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ye) ,我不喜歡跟風,我更喜歡做沒有人做的事情。”經曆了兩(liang) 次創業(ye) 的連庭凱臉上掛滿了自信。與(yu) 其他創業(ye) 者相比,連庭凱的創業(ye) 心得有些“另類”,但他堅信劍走偏鋒才會(hui) 快速找到商界藍海。
當電子商務在國內(nei) 方興(xing) 未艾時,連庭凱已經布好了一個(ge) B2C的“藥局”。第一年盈利為(wei) 零,第二年就上市。“這就是電子商務的魅力,早涉足才有利可圖。它就像個(ge) 速成班,越晚就越像一個(ge) 大講堂,因為(wei) 聽課的人會(hui) 越來越多,競爭(zheng) 也會(hui) 越來越激烈。”對於(yu) 自己初次創業(ye) 的成功,連庭凱做了一個(ge) 巧妙的比喻。
“當大家都做電子商務的時候,這個(ge) 行業(ye) 就進入細分市場的階段,似乎沒有人聽說過奢侈品也可以在網上賣吧。”不按常規出牌的連庭凱,再次獨出心裁。2005年,B2C似乎還是快消品的專(zhuan) 屬,但是連庭凱卻開始悄悄布局奢侈品的網購市場,“我們(men) 賣的東(dong) 西非常貴,不賣低價(jia) 就賣貴的。”
盡管他創辦的呼哈網不像第一次創業(ye) 的“醫貿網”那樣順利在兩(liang) 年內(nei) 上市,但是經驗告訴他,上市不是衡量一個(ge) 公司或者一個(ge) 人成功的惟一依據。“當你變得越來越強大的時候,資本一定會(hui) 圍著你轉的。”
呼哈網創辦5年來,業(ye) 績以兩(liang) 位數增長,連庭凱也打造了一個(ge) 與(yu) 速度匹配的“豪華陣容”,他的管理團隊聚集了一批從(cong) 業(ye) 10年以上的業(ye) 內(nei) 精英。
35歲的業(ye) 內(nei) 連庭凱決(jue) 心要玩一把“大”的。過去的十幾年裏,他讀完了醫學、設計、工商管理的相關(guan) 學位;創辦了兩(liang) 個(ge) 商業(ye) 網站並成功上市;身兼數個(ge) 公司的執行董事和董事顧問。而他的第一次創業(ye) 是在17歲,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xiang) 。
同途殊歸 兩(liang) 年內(nei) 網站上市
那年,17歲的連庭凱還在加拿大念書(shu) ,每逢假期他都會(hui) 回到台灣幫助父親(qin) 打理藥店的生意,天資聰穎的連庭凱很快就發現了一個(ge) 商機。
“如果隻賣好賣的藥不是更賺錢麽(me) ?”連庭凱發現,店裏有些藥品非常熱銷,但是有的藥卻無人問津。他看到有一件熱銷的藥品正好在加拿大生產(chan) ,於(yu) 是偷偷記住了藥-全球品牌網-品的名稱,並抄寫(xie) 了一份藥品說明。
回到加拿大後,連庭凱馬上就給這家藥廠打電話,希望自己能夠在台灣代理這家藥廠的藥品。
不到一星期,連庭凱就接到這家藥廠的電話,希望和他進行麵談。連庭凱連夜準備了一份厚厚的資料,全都是問答的形式。原來他把廠家可能問到的問題全部列在裏邊,為(wei) 的就是防止在麵談的時候出錯。
“他們(men) 竟然完全沒有按照我設想的提問,但是他們(men) 很快就同意我做代理,還給我先發貨後收款。”就這樣,連庭凱找了幾個(ge) 同學一起開始了他們(men) 的校園創業(ye) 。“賣一瓶藥可以掙回四瓶的錢,利潤很高,從(cong) 那天起我就能賺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了。”
直到連庭凱畢業(ye) 後到美國,他仍然做著那家藥廠的代理。上世紀90年代的電子商務在美國也隻是萌芽狀態,而在中國更是鳳毛麟角,但是連庭凱似乎發現了一個(ge) 新的商機正在等待他。了解了美國人做電子商務的模式後,連庭凱終於(yu) 決(jue) 定做一個(ge) 自己的B2C網站。
但是,這種新潮的模式帶到台灣卻沒有人認同。“我做了非常縝密的商業(ye) 計劃,然後拿著這份計劃找投資人。”但是讓連庭凱沒有想到的是幾個(ge) 月過去,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拒絕了他。起初,連庭凱的父親(qin) 還再三勸阻讓他放棄,但是看到連庭凱下了很大的決(jue) 心,也開始把過去的生意夥(huo) 伴介紹給他。
“在父親(qin) 的幫助下,我籌到了一筆錢。”其實,連庭凱心裏清楚得很,大家看好的並不是他的這個(ge) 項目,而是父親(qin) 的藥店。資金到位後,連庭凱的醫貿網迅速建立起來,在父親(qin) 的幫助下,他和許多藥廠都取得了聯係。
第一年的經營,連庭凱隻是在默默地建設自己的藥globrand.com品覆蓋網絡,盡管收益很小,但很快這種模式開始吸引投資人的關(guan) 注。“不斷有資金注入,讓醫貿網在短時間內(nei) 迅速成長了上百倍。”第二年醫貿網就實現了盈利,並且成功在台灣上市。
此時,藥品在網上的B2C銷售風生水起,傳(chuan) 統藥店生意開始變得慘淡。連庭凱的父親(qin) 終於(yu) 承認自己老了,並感慨這個(ge) 時代發展得太快。
不過,此時的連庭凱並沒有沉醉於(yu) 上市的喜悅中,這個(ge) 迅速崛起的“帝國”並非自己親(qin) 手建起,而是由無數資本堆砌成的。連庭凱沒有從(cong) 創業(ye) 的成功中感到滿足,他開始搜尋第二個(ge) 種子。
掀起奢侈品“第二波” 尋找奮鬥到死的目標
進入新千年,一邊是淘寶網的興(xing) 起惹火了B2C市場,一邊是中國經濟GDP連年10%以上的增長,帶動了奢侈品的消費。但是,很少有人把奢侈品和網購能聯想到一塊。
“B2C的崛起成就了快消品在網上的銷售,同時這個(ge) 市場也進入了細分階段,奢侈品在高檔商場銷售毋庸置疑,但是在網上銷售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經濟發展的大潮一定會(hui) 讓這個(ge) 窄眾(zhong) 的消費市場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會(hui) 追求奢侈品帶來的時尚。”連庭凱表示。
連庭凱在創辦呼哈網之前已經做了近4年的調查,如果把現階段線下奢侈品的熱銷稱之為(wei) 第一波奢侈品熱,那麽(me) 他要打造的是奢侈品銷售的“第二波”,即奢侈品網上銷售熱。
“想像一下我們(men) 死去的時候,別人會(hui) 為(wei) 我們(men) 寫(xie) 下什麽(me) 樣的碑文,或者我們(men) 自己會(hui) 寫(xie) 些什幺?這個(ge) 想法讓我意識到,我必須樹立一個(ge) 可以為(wei) 之奮鬥到死的目標。”連庭凱一直在尋找這樣的目標,他將首次創業(ye) 積累的幾百萬(wan) 分文不剩投入到呼哈網,取得執照是創業(ye) 初期一件麻煩和困難的事,公司必須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創業(ye) 初期,呼哈網的辦公室在一處很小的民宅,小到幾個(ge) 人走動起來都會(hui) 撞在一起。連庭凱還拉回當年在加拿大一起上學的同學,“因為(wei) 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創業(ye) 再合適不過了”。
創業(ye) 的頭一年,幾乎每個(ge) 人都沒有睡覺的時間,實在太累了就在電腦桌前趴會(hui) 兒(er) 。意誌堅定的員工都留了下來,但是很多人因為(wei) 受不了這樣的壓力,走了。那個(ge) 時候,連庭凱最大的壓力就是麵對一波波走的員工,因為(wei) 他要不停地招人補上空缺。
從(cong) 2005年開始,呼哈網用了整整一年做測試版,再修改半年後才麵市。此時的連庭凱開始正式運營網站,公司的人數從(cong) 幾個(ge) 擴張到幾十個(ge) 。盡管在業(ye) 內(nei) 有“中國第一小資購物網站的稱號”,但這個(ge) 規模絕對不是連庭凱想要的。
“呼哈網不隻是賣奢侈品,我們(men) 是想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帶給消費者,給予他們(men) 生活上的影響,讓他們(men) 了解自己的位置、角色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連庭凱在創業(ye) 的過程中發現了呼哈網應該是做更大的價(jia) 值,而不隻是售賣商品。
“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如果想要了解米蘭(lan) 時尚的人,可以在呼哈網上看到米蘭(lan) 的時尚地圖,了解米蘭(lan) 的生活,並且體(ti) 驗購物,就如同親(qin) 身經曆。”連庭凱認為(wei) ,呼哈網會(hui) 在未來不斷改版,目的就是讓消費者對這種切身經曆的感受越來越明顯。
如今,呼哈網已經入駐北京東(dong) 四環的競園,這裏雖然比不上798,但是藝術與(yu) 時尚的氣息從(cong) 進入園內(nei) 就感受得到。呼哈網就入駐在競園的30號庫,整間大躍層的LOFT被隔成三層。其中,第一層大約有50多名員工都是奮鬥在幕後的,而他們(men) 的目的就是給消費者營造一個(ge) 親(qin) 臨(lin) 現場的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