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要騰飛,
“之前,張江科技園區有家芯片企業(ye) ,成立於(yu) 2006年,注冊(ce) 資本金500萬(wan) 元,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500萬(wan) 元。不過,經過幾年的研發,基本耗盡了全部資本金,企業(ye) 淨資產(chan) 隻有100萬(wan) 元。”
“由於(yu) 是輕資產(chan) 企業(ye) ,此前,這家企業(ye) 向多家銀行融資均沒有獲得銀行支持。”浦發銀行[13.96 -1.97%]上海分行中小企業(ye) 業(ye) 務經營中心、科技企業(ye) 服務中心總經理林江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及新興(xing) 科技中小企業(ye) 融資難問題時深有感觸。
“後來,我行向企業(ye) 提出基於(yu) 訂單抵押融資的貸款方案,解決(jue) 了這一問題。”林江表示,“事實上,對如何解決(jue) 中小科技型企業(ye) 融資難,光有產(chan) 品創新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個(ge) 係統的工程。”
批量授信銀行嚐試破題抵押難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一般缺少抵押。”林江稱,“從(cong) 傳(chuan) 統銀行審貸分離的原則看,由於(yu) 缺乏抵押物,輕資產(chan) 的科技中小企業(ye) 即便提出貸款申請,也難以通過。”
林江表示,為(wei) 破題輕資產(chan) 的科技企業(ye) 融資難,浦發銀行上海分行進行了係統創新,成立了獨立運作的中小企業(ye) 經營中心,經營中心同時擁有審貸結合的功能。
“而在抵押上,之前我們(men) 也是做了諸多嚐試,比如知識產(chan) 權質押、股權質押、投貸聯動、訂單抵押融資等。”林江表示,
但林江坦言,中小企業(ye) 的股權或知識產(chan) 權質押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難以評估其真實價(jia) 值”,同時,一旦發生風險,“如何處置也是一個(ge) 難題。”
“目前,我們(men) 正在力推新產(chan) 品,與(yu) 產(chan) 業(ye) 園區、擔保公司合作,通過園區推薦、擔保公司提供增信,共建平台,風險共擔,希望能批量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的融資難問題。”林江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目前的情況下,銀政合作、風險共擔的業(ye) 務模式是相對行之有效的方式,具有持續的發展意義(yi) ,能夠做到“批量”解決(jue) 。
上海銀行小企業(ye) 部一負責人表示,針對科技型企業(ye) ,該行通過與(yu) 政府相關(guan) 科技專(zhuan) 業(ye) 部門合作,搭建了信息篩選平台和專(zhuan) 業(ye) 擔保平台。
“信息篩選平台確保了科技部門對科技企業(ye) 的技術性篩選,彌補了銀行在技術風險識別和控製方麵的劣勢;專(zhuan) 業(ye) 擔保平台引入了政府資金,分散風險,為(wei) 企業(ye) 增信。”該負責人表示,從(cong) 該行與(yu) 浦東(dong) 生產(chan) 力促進中心合作三年的情況來看,信貸風險控製良好,政府的代償(chang) 也很有限,企業(ye) 、銀行和政府是三贏局麵。
從(cong)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現狀看,這類企業(ye) 主要的資產(chan) 是知識產(chan) 權,其在轉讓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高附加值,不過對知識產(chan) 權價(jia) 值的評估和認定仍然是一大難題。
而針對產(chan) 業(ye) 鏈融資方麵的創新,記者發現,有一些銀行利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類企業(ye) 在上下遊配套、產(chan) 業(ye) 分工上產(chan) 生的相互欠款,以企業(ye) 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作為(wei) 抵押,為(wei) 企業(ye) 進行融資。
上述人士稱,將知識產(chan) 權和供應鏈結合,相當於(yu) 給貸款上了雙保險,既解決(jue) 了銀行的風控問題,又解了企業(ye) 的燃眉之急,可謂一舉(ju) 兩(liang) 得。
外資銀行“嫁接”海外風控體(ti) 係
某外資行高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針對“十二五”規劃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外資行憑借海外市場的優(you) 勢,對這類產(chan) 業(ye) 的金融支持也早已開始。
上述人士透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發達國家並不是新事物,外資行憑借海外市場的經驗以及該領域積累的豐(feng) 富資源,目前已開始“嫁接”到中國市場。
據悉,渣打銀行從(cong) 海外市場引進一套針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風控係統,收集了海外市場大量樣本數據,由於(yu) 樣本資源豐(feng) 富,該行可針對企業(ye) 在每一個(ge) 階段的發展情況進行風險評估。
花旗中國商業(ye) 銀行部總經理張建南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花旗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融資,不單純看抵押物,而是進入供應鏈尋找客戶,同時通過企業(ye) 的現金流來把控風險。“花旗會(hui) 首先了解一家貸款企業(ye) 從(cong) 采購、生產(chan) 和銷售整個(ge) 現金流周期,再了解供應商和賣家的情況,明確貸款資金用途和還款來源,由此製定合適的融資方案。”
商業(ye) 銀行調整業(ye) 務迎合產(chan) 業(ye) 發展
與(yu) 此同時,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商業(ye) 銀行負責人紛紛表示,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雖然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卻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為(wei) 此商業(ye) 銀行也在積極轉向,調整內(nei) 部業(ye) 務結構以迎合國家政策。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迎合了國家的產(chan) 業(ye) 政策,代表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國家在財稅政策方麵都將給予傾(qing) 斜,因此我們(men) 也在對業(ye) 務進行內(nei) 部調整。”上述人士進一步稱。
一位商業(ye) 銀行人士透露,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項目將提供金融支持,包括在費率上給予優(you) 惠,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加大資金支持規模,提供持續的信貸支持,同時後續服務更加靈活、全麵。“針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風控難題,建議財政通過貼息的方式建立風險保障措施,以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商業(ye) 銀行支持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浦發銀行行長傅建華也公開表示,產(chan) 業(ye) 的轉型為(wei) 我國商業(ye) 銀行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外在的動力。推進結構的調整和產(chan) 業(ye) 的轉型將導致資本等生產(chan) 要素在不同的產(chan) 業(ye) 和企業(ye) 間的流動和重組,由此將帶來市場重構、企業(ye) 重組這些變革,都是商業(ye) 銀行發展方式轉變的前提和外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