這個(ge) 建議後,後來百度做了微購,把京東(dong) 、蘇寧等銷售該產(chan) 品的平台與(yu) 推廣、搜索結果結合置頂。我之前提的建議,他們(men) 陸續都做了,可能我的建議早就在他們(men) 的需求指裏麵,隻是一個(ge) 學生也提出了這個(ge) 需求,引起了他們(men) 的重視,然後他們(men) 從(cong) 需求指裏優(you) 先調出來。

  我覺得他們(men) 能給我Special Offer的原因是,他們(men) 覺得這個(ge) 大學生或應聘者很用心,他會(hui) 主動去體(ti) 驗產(chan) 品,找出問題、分析問題、然後解決(jue) 問題,至少能說明是有獨立思考力和願意為(wei) 這個(ge) 公司付出的,作為(wei) 在校生或應屆生,這種態度和能力是他們(men) 更加看重的。

  鄭劍波:你為(wei) 什麽(me) 在大二的時候就選擇去大公司實習(xi) ,目的是什麽(me) 呢?

  趙朋來:其實剛開始我並不是真正想找實習(xi) ,更多的是想以一個(ge) 產(chan) 品經理的角度給百度的產(chan) 品做一些分析和需求反饋,或者說想體(ti) 現自己的價(jia) 值,讓自己所學的東(dong) 西有所用處,但沒想到受到李明遠的重視,並且給了我Offer,所以就考慮休學實習(xi) 的事兒(er) 。

  給李明遠寫(xie) 郵件和實習(xi) 的動機是源於(yu) 我對產(chan) 品的熱愛,我第一次了解產(chan) 品經理這個(ge) 職位是在大一創業(ye) 的時候,我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zhuan) 業(ye) ,這跟我高中看《比爾蓋茨傳(chuan) 》這本書(shu) 也有很大的關(guan) 係,因為(wei) 比爾蓋茨作為(wei) 程序員,通過技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並且成為(wei) 了世界首富,再後來又看了一部叫《矽穀傳(chuan) 奇》的電影,所以從(cong) 那時候開始就對技術很癡迷,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成為(wei) 一名程序員,把想做的東(dong) 西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把它做出來,這是我高中時就有的夢想。

  後來高考成績出來後填誌願的時候,所有的誌願填的都是軟件工程,但很可惜的是全被退檔,都沒被錄取,第一年高考可以說是失敗的,其實當年第一次高考的成績離一本線隻差3分,上個(ge) 好一點的二本是沒問題的,但是自己太過於(yu) 固執和專(zhuan) 注了。所以後來又去冀中中學複讀了一年,填的誌願又全都是軟件工程,最後很幸運的被河北大學數學與(yu) 計算機學院網絡工程專(zhuan) 業(ye) 錄取了,當上了程序員,初步實現了高中時的夢想。

  來到大學後的第一年,就做一個(ge) 基於(yu) 宿舍的SNS軟件,從(cong) 那時候起就開始觸網了,接觸到互聯網後發現原來還有個(ge) 牛逼的職位叫做產(chan) 品經理。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去定義(yi) 一款產(chan) 品,那應該成為(wei) 產(chan) 品經理,而不是程序員或技術員,技術員是實現產(chan) 品經理產(chan) 品需求的人。

  所以從(cong) 大一開始除了學習(xi) 技術開發,還花時間去學習(xi) 產(chan) 品經理的相關(guan) 知識,從(cong) 論壇、網站上看一些比較零碎的,然後再去看一些從(cong) 國外翻譯過來的比較專(zhuan) 業(ye) 的產(chan) 品經理相關(guan) 書(shu) 籍,比如《簡約至上》、《精益創業(ye) 》等,當然,還會(hui) 去體(ti) 驗各種各樣的產(chan) 品,包括QQ、酷狗音樂(le) 、百度、360、美團等產(chan) 品,最後就是找出他們(men) 不足和漏洞的地方。

  就在2012年10月份,360搜索推出後,很快就占領了中國中文搜索市場10%的份額,當時百度的股票已經跌到了70美元左右了,最高的時候是150美元,然後李彥宏在百度發了一封標題為(wei) 《呼喚狼性,淘汰小資》的內(nei) 部信,很快我就發現百度有很大的危機感了,我覺得我的機會(hui) 來了,同時我也希望能給百度做一些事情,所以就給李明遠發了私信,然後給他寫(xie) 了那封郵件,其實我並不是說真正想找實習(xi) ,更多的是想以一個(ge) 產(chan) 品經理的角度去做一些產(chan) 品分析和需求反饋,或者說想體(ti) 現自己的價(jia) 值,讓自己所學的東(dong) 西有所用處,目的還是比較單純的。

  鄭劍波:2013年你選擇了休學,你的老師和家人是怎麽(me) 看待的?你覺得休學這一年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麽(me) 呢?

  趙朋來:當時我提出休學的時候,我們(men) 輔導員的內(nei) 心其實是崩潰的、也是拒絕的,他勸我說不要休學,也給我爸媽打電話說休學基本上就等於(yu) 退學了,之前的很多這種案例都是這樣的,然後我爸又給我打電話說,老師都這麽(me) 說了,你是怎麽(me) 想的?當時我很果斷,就說我一定要休學,父母是做生意的,思維也算是比較開放,既然想休學就尊重我的意願了,所以又把我爸叫到學校來簽字,代表家長同意,簽完字之後就真正休學了,現在回過頭來,我還是很感謝我的老師和父母當時對我的支持。在休學申請書(shu) 上,其中我寫(xie) 道“我想出去外麵看看,看看他們(men) 是怎麽(me) 運作和發展的”,所以這一年對我對我影響比較大的還是在百度的經曆。

  其實當時休學的時候是想創業(ye) 的,但是休學這一年實際上去了百度實習(xi) ,這一年我第一次主動走出去學習(xi) ;第一次體(ti) 驗互聯網大公司的工作氛圍和工作方式,公司怎麽(me) 運作的、產(chan) 品經理是怎麽(me) 定義(yi) 的、怎麽(me) 去跟開發協調、怎麽(me) 去管理一個(ge) 項目、產(chan) 品,

  在百度也認識了一群國內(nei) 做互聯網的佼佼者,他們(men) 的視野、價(jia) 值觀、為(wei) 人處世的態度對我視野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人都說視野決(jue) 定高度,其實真的是這樣子的。

  所以百度帶給我的視野和經曆觸發了我二次創業(ye) 的想法,從(cong) 百度實習(xi) 8個(ge) 月回到學校之後,發現學校學生學習(xi) 編程的還一味編程編程再編程,但是在互聯網公司裏麵根本沒有編程或網絡工程這樣一個(ge) 職位,互聯網公司裏已經分的特別細了,編程的分為(wei) PHP、Java、C++,測試的有專(zhuan) 門做測試的,運維的有專(zhuan) 門做運維的,產(chan) 品的有專(zhuan) 門做產(chan) 品的,很多做產(chan) 品的其實都是懂技術的啊,都是做技術轉過來的,如果你不懂技術你怎麽(me) 跟開發去交流,今天想開發的東(dong) 西從(cong) 技術上能不能實現,實現這一功能的時間成本有多高。

  在百度真正發現公司跟學校的差距特別大,所以就想把互聯網高速發展產(chan) 生的新知識、新內(nei) 容以及催生的新職位及時分享到學校裏麵去,並且把它做成一個(ge) 公司,很可惜的是這個(ge) 項目做失敗了,當時項目的切入方式是不對的,我通過做校園行的方式去分享,但是對於(yu) 一個(ge) 想做互聯網的學生團隊來說,這種模式真的特別重。

  然而這段創業(ye) 經曆對後來的伯小樂(le) 項目還是有很多幫助的,當時那個(ge) 項目裏麵就有一個(ge) 版塊叫做就業(ye) 論壇,這個(ge) 就業(ye) 論壇後來就演化成了招聘在線化的伯小樂(le) 。

  因此,這一年給我最大的收獲主要有三點,一是,讓我明白了一個(ge) 互聯網公司是怎麽(me) 運作的。二是,獨立負責了產(chan) 品、也做了產(chan) 品,對產(chan) 品的理解、認識、學習(xi) ,都有很大的提升,為(wei) 後來創業(ye) 做產(chan) 品做了鋪墊。三是,視野的提升,智商上的體(ti) 現就是跟互聯網公司裏麵最聰明的一群人共事;見識上的體(ti) 現就是看到了百度移動搜索每天2億(yi) +的流量,這個(ge) 是以前沒有想到的,通過這一年我明確了我未來的路該怎麽(me) 走了。

  鄭劍波:因為(wei) 你畢業(ye) 也不久,如果在大學裏學到一項影響你終身的本領,你覺得這個(ge) 本領會(hui) 是什麽(me) ?

  趙朋來:我覺得是獨立思考能力,如果不是獨立思考,我不會(hui) 在大一的時候就一人跑到北京去見投資人、也不會(hui) 選擇在那個(ge) 時間點去休學實習(xi) ,是獨立思考力成就了今天的我。

  獨立思考力聽起來可能有點泛,但他確實存在的,就比如說看書(shu) 、閱讀,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力,書(shu) 上說什麽(me) ,你也會(hui) 認為(wei) 是什麽(me) ,但是你有獨立思考力後,你應該會(hui) 提出質疑的,因為(wei) 任何一本書(shu) 都有不嚴(yan) 謹、有漏洞的地方,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環境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也有跟你觀點相悖的地方,所以閱讀一定是在質疑的過程中思考的,這樣你才能汲取得到書(shu) 裏的精華。所以獨立思考能幫助你做對的決(jue) 策,能讓你自己思考後去做你認為(wei) 比較正確的事情。

  鄭劍波:你的項目六月底拿到了58同城的戰略投資,你拿到投資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麽(me) ?你是如何評價(jia) 姚勁波的?

  趙朋來:最大的改變體(ti) 現在以下三點上:

  一是,心態上的變化,對我來說,拿投資和不拿投資實質上就是這件事情還能不能去做,因為(wei) 伯小樂(le) 前期的投入還是比較大,所以拿到投資後就意味著這事情還能夠去做,還能夠組建更好的團隊把我們(men) 真正想做的功能實現出來,把自己之前發現的痛點落實下去,這時候心理就有底了,知道自己拿到錢和有相關(guan) 資源後接下來能做什麽(me) ,心態上也更加沉穩了。

  二是,自信心增強了,某種程度來說,投資是對團隊、項目和自己的認可,以前可能還是有點懷疑的態度,但是當拿到58同城投資的時候,心想,哎呦,不錯哦!這項目還能行啊。其實姚勁波是我真正意義(yi) 上接觸的第一個(ge) 重量級的互聯網行業(ye) 大咖,之前從(cong) 來沒有接觸過這樣重量級的大佬,當時跟李明遠也隻是通過私信、百度hi和郵件聊天,從(cong) 來沒有麵對麵的去交流,而姚勁波是第一個(ge) ,然後這個(ge) 大咖不但認可你,而且還願意投你錢,幫你組建團隊去做這件事情,所以自信心瞬間爆表。

  三是,責任感更強了,之前公司沒有錢的時候,隻有我一個(ge) 人是全職,其他人都是兼職,玩完了就玩完了,當時項目大家也沒投什麽(me) 錢,如果做得不好也就算了,大家都是這種心態,即使失敗了,就安慰自己說就當我學習(xi) 、成長了。而現在拿到投資後責任也更大了,對團隊成員的責任、對投資人的責任、對項目的責任,現在大家都是從(cong) 其他公司辭職後過來跟我幹的,所以必須要將項目堅持下去,讓大家都有飯吃。

  拿到投資後每天還是會(hui) 有很多焦慮,而且比以前想的也更多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ge) 比較大的變化。

  對姚勁波的評價(jia) :

  第一感覺非常和藹,平易近人,之前我覺得這種大咖應該比較高冷、難接觸,但實際並非如此。

  我記得有一次手拿ipads去他辦公室給他演示項目的時候,不知道wifi密碼,我問老姚密碼多少?老姚馬上就接過我的ipads,說我幫你連,連接好後想點開網頁播放時卻播放不了,網頁根本打不開,我說不好意思看不了了,他很親(qin) 切地說,沒事兒(er) 。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很和藹。

  第二感覺就是,老姚是真正能聽懂底下人說什麽(me) 的CEO,因為(wei) 很多大公司主管、經理以上級別的人跟底層員工的交流是非常少的,而且跟這些大咖聊天時,他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麽(me) 。但是老姚真的能聽懂底下人在說什麽(me) ,比如你跟他表達完你的想法之後,他會(hui) 深思一下,然後很快給你一個(ge) 答案。他真的很睿智。

  我記得上次58同城有個(ge) 副總裁問我,說大家是不是更喜歡李彥宏、馬化騰這種產(chan) 品技術範的創始人,我覺得有一點,比如說雷軍(jun) ,那你們(men) 對老姚的感覺是什麽(me) ?其實他確實不是一個(ge) 技術範,但他是情商很高、很睿智的一個(ge) 人,我都很喜歡、也很崇拜。

  鄭劍波:你也算是北漂創業(ye) 吧!你如何評價(jia) 北漂創業(ye) 和北京的創業(ye) 氛圍?

  趙朋來:我覺得現在不管是北漂工作還是北漂創業(ye) ,都遠遠沒有我們(men) 想象中的那麽(me) 辛苦,以前說到北漂可能會(hui) 聯想到住地下室等各種苦逼的畫麵,現在北漂也已經不是一個(ge) 特有的名詞、也沒有那麽(me) 苦逼,反而有很多北漂創業(ye) 的都做的很不錯。

  而北京的創業(ye) 氛圍更容易激發在北京工作的人去創業(ye) ,從(cong) 北漂就業(ye) 變成北漂創業(ye) ,因為(wei) 大城市確實機會(hui) 更多,隻要你有能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我覺得機會(hui) 到處都是。當時我跟另一個(ge) 合夥(huo) 人勸說一個(ge) 朋友加入我們(men) 團隊的時候,他說可能過一段時間就要回西安了,我們(men) 當時就說,你回西安一個(ge) 小縣城裏麵能幹嘛,還能做什麽(me) ?如果你有能力的話你就留在北京,在北京真正證明一下你自己,所以北漂創業(ye) 給了所有北漂人另一種可能性。

  北京的創業(ye) 氛圍在全國來說還是比較好的,我之前也去過大連,對比一下你會(hui) 發現,大連在孵化器、基金、創業(ye) 課程的支持上根本沒法跟北京比,除此之外,整個(ge) 城市的生活節湊太慢了,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就下班了,這跟原來的實體(ti) 經濟和製造業(ye) 的工作作息時間是差不多的,八小時製,時間一到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但是互聯網企業(ye) 不一樣,他是無邊界,是需要趕時間、趕進度的,所以在北京一天可能要工作12個(ge) 小時,很難想象工作8個(ge) 小時下午5點鍾就下班的狀況,真的完全不可以理解的

  總體(ti) 上,北京的創業(ye) 生態鏈更加完善,從(cong) 孵化器、項目指導、基金對接等更便捷,創業(ye) 人群也多,競爭(zheng) 壓力也很大,人人說創業(ye) 、人人談投資,有利也有弊,但是整個(ge) 氛圍還是比較好的,不然也不會(hui) 有那麽(me) 多牛逼的初創公司出現在北京。

  鄭劍波:你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你的項目嗎?你覺得最大的亮點是什麽(me) ?

  趙朋來:我們(men) 現在在做的這個(ge) 項目叫做伯小樂(le) (),slogan是:伯小樂(le) ,90後的創伯樂(le) ,目標用戶是大三、大四的在校生和畢業(ye) 一至三年的從(cong) 業(ye) 者,實質上伯小樂(le) 是一個(ge) 招聘在線化工具,這個(ge) 2.0招聘工具跟傳(chuan) 統1.0招聘的前程和智聯最大的不同就是,伯小樂(le) 除了招聘信息展示之外,我們(men) 還給企業(ye) 、求職者提供了在線筆試和麵試這樣的服務,因為(wei) 整個(ge) 招聘的環節是非常長的,企業(ye) 發布職位、收到簡曆、筆試、麵試,一麵、二麵、發放Offer到最終入職,整個(ge) 鏈條很長,而1.0的在線招聘解決(jue) 的問題是招聘職位,發布職位,收到簡曆,這之後所有跟服務相關(guan) 的招聘他們(men) 都沒有做,所以伯小樂(le) 招聘在線化工具,提供了招聘職位信息之外的兩(liang) 種服務,在線筆試、在線麵試。

  首先,我們(men) 在線筆試分為(wei) 更適合用文字表達的答題,類似於(yu) 我之前給百度搜索和360寫(xie) 的分析報告,求職者通過對自己意向公司的產(chan) 品進行分析,然後給出分析報告。其次就是跟適合程序員的在線編程。最後就是更適合人事、文秘、市場、銷售、客戶、商務類的,通過自己的語言和思維與(yu) 企業(ye) HR視頻聊天、麵試,表達你的想法、看法,比如HR可以在線給你出情景模擬題,你怎麽(me) 把這台手機賣給特定的人群,這時候他的口頭表達能力、言行舉(ju) 止你都可以觀察的一清二楚,求職者的談吐、邏輯、態度、狀態等要素能通過網絡考察的,企業(ye) 就沒有必要安排麵試了,這就是伯小樂(le) 項目,亮點就是在線筆試、在線麵試。

  鄭劍波:你對公司的未來有什麽(me) 規劃嗎?

  趙朋來:說實話,我對公司的未來是沒有規劃的,半年內(nei) 的規劃有,但是一年、兩(liang) 年或五年的規劃真的沒有,因為(wei) 創業(ye) 初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而且前期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試錯,我們(men) 現在算是在黑暗中摸索,探索這條路是否行的通,所以太久的規劃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而當我們(men) 找到了一條適合我們(men) 的路子的時候,我們(men) 可能就要開始製定未來的發展規劃了,這一階段的規劃也才是有意義(yi) 的,現在來講更長的規劃就沒必要了。

  但產(chan) 品和功能一定會(hui) 去迭代和不斷更新,因為(wei) 在早期有很多是顧及不到的,所以後麵會(hui) 去改善,把體(ti) 驗做到最好。

  鄭劍波:對於(yu) 非911和985的創業(ye) 大學生,你有什麽(me) 建議給他們(men) 的?

  趙朋來:我一直比較喜歡的一句話是“勇於(yu) 嚐試、感謝經曆”,就是說很多事情還是要去做、要去嚐試,但是又不能腦袋一熱就去做,要想好才行動,當你獨立思考後覺得這事情能做、能成,那就要趕快去行動,不管是就業(ye) 還是創業(ye) ,隻要思考好了就去行動。

  這個(ge) 社會(hui) 上的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沒有說對與(yu) 錯,隻有你經曆過了你才知道是否可行,社會(hui) 上不像學校裏隻有60分以上是及格,60分以下是不及格,也不像編程裏隻有0和1,社會(hui) 上沒有絕對的對跟錯,你嚐試之後可能沒有到1,但絕對不會(hui) 是0,可能是0.7或0.8,這時候離1已經很近很近了。包括我自己創業(ye) ,前麵兩(liang) 次都是失敗的,但是第三次算是初步成功的,你說前麵兩(liang) 次嚐試的機會(hui) 對我第三次創業(ye) 是否有幫助呢,其實答案是一定的。階段性的總結對你依然是有很多幫助的,即使你的經曆表麵上看沒有任何收獲,但你總結後,對你的下一階段的實習(xi) 或創業(ye) 一定是有幫助的,他會(hui) 提升你的軟實力。

  所以對於(yu) 非911和985的創業(ye) 大學生,非要提建議的話,[注冊(ce) 意大利商標]就是要明白自己畢業(ye) 後想做什麽(me) ?如果不知道,在大學裏可以做多方麵嚐試、試錯,比如我想做產(chan) 品經理,那你就去找產(chan) 品經理的機會(hui) 和相關(guan) 知識,有意識的去準備,不要等到大四才發現,原來還有產(chan) 品經理這麽(me) 一個(ge) 職位,然後一拍大腿說我想去做這個(ge) ,但是已經晚了,你沒有任何準備,誰會(hui) 要你。

  多嚐試總是沒錯的,當時喬(qiao) 布斯在大學裏學了一門書(shu) 法課,在當時看來非常沒用,但是現在我們(men) 手上IPONE用的字體(ti) 就是當時喬(qiao) 布斯在大學裏學的書(shu) 法課程設計出來的,Apple的字體(ti) 比微軟好看的原因就是因為(wei) 喬(qiao) 布斯當年學的這門看似沒用的書(shu) 法課,這是真的實例,所以說多去嚐試。說不定就用上了。

  對於(yu) “勇於(yu) 嚐試,感謝經曆”這句話的體(ti) 會(hui) 還是特別深的,有些經曆現在看來可能沒有什麽(me) 幫助,但是以後是一定有幫助的,折騰的比較多,機會(hui) 就來了,但是你也要有階段性的反思和總結,不能瞎折騰,如果你折騰後就過去了,那折騰再多也是多餘(yu) 的。很多人說自己有五年的工作經曆,可能隻是說這五年重複做了一件事情罷了,但是有些人工作一年的就是比工作五年的強很多。所以我的建議是多嚐試、多總結。

  聊到最後,其實我們(men) 都已經有些醉意了,但我們(men) 依然飽含激情,也許我們(men) 都是創業(ye) 中人,對90後、對大學、對創業(ye) 都有太多的感慨和難以言表的情緒,我們(men) 深知這一路走來是如此的不易,所以也才一見如故。

  我也一直在深思,同為(wei) 90後、同為(wei) 大學生、同為(wei) 創業(ye) 者,為(wei) 何結果如此不同,有的人大學四年擔心自己畢業(ye) 後找不到工作,於(yu) 是真的找不到工作了;而有的人大學還沒畢業(ye) 就已經在大公司裏實習(xi) 了,於(yu) 是又拿到風投開始創業(ye) 了。人與(yu) 人之間的差距為(wei) 什麽(me) 會(hui) 如此之大,我覺得就如朋來所說,“勇於(yu) 嚐試,感謝經曆”,嚐試會(hui) 讓你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會(hui) 讓你的人生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嚐試會(hui) 讓你擁有豐(feng) 富的人生閱曆、經曆,也許你與(yu) 他差的就隻是一個(ge) 嚐試和經曆過程。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