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秋以來最強的冷空氣“殺”到!冷空氣已影響到廣州。記者昨天走訪廣州部分百貨商場,發現羊絨、羊毛衣、大衣、厚棉被、電暖扇等冬季商品被擺到了專(zhuan) 櫃顯眼的位置。
“今年秋冬衣服、鞋襪、毛巾等,都漲價(jia) 了!”消費者李姨告訴記者,最近她給孫子準備添置些禦寒衣物,在同一商店購買(mai) 與(yu) 去年同樣品牌、同樣款式的衣服、鞋子,結果發現價(jia) 格都比去年上漲不少,如一雙回力布鞋,去年售價(jia) 35元今年要45元,漲幅29%;一件長袖打底棉的衣服,今年也漲了60%。
記者昨日從(cong) 多家本地商場、服裝品牌企業(ye) 證實,今年冬季商品紛紛漲價(jia) ,服裝和棉被漲價(jia) 幅度均達到了10%左右。部分服裝企業(ye) 宣稱,不僅(jin) 秋冬服裝,甚至明年春夏秋裝都提價(jia) 了,整個(ge) 行業(ye) 平均漲幅為(wei) 20%。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今年上遊棉花失收,再加上遊資炒作、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因素作怪,致使今年棉花價(jia) 格暴漲一、二倍,目前與(yu) 棉麵料相關(guan) 的服裝、物品均受此波及。此外,在棉花價(jia) 格帶動之下,其它服裝麵料如化纖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消費市場秋冬服裝價(jia) 格上漲二三成
隨著冷空氣入侵,廣州各大商場的秋冬裝已陸續上市,抵禦最寒冷天氣的羽絨服、羊毛衫、毛衣等也擺上貨架。
在廣州某商場,波司登[3.77 -2.08%]今年的新款羽絨服也已上架。記者看到,今年新上的幾款羽絨服,無論長款還是短款,其標價(jia) 基本上都在1000元以上,帶有毛領的一款波司登羽絨服,售價(jia) 為(wei) 2000多元。
有消費者告訴記者,感覺今年的秋冬服裝都貴了,“去年不少品牌都推出有三四百元一件的羽絨服,但今年變成六七百元一件。”
“今年拿貨價(jia) 高了,一件長袖棉質衫的進貨價(jia) 比往年貴多了。”在廣州上下九路賣童裝的店家無奈地說。
在淘寶網上,一家專(zhuan) 賣波司登、恒源祥、雅鹿等品牌羽絨服的店家也告訴記者,今年羽絨服的進貨價(jia) 跟去年相比,漲幅接近一倍,因此羽絨服的零售價(jia) 也跟隨上漲。“比如說,波司登去年的款式銷售價(jia) 大概在400元-500元左右,而今年的款式價(jia) 格普遍在800元左右;雅鹿今年的款式價(jia) 格也比去年的要貴上200多元。”
服裝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增加,部分傳(chuan) 導到終端
“今年服裝成本增加了10%,部分服裝原料價(jia) 格還上漲了30%—40%,今年秋冬服貴是肯定的。”廣東(dong) “山牌”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山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成本增加,零售終端成衣價(jia) 格也會(hui) 跟著漲,“我們(men) 公司的產(chan) 品平均漲幅20%”。該公司是一家走中高端路線的中式服裝企業(ye) ,往年該公司一套服裝均價(jia) 為(wei) 1000元,今年均價(jia) 將提高到1500-2000元一套。
“不要說秋冬衣服,就是明年春夏裝也是要漲的。”廣東(dong) 另一家服裝企業(ye) 高馳服飾公司姚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已經在做春夏裝了,但成本也相較往年有上漲,漲幅約為(wei) 5%以內(nei) 。
波司登的管理層最近表示,正計劃於(yu) 2011年3月底起的財年,將產(chan) 品加價(jia) 15%至20%,以抵銷其麵臨(lin) 較高的生產(chan) 成本。運動服裝品牌“李寧[22.45 2.05%]”宣稱,今年第四季度的服裝產(chan) 品零售價(jia) 將提高17.9%。
廣州市製衣行業(ye) 商會(hui) 秘書(shu) 長郭先生說,據他了解,卡佛連、依妙、卡路·約翰等廣州本地品牌的服裝企業(ye) 正為(wei) 原材料成本增加暗暗叫苦。
“服裝漲價(jia) 是水漲船高的事情。”中國服裝[9.52 -1.55%]協會(hui) 顧問蔣衡傑解釋道,“在傳(chuan) 統的服裝加工製造成本構成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75%,加工製造成本僅(jin) 占25%左右。現在的情況是,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在上漲。製造成本剛性上漲必然向下一個(ge) 環節傳(chuan) 遞。”
探因上遊棉花價(jia) 格一路走高
服裝企業(ye) 提價(jia) 的壓力,主因無疑來自上遊棉花價(jia) 格的大幅飆升。
“服裝價(jia) 格上漲,從(cong) 今年年初就已開始,到六七月份,則愈演愈烈。”“山牌”服飾公司總經理高山說。
“2008年11月份的時候,棉花價(jia) 格是12000元一噸左右,現在是26000元一噸,上漲了116%左右。”深圳一家商貿型紡織企業(ye) 表示,“就是絲(si) 綢價(jia) 格也變了,2008年是14萬(wan) 一噸,現在是35.5萬(wan) 一噸,漲幅達153.5%”
記者從(cong) 中國棉花協會(hui) 官方網站的監測看到,昨日國內(nei) 328級棉花(標準棉花)為(wei) 26324元/噸,價(jia) 格再次創下曆史新高。而去年10月28日,國內(nei) 328級棉花價(jia) 格為(wei) 13950.00元/噸,漲幅達119%。
近段時間以來,棉花價(jia) 格連創新高。“棉花的價(jia) 格這兩(liang) 年漲得很凶,去年比前年漲幅達到40%,現在同比漲幅更是達到了一倍多,主要是我國棉花連續兩(liang) 年播種麵積減少,缺口大。”北京東(dong) 方艾格農(nong) 業(ye) 谘詢有限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表示。
中國棉花網研究員分析稱,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21.88 -0.55%]市場異常火熱,棉花市場表現突出,“最近山東(dong) 某大型紡織集團大幅調高3、4級皮棉采購價(jia) 1600元,令棉企信心陡增,因此在收購市場上進一步上調籽棉價(jia) 格,或將成為(wei) 近期撮合棉價(jia) 繼續上行的有力保障。”
上遊原料不僅(jin) 價(jia) 格大漲,還出現供應緊缺局麵。
“以前,要棉紗等原料,供應商是隨叫隨送;但今年不行了,要預訂,還要下訂金。”高山告訴記者,現在是“拿錢提貨”,比如買(mai) 棉紗,要提前三個(ge) 月預訂,還要交一半訂金。
天災導致棉花減產(chan) ,遊資炸作助推棉價(jia) 高揚,再加上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的壓力,令眾(zhong) 多紡織、服裝企業(ye) 對前景憂心忡忡,“估計棉花等原料還會(hui) 持續上漲較長時間,明年也難回落。”
據悉,國內(nei) 有部分紡織企業(ye) 加入“囤貨”行列。但廣東(dong) 多家服裝企業(ye) 表示,“囤貨”做法難度太大。
有服裝品牌企業(ye) 人士稱,囤貨需要大倉(cang) 庫,對於(yu) 他們(men) 非專(zhuan) 業(ye) 做紡織的企業(ye) 來說,沒有這種條件;同時囤棉紗的倉(cang) 庫在溫度、濕度方麵要求高,廣東(dong) 的氣候不適宜。此外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大筆資金運作,風險很大。
“我們(men) 公司現在是保持零庫存,按訂單生產(chan) 。遊資可以進來炒作,但是我們(men) 卻不敢囤貨。”深圳一家紡織商貿企業(ye) 也認為(wei) ,“囤貨風險很大。”他指出,目前價(jia) 格上漲,部分原因是靠資金炒上去的。
企業(ye) 應對提價(jia) +調整產(chan) 品結構
服裝、紡織上遊原料價(jia) 格大漲,企業(ye) 除了將部分壓力轉移、傳(chuan) 導到終端之外,也要積極在其它方麵尋找解壓之道。
記者昨天從(cong) 廣東(dong) 本地服裝企業(ye) 獲悉,有部分企業(ye) 就棉料上漲勢頭難改的態勢,已著力調整產(chan) 品結構。比如將生產(chan) 多些化纖麵料、或其它替代麵料的服裝。有部分企業(ye) 則表示,提高營運效率,改善產(chan) 品組合,增加中高端產(chan) 品。
高山表示,在此次棉花原料大漲中,做高端品牌的服裝企業(ye) 尚可承受衝(chong) 擊,因為(wei) 高端品牌利潤率較好,目標消費群對“價(jia) 格”敏感度較低。但對於(yu) 一些以靠做“量”取勝的企業(ye) ,受衝(chong) 擊較大。
據媒體(ti) 報道,目前浙江的部分中小用棉企業(ye) 已不敢接訂單,陷入觀望狀態,浙江棉紡企業(ye) 遭遇成本危機。
國家調控:頻頻拋售儲(chu) 備打擊炒作
減產(chan) —供應緊張—價(jia) 格上漲—資本炒作—價(jia) 格暴漲。
記者昨天獲悉,據美國農(nong) 業(ye) 部10月初發布的報告預測,2010年/2011年度,全球棉花缺口為(wei) 89萬(wan) 噸。供應緊張的局麵使國際市場上棉花價(jia) 格不斷攀升,紐約棉花期貨價(jia) 格自7月下旬開始上漲,至今累計漲幅也近70%。
“天氣、耕地等方麵的因素確實有,但如果沒有巨大的資金推動,也不會(hui) 如此瘋狂。”一位糧食分析師如是說。
為(wei) 穩定國內(nei) 棉價(jia) ,解決(jue) 紡織企業(ye) 原料短缺的難題,國家“調控”之手也在發揮重要作用。今年8月初,我國拋售儲(chu) 棉計劃實施,共拋儲(chu) 數量為(wei) 100萬(wan) 噸,於(yu) 10月20日順利結束。累計投放量為(wei) 1012336噸,實際成交量為(wei) 1002736噸,成交率99%。
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棉花宏觀調控聯席會(hui) 議,分析形勢,研究穩定棉花市場的措施。要求有關(guan) 部門按照各自分工,聯合出手,整頓市場秩序,嚴(yan) 厲打擊惡意炒作等擾亂(luan) 市場秩序的行為(wei) ,同時做好其他調控預案。
此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nong) 業(ye) 部等七部委也曾聯合召開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hui) 議,表示通過做好儲(chu) 備調節和有效利用國際市場資源,保持棉花總量基本平衡,促進紡織行業(ye) 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紡織行業(ye) 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升級。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本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中也特別指出,做好棉花儲(chu) 備吞吐和新疆棉外運工作;加強市場監督,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從(cong) 嚴(yan) 懲處囤積居奇、串通漲價(jia) 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wei) ;加強對重要商品供求價(jia) 格信息發布工作,有效引導社會(hui) 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