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大百貨業(ye) 基本開始進行元旦及春節前的促銷熱身,不過,與(yu) 往年不同的是,因為(wei) 受棉價(jia) 上漲影響,大部分冬裝類別的產(chan) 品都已漲價(jia) 50%~100%不等,而百貨業(ye) 者也陷入折扣造勢與(yu) 盈利的兩(liang) 難選擇。
“我們(men) 是出售女裝為(wei) 主的,今年羽絨服的原料成本就暴漲了40%左右,我們(men) 隻能跟著提升定價(jia) ,根據以往的經驗,除去中間商環節,我們(men) 還要支付商場租金以及扣點,假如商場做活動,我們(men) 可能還要讓利,因此我們(men) 一般是以成本價(jia) 的6~7倍來定價(jia) ,但今年肯定不止6~7倍了。”長期從(cong) 事女裝生產(chan) 和代理的張先生無奈地表示。
類似的服飾商家還有很多。根據太平洋[13.55 3.20%]、百盛、金鷹等知名百貨方麵透露,今年冬裝類別的商品有超過一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提價(jia) ,提價(jia) 幅度約50%~70%不等。最猛的要數冬季長靴,一雙女靴去年的市場均價(jia) 在1000元左右,但今年有部分品牌的均價(jia) 提升到了2000元左右,漲幅可謂100%。
“我們(men) 並不希望貨品做大幅度提價(jia) ,因為(wei) 這樣會(hui) 讓消費者不買(mai) 或少買(mai) ,影響到百貨店的銷量。高價(jia) 未必是好事情。”上海太平洋百貨不夜城店有關(guan) 負責人王先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太平洋方麵曾數次與(yu) 品牌商談判有關(guan) 適當降價(jia) 事宜,但可惜商品定價(jia) 權都在品牌商手中,鑒於(yu) 成本上升等因素,今年很多品牌都走高價(jia) 路線。
服裝漲價(jia) 對百貨業(ye) 者如何確定折扣比例出了一個(ge) 難題。
不少業(ye) 者指出,金融危機時的瘋狂折扣之後,大家都不太願意大幅打折,因為(wei) 隻要折扣過了對折,百貨店的毛利率就會(hui) 明顯下降。有業(ye) 者透露,上海銷售額最高的單體(ti) 百貨——第一八佰伴曾經就遭遇過由於(yu) 折扣過低,結果銷售額很高但毛利極低,最後隻能緊急與(yu) 品牌商重新談判。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要保證百貨店盈虧(kui) 平衡,則毛利率需在15%左右,一旦低於(yu) 這個(ge) 數據,則百貨店將麵臨(lin) 虧(kui) 損。
“由於(yu) 百貨店扣點和租金的昂貴,以及成本提升,使品牌商不得不漲價(jia) ,但漲價(jia) 之後流失消費者又需要大幅折扣補償(chang) ,大幅折扣又造成百貨店毛利不保。這好像一個(ge) 惡性循環。”剛剛上市的麥考林CEO顧備春告訴記者,麥考林目前正在轉型,將從(cong) 一個(ge) 多渠道零售商轉為(wei) 網絡百貨店,即麥網上不僅(jin) 有麥考林的兩(liang) 大自有品牌,而且還有300多個(ge) 其他服飾品牌,這些服飾包括一般不太進入百貨門店的設計師品牌、中小個(ge) 性化細分類服飾等,且由於(yu) 少了中間環節和租金,網購上的同類產(chan) 品價(jia) 格僅(jin) 為(wei) 百貨門店的三分之一。
業(ye) 界認為(wei) ,當百貨門店的折後價(jia) 格還高於(yu) 網購時,門店又將流失一批消費者,這對百貨店無疑又是一個(ge) 衝(chong) 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