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feng) ,IDG資本最年輕的合夥(huo) 人之一,TMT領域的頂級投資人,創投界人稱“豐(feng) 帥”,在做投資人之前,李豐(feng) 曾有兩(liang) 段創業(ye) 失敗的經曆,從(cong) 一個(ge) 失意的創業(ye) 者、職業(ye) 經理人再到投資人,李豐(feng) 的轉變和轉型,可以說是一部故事集錦。
5月6日晚,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的李豐(feng) 重回北大,在IDG校園創業(ye) 大賽北大宣講會(hui) 上,與(yu) 眾(zhong) 多師弟師妹分享了自己的經曆,很多人絕沒想到,[杭州香港公司注冊(ce) 查詢服務]這個(ge) 投資界的“高富帥”,在北大經曆過一段“黑暗階段”,掛過課,受過處分,失過戀,喝醉過……用他自己的話說,“並不算一個(ge) 典型的好學生”。
曾經的失意創業(ye) 者、新東(dong) 方高管,今天的IDG合夥(huo) 人,以成功者身份重回北大,李豐(feng) 受歡迎程度可以用火爆來形容。關(guan) 於(yu) 90後創業(ye) 話題,也快速引起學生的興(xing) 趣。他在過去的一年中,代表IDG投資了8位90後創業(ye) 者,最快的一筆2000萬(wan) 投資,李豐(feng) 從(cong) 見創業(ye) 者到決(jue) 定投資,隻用了是十多分鍾時間。“這些90後創業(ye) 者更了解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和需求,隻要他們(men) 把事情想的很清楚,知道怎麽(me) 幹,我們(men) 就投資。”李豐(feng) 說。
讓李豐(feng) 比較欣慰的是,IDG投資的幾個(ge) 90後創業(ye) 者項目,目前發展的都不錯,有的比預期的還好。看得準、快,這是李豐(feng) 投項目的特點。然而,曾經作為(wei) 創業(ye) 者,他卻有過兩(liang) 段失敗經曆。
1999年,李豐(feng) 和兩(liang) 個(ge) 北大同學開始了第一個(ge) 創業(ye) 項目,做的是環保設計,準備在這個(ge) 產(chan) 業(ye) 鏈上做一番大事業(ye) ,但是由於(yu) 各種原因,最後隻賺了不到3萬(wan) 元,隻好罷手。之後去了新東(dong) 方,跟著北大“開除”的俞敏洪 ,一幹就是7年。天生就要跟創業(ye) 打交道的李豐(feng) ,還是耐不住創業(ye) 的誘惑,離職再次創業(ye) 。
第二次創業(ye) ,談不上失敗,他當時創立的公司也就是秒針科技,至今發展的很好,3000萬(wan) 美元的營收規模,兩(liang) 三百人的團隊。但他認為(wei) ,[香港瑞豐(feng) 德永注冊(ce) 美國公司服務]自己的失敗在於(yu) 不夠堅持。這也是他希望通過IDG校園創業(ye) 大賽,希望傳(chuan) 遞給90後和年輕創業(ye) 者的很重要的一點。2006年的第二次創業(ye) ,李豐(feng) 等8個(ge) 北大做了這家基於(yu) 大數據的互聯網廣告公司,第一年末就拿到了風投,但李豐(feng) 出讓的自己的股份,又開始去做其他的事情。
從(cong) 李豐(feng) 創業(ye) 的親(qin) 身經曆來說,第一次是因為(wei) 缺乏經驗,對市場判斷不準,第二次是不夠堅持。這也是創業(ye) 者常犯的錯誤。在他看來,今天的校園創業(ye) 者要比他讀大學時幸運的多,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提供了創業(ye) 的土壤,也有IDG這樣的國際資本巨頭,願意提供指導、資源和資金,盡管90後非常年輕,缺乏經驗,但IDG願意支持好的創意、好的項目。
李豐(feng) 和北大學生及年輕人坦言:人生中各種的事情和經曆,不論是起是落,終將是一筆財富,即便他被北大處分過,即便俞敏洪被北大開除,這些都不妨礙他們(men) 向成功的目標靠近。
而李豐(feng) 反複提到的IDG校園創業(ye) 大賽,是由IDG主導的針對全國在校大學生的創業(ye) 比賽,勝出的前三名,將獲得15萬(wan) 、8萬(wan) 、5萬(wan) 的獎金,優(you) 秀的項目還機會(hui) 直接獲得IDG投資,進入複賽者,還有機會(hui) 獲得到IDG投資的200多家企業(ye) 的實習(xi) 機會(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