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人群正越來越多,謝康利的麥加科技團隊,正是看中了海淘中的商機,設計了一款APP,整合了海淘的買(mai) 方和賣方,既規避了海外代購的風險,還成為(wei) 海淘群體(ti) 的交流平台。
今年28歲的謝康利大學畢業(ye) 後就進入重慶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盧森堡公司注冊(ce) ]這家公司每年都有一項活動,即評選全國範圍內(nei) 的最新商業(ye) 模式。多年參與(yu) 到這項活動中,讓她開始思考,自己也要做點什麽(me) 。
“許多在國外留過學的,都曾有過代購的經曆。”謝康利說,留學生的身份限製了他們(men) 尋找額外收入的渠道,代購成為(wei) 他們(men) 的一項謀生手段。這批人回國後,在國外的生活經曆讓他們(men) 對某些商品情有獨鍾,但國內(nei) 卻很難買(mai) 到,於(yu) 是這批歸國人員又開始讓朋友在國外代購。
“為(wei) 何不做一個(ge) 平台,整合供求關(guan) 係,讓有海淘需求的人在我們(men) 的平台上得到想要的東(dong) 西,又讓遠在國外的買(mai) 手們(men) 獲得一定的采購收入呢?”謝康利和閨蜜閑聊時發現了商機。今年2月,謝康利和閨蜜組建的創業(ye) 團隊“麥加科技”上線。
謝康利的麥加科技團隊推出的APP叫“洋買(mai) 辦”,是一個(ge) 海淘客戶與(yu) 海外留學生交易和交流的平台。
“不同於(yu) 國內(nei) 上網購物,海淘需要語言、支付工具和辨別真偽(wei) 等多種技能,不少人懶於(yu) 嚐試海淘。”謝康利說,“我們(men) 的平台可以讓消費者發布海淘商品需求,再由海外‘買(mai) 手’為(wei) 他們(men) 尋找,最後由發出需求的人自主選擇賣家,最終達成交易。”謝康利說,由於(yu) 采用了相關(guan) 支付平台,順利實現跨境結算,這讓在平台上發布需求的人用人民幣就能買(mai) 到自己“心儀(yi) ”的物品。
謝康利表示,“洋買(mai) 辦”省去中間商,讓中國的買(mai) 家和國外的賣家直接對話,“我們(men) 現在最遠已經有在巴西的買(mai) 手加入,讓我們(men) 的全球化更有可能。”
談到盈利模式,謝康利信心滿滿,“我們(men) 很早就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了,所以也有一家知名風投在與(yu) 我們(men) 接觸。”她所說的盈利模式,首先是買(mai) 辦的交易提成,其次是品牌廣告的投放,為(wei) 國外二線品牌商做推廣。
“我們(men) 的客戶群體(ti) 非常具體(ti) ,也讓廣告投放效果更精準。”而她的團隊將在使用人數和訪問量達到一定數量後,參與(yu) 資金的運作。
重慶資深互聯網營銷人士楊艾祥表示,[盧森堡注冊(ce) 公司]目前海淘可以為(wei) 網民提供價(jia) 格、品牌等方麵有優(you) 勢的商品,“已經有不少人從(cong) 中獲利,並且發展前景被業(ye) 界普遍看好”。
對於(yu) 謝康利的“洋買(mai) 辦”項目,楊艾祥整體(ti) 看好,不過,他也認為(wei) ,這一項目的可複製性較高,項目要有更多的獨特性,才能免於(yu) 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同時項目還要在風險控製上做好規劃,將服務性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