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將在“十二五”期間迎來大規模發展。2010年7月,能源局表示,隨著嶺澳核電二期一號機組順利投產(chan) ,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萬(wan) 千瓦,預計到2015年,中國核電裝機將達到3900千萬(wan) 瓦,2020年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將從(cong) 既定目標4000萬(wan) 千瓦提高到7000-8000萬(wan) 千瓦。
原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指出,如果要實現核電裝機容量到2020年達到7000萬(wan) 千瓦以上的目標,必須在2015年前開工至少60個(ge) 100萬(wan) 千瓦的核電站。
隨著大批核電工程的陸續開工,未來將會(hui) 有更多的核廢料產(chan) 生,核廢料處理需求快速增長,鈾資源、市場機製、關(guan) 鍵技術設備等必將成為(wei) 我國核電建設製約因素,而核廢料處理作為(wei) 世界性的難題,也將引起廣泛的關(guan) 注。
清華大學核能與(yu) 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梁俊福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核廢料處理與(yu) 民眾(zhong) 的生命安全和國家核電布局有密切關(guan) 係,如果不能盡快建成大型核廢料處理廠,我國核電產(chan) 業(ye) 在未來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核電大門洞開
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近日表示,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順利投產(chan) ,結束了連續幾w年核電裝機徘徊不前的局麵。今後每年都將有一定數量的核電站投入商業(ye) 運行,4000萬(wan) 千瓦規劃目標有望提前4年到5年實現,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提高到7000-8000萬(wan) 千瓦,實現核電占電力總裝機的5%以上,而目前中國核電比例不到1%。
事出有因。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擴大內(nei) 需勢在必行;我國經濟高速發展30年,環境問題突顯,隨著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hui) 的召開,我國節能減排壓力加重;而我國一直麵臨(lin) 著能源短缺和能源分布不平衡的問題。種種因素都促使國家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的步伐,而核電更是首當其衝(chong) 。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透露,“十二五”能源規劃思路中要體(ti) 現優(you) 先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原則,其中核電發展要推動內(nei) 陸核電項目,形成“東(dong) 中部核電帶”。
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shu) 長王毅韌表示,我國4萬(wan) 億(yi) 投資中有很多資金流向核電,原計劃“十二五”開工的核電項目提前在“十一五”期間開工。
此外,地方政府也對核電敞開大門。江西彭澤、湖南桃花江以及湖北鹹寧大畈為(wei) 建內(nei) 陸第一座核電站爭(zheng) 得“頭破血流”。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上述三家核電站已經被確定為(wei) 中國首批內(nei) 陸核電站,很可能將於(yu) 今年底或明年初獲得批文。另外,重慶等省市也為(wei) 核電發展投入巨資。中電投、華能等電力巨頭更是紛紛搶跑,積極投資核電站。
安全第一不能扔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核電領域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扶植,陸續核準、開工一批核電項目。核能行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趙成昆預測,如果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目標為(wei) 7000萬(wan) 千瓦,在建規模為(wei) 3000萬(wan) 千瓦,核電總規模將近1億(yi) 千瓦,按照每千瓦1.2萬(wan) 元計算,總的投資規模將超過1萬(wan) 億(yi) 元,2010年至2020年10年內(nei) ,每年的核電建設投資將在700億(yi) 以上。
有關(guan) 核電發展“大躍進”的言論開始見諸報章。然而,更為(wei) 關(guan) 鍵的在於(yu) ,核電發展同時麵臨(lin) 著許多製約因素,包括鈾資源儲(chu) 備、核電控股資質壟斷、核電設備製造能力、三代核電技術仍待考驗、內(nei) 陸核電缺乏開發經驗、核廢料處理等一係列問題。
“目前中國核電的技術資源、技術準備、技術基礎和現實的需要量之間還有很大的矛盾。還需很長時間的積累。”國家核電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鬱祖盛說。
原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法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過分強調核電快速發展是形勢發展的需要,但是積極發展核電的同時要警惕人才、資源的儲(chu) 備,‘安全第一不能扔,安全文化要普及’。”
核廢料處理難題
核廢料處理廠的選址、技術、運輸、環境評價(jia) 等難度極高,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帶來的嚴(yan) 重影響更是令民眾(zhong) 蒙上“談核色變”的心理陰影,核廢料處理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目前,我國核廢料處理也因加快核電建設麵臨(lin) 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所謂核廢料,是指核電站在運行中所產(chan) 生的含有放射性的物質。從(cong) 技術層麵來看,核廢料主要分為(wei) 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類。高放射性核廢料含有多種對人體(ti) 危害極大的高放射性元素,甚至僅(jin) 僅(jin) 10毫克鈈就能令人斃命。
各種核廢料的處置方法也不盡一致。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e) 研究員周修傑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世界各國對核廢料的處理方法都是封存掩埋。中國也不例外,對核廢料的處理采用鉛筒深埋的方式。但是,核廢料也不能隨意掩埋,要經過專(zhuan) 門處理後,掩埋到規定場所。
周修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每百萬(wan) 千瓦核電站每年可產(chan) 生約550立方米的低放固體(ti) 廢物。以未來我國7000萬(wan) 千瓦核電裝機計算,每年可產(chan) 生約38500立方米的低放固體(ti) 廢物,就需要巨大的地下空間對這些核廢料進行掩埋,這將對我國的核廢料處理能力提出巨大考驗:“目前我國需要加緊核廢料處理廠建設,加緊核廢料轉化再利用技術研究,以提高我國核廢料處理能力。”
梁俊福介紹,目前中國已建成兩(liang) 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分別是位於(yu) 甘肅玉門的西北處置場和廣東(dong) 北龍的華南處置場,另外還將在華東(dong) 和西南建設兩(liang) 座區域性低放廢物處置庫。
迫切需建高放核廢料處置庫
在核廢料處置庫建成之前,所有的高放射性核廢料隻能暫存在核電站的硼水池裏。“如果我們(men) 不能及時建成核廢料處置庫,中國核工業(ye) 將麵臨(lin) 著核廢料無處存放的境地。”梁俊福說。目前,我國的高放核廢料處置庫還未建成。將核廢料埋在永久性處置庫是目前國際公認為(wei) 最安全的核廢料處置方式。
梁俊福表示,美國就曾經曆慘痛的教訓。美國原計劃在1998年建成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庫,但由於(yu) 技術難度過高,盡管美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財力、人力進行研究,最終還是不得不將建成時間延長至2010年。這一結果直接導致了美國40多個(ge) 核電站儲(chu) 存核廢料的水池全部爆滿,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並使核電站業(ye) 主狀告美國能源部。
早在十幾年前,我國就確定了自主處理核廢料的方針,並決(jue) 定建設一座大型核廢料處理廠。由於(yu) 氣候、交通、環境等條件非常適宜建設核廢料處理廠,位於(yu) 甘肅敦煌的北山便成為(wei) 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庫的重點候選地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zhuan) 家們(men) 在北山進行考察之後稱,北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廢料庫址之一。
2005年上半年,國防科工委開始著手進行中長期核廢料處置規劃,最後確定:中國將建設一座永久性高放射物質處置庫,設計壽命10000年,容量要能儲(chu) 存100至200年間全中國產(chan) 生的核廢料,滿了之後就永久地封掉。即至少100年之後,大陸才會(hui) 出現第二座永久性高放物處置庫。
梁俊福曾參加過建設大型核廢料處理庫的研討會(hui) ,他表示:“國家當初預計大型高放核廢料處置庫將在2020年至2035年建成,但是現在連廠址都還未確定。建設北山處置庫圍繞著包括核廢料處理廠的運作模式、選址、運輸、環境評價(jia) 等問題爭(zheng) 議重重。因此國家沒有最終決(jue) 定,現在還隻是在北山做一些前期的地質分析等科學研究工作。
另外,據梁俊福透露,“國家礙於(yu) 技術實力,在核廢料處理技術、設備上是以全部引進、主體(ti) 引進還是部分引進,直至今日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有關(guan) 方麵一直在尋求與(yu) 法國進行合作,但是法方報價(jia) 實在太高。”他認為(wei) ,國家既定要大力發展核電,在核廢料處理方麵肯定會(hui) 自主發展,大型高放核廢料處置庫建成後還可以商用,為(wei) 周邊國家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