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外界對迪拜的印象都是一個(ge) 典型的“高大上”土豪酋長國,到這裏來生活的人要麽(me) 是腰纏萬(wan) 貫的土豪、要麽(me) 就是才能出眾(zhong) 的高級白領,但當你踏上這片土地,就會(hui) 發現,這是一個(ge) 生機勃勃、充滿機會(hui) 的非典型“新興(xing) 市場”,適合各個(ge) 階層在這裏生活、創業(ye) 。
所謂“非典型”[注冊(ce) 盧森堡公司]是指迪拜擁有其他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地區所不具備的各種全球頂級基礎設施,比如全球最高的哈利法塔、充斥奢侈品的迪拜商場,以及每晚動輒幾千美元的帆船酒店、阿瑪尼酒店、棕櫚島亞(ya) 特蘭(lan) 提斯酒店。這裏的高速公路質量和路上的汽車品牌可能在發達國家都少見;但之所以仍然將迪拜定位為(wei) 一個(ge) “新興(xing) 市場”,因為(wei) 這裏的商業(ye) 機會(hui) 基本上類似於(yu) 中國上世紀90年代。全迪拜就好比“大工地”,一座座高樓大廈仍然在拔地而起;另外,這裏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相對較低,大學普及率遠不及發達國家。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迪拜逗留期間,拜訪了多位在這裏生活、工作的中國人,幾乎每個(ge) 人都可以成為(wei) 一個(ge) 勵誌創業(ye) 故事的主角。
吳先生2008年畢業(ye) ,因為(wei) 國內(nei) 當時遭遇經濟減速,作為(wei) 一名日語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工作並不好找。當時機緣巧合,迪拜的君悅酒店在華招聘,這一契機將他與(yu) 迪拜的命運連在了一起。
“剛來迪拜的時候,我隻是在酒店做服務生。當時我負責泳池外勤,主要工作就是為(wei) 在泳池邊休息的客人端茶送水,每個(ge) 月2500迪拉姆(約合4000元人民幣)基本工資,加上小費和酒店的福利補貼,大概每月的收入在5000迪拉姆,酒店包吃包住,而且這裏是公費醫療,基本沒有什麽(me) 多餘(yu) 的支出,生活很閑適,盡管是服務生,但比國內(nei) 的白領同學過得舒服得多。”吳先生對本報記者介紹。
吳先生並不滿足於(yu) 這樣的薪酬與(yu) 待遇。一年半之後,他從(cong) 酒店辭職,先後在兩(liang) 家中國人開的商店做店長和經理,也是這個(ge) 時候他看到了中國人在迪拜市場的巨大機會(hui) ,再度辭職後在龍城(DragonMarket)租了一個(ge) 10平方米的小店麵做點小生意。“因為(wei) 當地基本沒有製造業(ye) ,尤其是輕工業(ye) ,而且這裏是中東(dong) 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場,很多中東(dong) 、非洲的批發商也都是到這裏來進口中國的一些小商品,一些國內(nei) 生產(chan) 的幾塊錢甚至幾毛錢的小玩意隻賣差價(jia) 就可以大賺,我現在的毛利潤維持在50%以上。”吳先生告訴記者。
“龍城”是中東(dong) 最大的小商品零售集散地,是中阿兩(liang) 國政府為(wei) 便利中國小商品貿易商而興(xing) 建的,全長2.5公裏,目前入駐的商鋪超過2000家,主要經營從(cong) 中國出口至中東(dong) 乃至北非的小商品。
吳先生帶記者參觀了他在龍城的小店。他雇用了一個(ge) 印度人、一個(ge) 巴基斯坦人和菲律賓人分別做銷售和入賬。在這個(ge) 10平方米、類似於(yu) 北京中關(guan) 村(9.81, 0.00, 0.00%)電子城(13.58, 0.00, 0.00%)出售手機殼等電子產(chan) 品的小商鋪中,他所經營的小商品基本上是從(cong) 中國廣州、浙江等地運輸過來的一些車貼、車內(nei) 小裝飾品,也包括一些當地企業(ye) 的標牌等。“國內(nei) 的製作成本非常低,基本利潤率在50%以上,就是這個(ge) 10平方米的小店,每年的淨利潤在100萬(wan) 迪拉姆以上。”吳先生口中的100萬(wan) 迪拉姆折合160萬(wan) ~170萬(wan) 元人民幣,目前吳先生的家人均已經搬到迪拜工作。
走在2.5公裏長的龍城市場,各種小商品琳琅滿目,小到經常在國內(nei) 地鐵站看到的玩具,大到裝潢家具,應有盡有。
“可以說,在迪拜龍城的商品最全,有很多產(chan) 品你在迪拜商場(DubaiMall)買(mai) 不到,但到這裏,你能找到,而且不要以為(wei) 這裏隻是低端產(chan) 品集散地,很多當地的中產(chan) 階層也會(hui) 到這裏來采購商品,還有一些北非和中東(dong) 的貿易商來進口。”吳先生說到龍城有些自豪。
正如他所言,[薩摩亞(ya) 公司注冊(ce) ]在龍城可以看到各種膚色、身著不同服飾的客戶。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不少。
這個(ge) 10平方米的小店並非吳先生的全部產(chan) 業(ye) ,他的產(chan) 業(ye) 重點在一家已經擁有70多輛“豪車”的租車行。“我們(men) 主要服務的就是來迪拜旅行或者參加商務活動的中國人,業(ye) 務非常好,每輛車每個(ge) 月可產(chan) 生的淨利潤大約在2500~3000迪拉姆之間。”吳先生介紹稱,70輛車每月的淨利潤就是21萬(wan) 迪拉姆(約合35萬(wan) 元人民幣)。
“市場還在擴大,我們(men) 計劃再買(mai) 20輛車。”吳先生對未來的前景非常看好。德勤的一份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迪拜世博會(hui) 的舉(ju) 行將會(hui) 為(wei) 迪拜創造27.5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以及帶來200萬(wan) 遊客,所以吳先生的樂(le) 觀並非無稽之談。
的確,除非中東(dong) 出現大的動亂(luan) 或者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迪拜的創富故事仍然會(hui) 繼續。吳先生的故事在這個(ge) 2.5公裏的龍城以及迪拜389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我的故事微不足道,在這個(ge) 2.5公裏長的龍城市場,分分鍾走過你身邊看似不起眼的中國人可能都是資產(chan) 千萬(wan) 級的低調富商,他們(men) 白手起家,現也仍然低調。”吳先生的語調裏滿是敬佩。
“沒有幾千萬(wan) 的資產(chan) 都不好意思在這個(ge) 圈子裏混。尤其是那些在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就已經到這裏的中國人。可以確定地說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部分都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財富積累。”作為(wei) 這個(ge) 華人圈子裏的晚輩,說到那些前輩的故事,吳先生既羨慕也充滿敬意。
吳先生的朋友王先生就是一位身家千萬(wan) 級卻行事低調的浙江富商。王先生對本報記者稱,他原是一家國有貿易公司的雇員,上世紀90年代被裁員,但因為(wei) 一直從(cong) 事貿易工作,對迪拜以及中東(dong) 和北非市場有一定的認識。“其實也是迫於(yu) 無奈,一家老小需要吃飯,自己沒了工作,沒辦法就硬著頭皮來闖,一來就是20多年,現在家裏人都已經搬到這裏,國內(nei) 有些資產(chan) ,但這裏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王先生說話語氣和緩,像在描述別人的故事。
從(cong) 一開始的小商品銷售到現在運行一個(ge) 淨利潤高達幾千萬(wan) 元的旅行公司,這位王先生還在從(cong) 事房地產(chan) 開發工作。在他眼中,隻要有想法,而且肯去做,迪拜遍地是黃金。“現在的迪拜類似於(yu) 中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隻要肯付出,遍地都是機會(hui) 。”
就在與(yu) 記者聊天的時候,一位剛來迪拜的中國女子正在向一位當地人推銷一個(ge) 北京地鐵站經常見到的發光紫色陀螺,並且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內(nei) 成交。
“這位女士剛來迪拜不久,因為(wei) 租金比較貴,所以她和丈夫基本上是流動銷售,但不要小瞧他們(men) 的收入,每天兩(liang) 人淨賺600迪拉姆不成問題。”吳先生順手跟她打了個(ge) 招呼。
“我們(men) 不會(hui) 歧視這些新來者,誰知道他們(men) 是不是下一個(ge) 王先生呢。”吳先生說道。的的確確,如王先生的故事,這裏並不少見。
走到龍尾的位置,記者看到,[注冊(ce) 塞舌爾公司]龍城的二期工程已經完成,新一輪招商即將開啟,這裏又將迎來多少淘金的中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