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ge) 人、7年時間、6000萬(wan) 元年銷售額……[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最初由3名大學生拚湊2萬(wan) 元組建的舊書(shu) 網站,經過7年努力,竟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二手書(shu) 交易平台。近日,記者走進這家位於(yu)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清華科技園內(nei) 的“有路網”,尋訪這家網站的創業(ye) 之路。
說起當年的情景,創始人孫煌敏用“收破爛”三個(ge) 字來形容。2004年,他從(cong) 華東(dong) 交大畢業(ye) 之後曾在南昌工作兩(liang) 年,主要從(cong) 事軟件開發工作,收入不錯。“但當時我還是把工作辭了,回到學校找了幾個(ge) 同學一起收舊書(shu) ,通過自己開發的網站賣給全國各地的大學生。”
當被問及為(wei) 何放棄原來工作選擇創業(ye) 時,他說,主要還是因為(wei) 大學期間創業(ye) 失敗,心有不甘。他覺得,舊書(shu) 特別是舊教材比較有市場。當時,國內(nei) 專(zhuan) 業(ye) 的舊書(shu) 銷售網站很少,更沒有大型舊書(shu) 銷售網站,線下實體(ti) 舊書(shu) 店具有查找不便、客戶群窄等不足,也沒有形成規模。當時高校教材逐步放開,學生可自主訂購教材,並且舊書(shu) 價(jia) 格低廉,不影響使用,對高校學生吸引力大,高校二手教材市場也在慢慢形成。
據他介紹,“有路網”當初的創業(ye) 資金僅(jin) 有2萬(wan) 元左右。網站初創期間,困難重重。他們(men) 曾一度因為(wei) 沒有資金而發不出工資。現在網站負責人之一的邱銀華當時是這個(ge) 團隊在學校收購舊教材的一個(ge) 重要參與(yu) 者。邱銀華說,創業(ye) 之初,因為(wei) 沒有資金買(mai) 車,所有收到的舊教材都是靠人力運回去的。一開始是人力,後來就買(mai) 了自行車,再到電動車、三輪車、麵包車,一直到現在有了專(zhuan) 門運書(shu) 的貨車。目前,“有路網”可以在全國各地高校收購舊教材,最遠到過黑龍江、陝西。
2012年,為(wei) 滿足不斷增長的顧客需求,幫助南昌實體(ti) 舊書(shu) 店與(yu) 潛在購書(shu) 者牽線搭橋,“有路網”增加了店鋪入駐板塊。兩(liang) 年時間,就吸引了上千家舊書(shu) 店入駐,擴充了數百萬(wan) 冊(ce) 圖書(shu) 。
孫煌敏介紹,未來“有路網”將以舊書(shu) 為(wei) 突破口,[注冊(ce) 塞舌爾公司]搭建大型網絡銷售平台,為(wei) 購書(shu) 者提供更方便、更易檢索、更易流通的購買(mai)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