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光熱發電成新寵 產業化有賴衝破束縛

從(cong) 年初熱議《新能源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與(yu) 發展規劃》開始,截止到10月18日國務院頒布《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決(jue) 定》(下稱《決(jue) 定》),曾經一度穩坐新能源頭把交椅,甚至被視作新能源代名詞的太陽能產(chan) 業(ye) 正被核電取而代之。

根據《決(jue) 定》,國務院要求各級政府立足國情,“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chan) 業(ye) 。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

至此,風光不在的光伏發電,不但被核電趕超,更飽受“多晶矽汙染、電價(jia) 居高不下”拖累,最終被同行小老弟“光熱發電”趁虛而入,搶占了風頭。

那麽(me) ,這位迅速躥紅的小老弟,是否可以前赴後繼,撐起太陽能的一片天空呢?

光熱發電的利與(yu) 弊

所謂光熱發電,即通過聚集太陽光所產(chan) 生的熱能,加熱水或空氣產(chan) 生蒸汽驅動發電機工作。

雖然其與(yu) 光伏發電一脈相承,同屬太陽能產(chan) 業(ye) ,但相較光伏“利用多晶矽電池板將光能轉化為(wei) 電能”的發電原理,兩(liang) 者間卻大相徑庭。

“光熱發電的優(you) 勢在於(yu) 它不需要多晶矽電池板對光能進行轉換,所以就不需要多晶矽,也自然就不存在汙染問題。此外,在光熱發電站達到一定規模的前提下,其電價(jia) 較光伏具有相當優(you) 勢,根據國際經驗(理論值),1000兆瓦的光熱電站電價(jia) 能夠降至0.7-0.8元每千瓦時。”中關(guan) 村科協相關(guan) 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

也正因為(wei) 此,光熱有幸後來者居上,取代光伏成為(wei) 太陽能產(chan) 業(ye) 的排頭兵。但竊喜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光熱發電同樣存在可能致命的產(chan) 業(ye) 瓶頸。

上述人士認為(wei) “在我國,光熱發電核心設備(反射鏡、集熱裝置及跟蹤係統)技術及製造能力隻掌握在極少數的科研機構和企業(ye) 手中,其距離產(chan) 業(ye) 化的目標稱得上遙不可及;此外,建造光熱發電站的基建成本極高,僅(jin) 集熱管中的導熱油一項,就3-4萬(wan) 元/噸,而以美國在內(nei) 華達沙漠上建立的‘太陽能一號’光熱電站為(wei) 例,其設計目標僅(jin) 為(wei) 18萬(wan) 千瓦,投資總額卻高達2.6億(yi) 美元。”

依此推算,這座“太陽能一號”的基建成本約為(wei) 9620元/千瓦,其基建成本是60萬(wan) 千瓦火電機組的一倍有餘(yu) ,僅(jin) 比以造價(jia) 高而聞名的核電機組節省成本10%。更值得擔憂的是,美國、澳大利亞(ya) 、以色列等國上馬的一批大規模光熱發電項目均因基建成本過高而夭折,這似乎留給了我們(men) 並不積極的前車之鑒。

但雖然光熱發電產(chan) 業(ye) 化看似朦朧,科研人員追逐這一目標的腳步卻從(cong) 未停歇,一直看好光熱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馬勝紅就曾大膽預言,“2015年到2020年我國光熱發電產(chan) 業(ye) 將進入初步商業(ye) 化運作階段”,屆時,光熱發電將快速展開區域性發展。

與(yu) 火電結合規避產(chan) 業(ye) 瓶頸

在不久前舉(ju) 辦的“創新中關(guan) 村2010主題活動——中關(guan) 村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洽談會(hui) ”中,一個(ge) 題為(wei) “太陽能——煤炭互補發電係統”的項目盡管隻有一個(ge) 展板和幾頁研究報告(不易立體(ti) 展示),卻仍被活動主辦方——中關(guan) 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管委會(hui) 安排在了展區最為(wei) 顯要的位置。

華北電力大學在讀碩士生張民幸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了他正在協助導師完成的科研項目:“我們(men) 所做的就是通過集熱器匯聚太陽光熱能,加熱導熱油產(chan) 生高溫,再將這一光熱環節與(yu) 火電、燃煤機組相結合,利用光能為(wei) 火電、燃煤機組的供水加溫,從(cong) 而節省大量的煤炭。”

“現在我國火電比重超過70%,實際上,將其與(yu) 光熱發電相結合是件雙贏的事,不但可以降低光熱發電造價(jia) ,使其盡快進入產(chan) 業(ye) 化環節,還可以有效節省煤炭。”張民幸興(xing) 奮的告訴記者。

“我們(men) 利用導熱油與(yu) 水進行水汽交換,冷卻後,價(jia) 值3-4萬(wan) 元/噸的導熱油便可循環利用;此外,光熱發電還可以完全利用火電、燃煤機組的發電係統,基建成本得到極大削減;更重要的是,與(yu) 火電、燃煤機組結合提高了光熱發電的穩定性,白天太陽光充足時我們(men) 就選擇光熱發電,夜間則轉用火電、燃煤機組;除此以外,我們(men) 研製成功了雙軸跟蹤係統,既槽式集熱器跟蹤太陽光方位轉動,從(cong) 而獲取實時最高能效。”張民幸如數家珍。

“華北電力大學搞這方麵研究已經有好幾年了,不久前我們(men) 與(yu) 一家設備製造企業(ye) 展開合作,由學校出圖紙,企業(ye) 製造,著手搭建太陽能集熱實驗平台,目前已完成地基施工,企業(ye) 設備到位後,國內(nei) 第一個(ge) 槽式雙軸跟蹤集熱試驗平台就將建成。”張民幸表示。

難以突破的火電利益格局

看似完美無瑕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突破了重重技術難關(guan) ,獲得了國務院《決(jue) 定》的政策支持、科研人員的樂(le) 此不疲以及企業(ye) 資本的熱烈追捧。但在這光鮮的背後,張民幸還是由衷地向記者描繪出光熱發電產(chan) 業(ye) 化難以衝(chong) 破的困局。

張民幸介紹,“我們(men) 的項目是大型燃煤節能基礎研究973計劃的子項目,得益於(yu) 財政對項目的撥款,才能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但實際上,我們(men) 仍然處於(yu) 試驗階段,很多熱經濟學、熱力學數據都隻是理論值,需要相關(guan) 試驗結果給予支撐。比如我們(men) 的槽式雙軸跟蹤集熱試驗平台就將發揮這一作用。”

“對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項目,最關(guan) 鍵的就是與(yu) 火電、燃煤機組搞實驗性合作。但我們(men) 前前後後接觸了幾家傳(chuan) 統電站,開始都表現出濃厚的興(xing) 趣,最終卻都以不了了之收場。當然,也不乏一些電站希望看到我們(men) 試驗數據能夠確保可行性後再做決(jue) 定。”張民幸認為(wei) 。

對此,某鋼廠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道出其中緣由,“他們(men) 肯定不願意節能,一般業(ye) 內(nei) 慣用的手段主要是在煤炭質量和重量上做文章,比如焦炭吸水量高,電廠要求8%的含水量,最後卻送來了18%含水量的焦炭,在檢測員的配合下,18%含水量焦炭以8%成交,剩下10%的空間就被個(ge) 別人收入囊中,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這在行業(ye) 中是盡人皆知的秘密。”

上述負責人肯定的說,“尤其傳(chuan) 統電站,他們(men) 固有的利益體(ti) 係很難突破,你提供節能設備,意味著他們(men) 將節省煤炭,但節省煤炭就意味著他們(men) 灰色收入的減少。”

一語道破天機。即便國務院發布支持產(chan) 業(ye) 的《決(jue) 定》,即便中關(guan) 村想盡辦法把項目從(cong) 幕後推向台前,而麵對難以衝(chong) 破的傳(chuan) 統利益格局,科研人員表露出的仍然還是無奈,叫人不得不為(we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未來捏上一把汗。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