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對於(yu) 22歲的張琬卉來說,正是花兒(er) 一樣的年齡,卻隻能眼巴巴看著月薪25元的工作也丟(diu) 了。 困頓的生活,逼著她不得不想辦法。從(cong) 美發學校的學員到美發學校的教師,從(cong) 開店到辦學校,從(cong) 代理美容產(chan) 品到130多家連鎖加盟美容店的掌舵人,張琬卉一路上收獲的除了財富,還有無數愛美女士的期待。
學手藝 同學休息,她上街練手
1988年,拿著每月25元的工資在漯河一個(ge) 劇團工作的張琬卉被派遣到派出所幫忙。“25元錢,在劇團,我覺得挺快樂(le) ,在派出所卻覺得挺忙挺累,我不喜歡那工作。”張琬卉回憶說。 然而,就是這每月25元的工作,也沒能保住。同年下崗的還有她的兩(liang) 個(ge) 姐姐。妹妹待業(ye) ,弟弟輟學,一家人全靠父母微薄的收入度日。 這時候,張琬卉想起了同事們(men) 曾經說過的那句話:“聽說街上開理發店的很掙錢啊,一個(ge) 月收入兩(liang) 三千元錢!” 於(yu) 是,張琬卉籌借了300元錢,要到鄭州學美容美發。張琬卉說:“那時候唱戲的、剃頭的,不被人尊重,剛從(cong) 劇團出來,又要學美容美發,家人不願意,但是我喜歡,在劇團時我就知道自己對美容美發很有靈性。” 260元交了學費,就剩下40元的生活費,張琬卉隻能買(mai) 饅頭吃醬豆了。就這,沒多久錢就花光了。張琬卉隻好回老家拿生活費。然而,“家裏蒸的饅頭、50元錢和我的火車票,在車站不小心被人偷走了。”張琬卉回憶說。 不好意思跟家人講,逃火車票!但是在鄭州火車站下車時,還是被查出來了。此時的張琬卉既害怕又委屈,她對火車站的工作人員說:“我會(hui) 理發,我免費給你們(men) 理發……”
後來,她經常到火車站“練手藝”。張琬卉說:“美容美發要的就是手上的技術,必須多練,熟能生巧。下課之後,其他同學都休息了,我就帶上工具到街上找人免費理發。” 張琬卉嘴甜,街上的“大哥”、“阿姨”都成了她免費服務的對象。 抬起右手,幾個(ge) 手指在空中飛一般的舞動著, 張琬卉說:“沒多久,我的技術就非常熟練了,當時學校有6位水平非常高的老師,都願意把絕活傳(chuan) 給我,他們(men) 說我理發的手指就像彈琴。” 兩(liang) 個(ge) 月不到,張琬卉就由學生升格為(wei) 老師了。
辦學校 首期招生收入8000元
教學的同時,張琬卉接連開了兩(liang) 家理發店。“一家在鄭大校園,一家在康複前街,那時候給學生理發,我隻收5毛錢,還上報紙呢,隻可惜沒有保留一份。”至今,張琬卉還陶醉在當年創業(ye) 時的喜悅當中。 其實,上報紙的不僅(jin) 僅(jin) 是張琬卉,還有她的妹妹和弟弟。張琬卉說:“家裏生活困難,媽也病了,很需要錢,我對妹妹、弟弟要求都很嚴(yan) ,生活也很艱苦。”一次,妹妹不認真學習(xi) ,她一把梳子扔出去,妹妹的眼角被砸出了血,張琬卉心疼得直掉淚。”
這時候,張琬卉認識了張小九,也就是現在小九美容美發學校的“掌門人”。一天,“小九騎了輛摩托車,請我給她學校的學生講課。”誰知道這位河南美發行業(ye) 的知名人物,車技不怎麽(me) 好,兩(liang) 個(ge) 人被摔得滿身是泥。 張琬卉在這所學校裏教了一個(ge) 月課便辭職了。隨後,張琬卉轉掉兩(liang) 個(ge) 理發店,同時辭去了另一學校的工作,回到漯河。在當地火車站的百匯市場租了兩(liang) 間門麵房。為(wei) 了節省開支,她既當泥水匠,又當漆工,“凳子都是沒人要的舊凳子,我就撿回去刷上漆,水管、電線全是我自己弄的,也不知道害怕。”張琬卉花了幾百元錢就把學校開了起來。
那時候廣播電台的廣告費很低,“我就拿出300元錢打廣告,誰知爸爸聽說之後,拿起掃把就想打我。”張琬卉說,“300元錢是我上班時一年的工資,也難怪他老人家不理解。” 除了廣播電台的廣告,張琬卉把手寫(xie) 的廣告單貼到了漯河的大街小巷。“第一期學員招了45人,每人180元錢的學費,一下子收了8000多元,接下來每月都有五六十人報名。”張琬卉說:“當時還不知道往銀行裏存錢,家裏塞得到處都是錢。”
做代理 經驗不足損失10多萬(wan) 元
錢,從(cong) 1989年賺到1991年,張琬卉說她也不知道賺了多少,“反正家裏蓋房子、買(mai) 家電、媽治病,都是我出的錢。”然而,生意紅火的時候,張琬卉要嫁人了。她說:“他家是鄭州的,我也沒辦法再待在漯河了,兩(liang) 個(ge) 學校我留給自己一半股份,帶了十幾萬(wan) 元,嫁到了鄭州。” 1994年,張琬卉在鄭州開了一家美容店。然而,這個(ge) 美容店卻讓她賠得很慘。 在各種壓力下,張琬卉把把美容店轉讓給了別人,“賠了6萬(wan) 元錢,也賠了一個(ge) 家。”不久,張琬卉也離婚了。她再次回到漯河,做了一品牌美容產(chan) 品的地級代理。
錢,還在繼續賠。張琬卉說:“那時候不懂營銷,也沒有找業(ye) 務員,市場一直打不開,賠了十幾萬(wan) 元。” 也正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有兩(liang) 個(ge) 人幫了張琬卉的大忙。生意上的一位朋友對張琬卉說:“如果你現在撤,也許很難再翻盤了,如果能再堅持一下,或許還有機會(hui) 。” “我這人心裏實在,人家說啥都信,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都想抓住。”張琬卉回憶著那段失敗的經曆,話落之後,輕輕地點了幾次頭,也許她是想表達一種慶幸,也許是對自己當年堅持的一種肯定。為(wei) 了把損失降到最低,張琬卉找來了“林子”,也就是張琬卉現在的英娜化妝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經過兩(liang) 個(ge) 人的努力,不但挽回了部分損失,而且還做起了更大的生意。
找出路 開美容店搞加盟
為(wei) 了自救,兩(liang) 個(ge) 人想起了“自產(chan) 自銷”。張琬卉說:“化妝品一旦過期,就成廢品了,不能光指望別人,我們(men) 就開了自己的美容院。” 也是從(cong) 那時候開始,張琬卉開始不斷學習(xi) 、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張琬卉說:“一開始我們(men) 就隻知道把美容院弄得幹淨整潔,所有的床單、毛巾全都一人一換,客人走的時候,我們(men) 就當著客人的麵把東(dong) 西全部換掉。” “那時候我就開始注意跟蹤服務,客人走後第二天,我們(men) 就打電話回訪,問問是不是滿意,叮囑他們(men) 如何使用化妝品,過幾天再打過去,邀請他們(men) 再回來做美容。”
在美容行業(ye) 多年的摸爬滾打,使張琬卉意識到,光靠化妝品不足以調理人的皮膚,皮膚不好更大程度上是經絡不通、內(nei) 分泌失調等原因造成的。張琬卉就從(cong) 南京引進了一種中醫通絡美容手法,加上進貨,花費8萬(wan) 元。回頭客逐漸增多,張琬卉的生意也逐漸興(xing) 隆。
2001年,張琬卉把生意做到了鄭州,開起了公司,辦起了更大的美容學校。如今,張琬卉的連鎖加盟店已經發展到130多家。 問起張琬卉的家當,她笑而不答。有一組數據也許能從(cong) 側(ce) 麵了解一下她這些年來創造的財富:每個(ge) 加盟店的加盟費5000元,首次進貨兩(liang) 萬(wan) 元左右,這些加盟店用的產(chan) 品大部分都是張琬卉英娜公司的自有品牌,平均每月出貨30萬(wan) 元左右,這還是不太理想的銷售情況,每年,她要為(wei) 總部的職工發放100多萬(wan) 元的工資。
談心得 跟顧客溝通很重要
多年來,張琬卉遇到過無數令她感動的顧客。“有些顧客一個(ge) 人能帶來五六十個(ge) 新客人,有些顧客還把員工對公司的不滿反映給我,甚至幫助公司勸導想跳槽的美容師。” 之所以有這樣鐵杆的顧客,張琬卉說:“技術要好,產(chan) 品要真,另外還要有跟顧客進行心理溝通的技能,讓她們(men) 整個(ge) 身心得到放鬆。”張琬卉頓了頓說:“女人,最懂得感恩。” 除了對顧客負責,還要對學員和職工負責。有一次,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報名,說:“人家收幾百元錢,你怎麽(me) 能收1680元?”張琬卉說:“因為(wei) 我能讓她們(men) 掙到更多的1680元!” “說大話吧,做到了我請你客,做不到我封了你的學校!” “做到了是我的責任,因為(wei) 我收了你的錢,做不到不用你封門,我早就幹不下去了。”張琬卉說:“來學習(xi) 的都是小姑娘,如果不能教會(hui) 她們(men) 一手絕活,我就會(hui) 覺得誤了她們(men) 的青春,我還知道,她們(men) 都是頂著壓力過來學的,直到現在,一些人一聽美容院,還認為(wei) 是不正當行業(ye) 。” 因有人對美容行業(ye) 有誤解,使得部分投資者在投資之前要反複權衡,所以張琬卉在發展加盟店的時候,才覺得“發展得越多,反而覺得自己的輩分越低,加盟商就像大爺,我們(men) 卻成了孫子。” 不過,經過近段時間的學習(xi) ,張琬卉發現“特許經營的雙方原來是契約關(guan) 係,應該是誰有更好的資源,誰掌握主動,今後誰要加盟,我就要求加盟商必須在美容院裏學習(xi) 兩(liang) 個(ge) 月。” 幹這一行,老板必須親(qin) 力親(qin) 為(wei) ,誰都想抱個(ge) 不哭的孩兒(er) ,都想投了錢就坐收漁利,那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