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高端裝備製造:大國神工崛起

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的發展決(jue) 定了我國能否實現從(cong) 製造大國向製造業(ye) 強國的戰略轉型。在國家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目標規劃為(wei)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力爭(zheng) 達到15%左右。要達到15%的占比目標,在七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中,政策將高端裝備製造業(ye) 作為(wei) 國民經濟未來支柱產(chan) 業(ye) 來進行扶持和發展。2010年10月18日發布《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決(jue) 定》中對於(yu) 高端裝備製造的範疇做出了明確的界定:以幹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wei) 主的航空裝備、衛星及其應用產(chan) 業(ye) 、高鐵及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製造裝備。

幹支線飛機製造——

攀登高端製造製高點

飛機的航線主要分為(wei) 幹線和支線,幹線是主要城市之間的航線;支線就是除這些幹線以外的航線。幹線飛機一般使用載客量和航程大的“大飛機”,大飛機主要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大型運輸機,或150座以上的客機;而支線飛機主要為(wei) 起飛總重在50-100噸之間,50-150座的客機。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是空客380,其起飛重量已達到560噸,而當前我國仍無力製造起飛重量100噸以上的飛機。而我國唯一一款支線飛機ARJ21目前仍在適航取證中,預計2012年可交付使用。

航空製造尤其是大飛機製造作為(wei) 裝備製造業(ye) 的製高點,成為(wei) 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扶持的重中之重。“大飛機項目”自2007年起正式啟動,作為(wei) 我國中長期發展(2006-2020年)的16個(ge) 重大專(zhuan) 項之一,包含了大型運輸機和大型客機兩(liang) 大項目。其中大型運輸機項目由中航工業(ye) 承攬,而大型客機項目則由中國商用飛機公司負責。中國商用飛機公司2008年正式成立,其高管包括一位中央委員,兩(liang) 位中央候補委員,這充分證明了國家對大飛機項目的重視和決(jue) 策層對從(cong) 國家戰略高度進行協調和資源整合要求的考量。

我們(men) 預計大飛機項目僅(jin) 研發試製的投入就高達500億(yi) 元,該項目將跨越三個(ge) 五年計劃:“十一五”期間工作重點是開展大飛機項目前期準備、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概念設計;“十二五”期間開展大飛機型號設計試驗、試製並完成首飛,此外軍(jun) 用大型運輸機有望交付使用;“十三五”期間取得大型客機C919的適航取證,並開始投放市場。當前中國商飛首型支線飛機ARJ21正在進行適航取證,預計2012年將投入市場;中航工業(ye) 的大型運輸機預計將於(yu) 2013年首飛,2014年交付使用;中國商飛的C919將於(yu) 2014年首飛,2016年將交付客戶使用。

無論是軍(jun) 需還是民用,大飛機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預計2020年前未來大型軍(jun) 用運輸機的需求將超過500架份,銷售收入有望超千億(yi) 元;考慮到我國民用航空市場的需求,C919未來的銷售至少為(wei) 1000架份,銷售收入將超過2500億(yi) 元。未來隨著飛機製造逐步發展成為(wei) 我國具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戰略支柱產(chan) 業(ye) ,航空製造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無疑將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主要涉及飛機總裝、發動機製造、飛機零部件製造、航電通信產(chan) 品製造、航空材料等各個(ge) 行業(ye) 。

通用飛機製造——

飛向高端消費的天空

所謂通用航空,指除公共運輸航班客、貨運輸活動外的所有使用民用航空飛行器的活動。通用飛機主要分為(wei) 四大類:直升機、活塞飛機、渦槳飛機和噴氣飛機。從(cong) 用途上看,全球通用飛機約50%為(wei) 私人飛機,10%為(wei) 公務機;因此,通用航空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而言是有錢人的遊戲。

全球通用飛機總數約為(wei) 34萬(wan) 架,其中美國22萬(wan) 架份。但是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通用航空器隻有900餘(yu) 架,遠遠低於(yu) 發達國家甚至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根據“胡潤財富報告”我國億(yi) 萬(wan) 富翁數量已超過5萬(wan) 人,需求並非發展滯後的因素;我國通航發展落後的瓶頸主要是我國低空空域尚未全麵放開,此外機場的數量少、密度偏低,基礎設施落後也製約了我國通用航空的發展。

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導意見》的出台,以及通用航空製造列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十一五規劃”當中,低空域政策對於(yu) 通用航空產(chan) 業(ye) 的製約將成為(wei) 曆史。我國也有意鼓勵通用航空器的購買(mai) 從(cong) 而將高端消費留在國內(nei) ,帶動國內(nei) 一係列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更多地提供相關(guan) 就業(ye) 崗位。根據《改革指導意見》低空開放將未來需分層次、分區域逐步開放,未來將增加北京、蘭(lan) 州等五個(ge) 區域的試點。我們(men) 預計不久會(hui) 將試點區域擴大至省甚至更大的區片,2015年有望實現全國範圍內(nei) 的放開。

未來十年通用航空產(chan) 業(ye) 發展將分為(wei) 兩(liang) 階段。我們(men) 認為(wei) 未來十年我國通用航空發展分兩(liang) 大階段:第一階段,“十二五”期間處於(yu) 市場鋪墊和積累期:低空域開放首先需要機場、空管和航油等配套逐步完善;通用航空運營業(ye) 務也將直接開展;由於(yu) 細分市場較為(wei) 成熟,外資品牌通航飛機在此期間將占據大半江山,國內(nei) 與(yu) 外資品牌合作的維修企業(ye) 將直接獲益。第二階段:“十三五”期間,國產(chan) 通用飛機製造商通過與(yu) 外方合作逐步積累並逐步推出新品,國產(chan) 航空製造將後來居上,並與(yu) 國際接軌開始逐步走出國門。

我們(men) 預計2010-2020年間我國通用航空飛機需求市場容量將達到1500億(yi) 人民幣,將會(hui) 帶動通航運營和維修—機場及空管配套—通用飛機總裝—國產(chan) 飛機核心部件製造等一係列產(chan) 業(ye) 的發展。

衛星及其應用產(chan) 業(ye) ——

北鬥導航步步為(wei) 營

根據《中國的航天》2000 年和2006年兩(liang) 個(ge) 版本白皮書(shu) 的規劃內(nei) 容,我國航天發展的策略是優(you) 先安排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的發展,適度發展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積極支持空間科學探索,無疑將衛星的發展次序放在了其它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之首。

2007年的《航天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衛星應用由試驗應用型向業(ye) 務服務型轉變。此外同年《關(guan) 於(yu) 促進衛星應用產(chan) 業(ye) 發展的若幹意見》中提出加大對衛星應用產(chan) 業(ye) 的扶持力度,並細化了相關(guan) 的政策:“對於(yu) 涉及國家經濟、公共安全的重要行業(ye) 領域,須逐步過渡到采用北鬥衛星導航兼容其他衛星導航係統的服務體(ti) 製,鼓勵其他行業(ye) 和領域采用北鬥衛星導航兼容其他衛星導航係統的服務體(ti) 製。”

根據規劃,我國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將分為(wei) “三步走”:第一步,從(cong) 2000-2003年,建成由3顆衛星組成的北鬥衛星導航試驗係統,成為(wei) 世界上第三個(ge) 擁有自主衛星導航係統的國家;第二步,到2012年發射10多顆衛星建設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形成中國及周邊地區覆蓋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形成全球覆蓋能力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

衛星產(chan) 業(ye) 鏈主要分為(wei) 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麵設備和衛星應用四個(ge) 方麵。“十二五”前期,我國將陸續發射十來顆北鬥二代衛星,後期將開始北鬥三代的組網,未來十年將是北鬥二代和北鬥三代組網的高峰期。我們(men) 認為(wei) 在2010-2020年間,隨著我國衛星發射提速衛星產(chan) 業(ye) 鏈將整體(ti) 獲益,其中衛星製造和發射行業(ye) 受益最為(wei) 直接。此外,衛星製造關(guan) 鍵部件的廠商也將分享我國衛星發射量的增長,衛星導航芯片和模塊、衛星導航模擬器、時間同步係統的需求也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2012年後,伴隨我國在軌衛星數量提升,我國衛星運營和應用將迎來新的轉折點。全球衛星運營應用產(chan) 業(ye) 主要包括衛星通信、遙感和導航三大類業(ye) 務。當前我國衛星導航和已處於(yu) 產(chan) 業(ye) 化轉折的關(guan) 鍵時期,衛星遙感應用正在探索商業(ye) 化發展的道路,衛星通信廣播應用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綜合來看,短期衛星導航市場機會(hui) 更近。

2006年我國衛星導航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了百億(yi) 元、用戶終端年產(chan) 銷量超過百萬(wan) 台、個(ge) 人導航終端數量已超過車載導航終端數量,預計2010年我國導航產(chan) 業(ye) 的總產(chan) 值將達到500億(yi) 元。2008年美國衛星產(chan) 業(ye) 鏈的收入折合人民幣已達萬(wan) 億(yi) 元, 2020年後北鬥衛星能夠覆蓋全球,屆時我國衛星產(chan) 業(ye) 鏈的收入也有望能達到2008年美國衛星產(chan) 業(ye) 萬(wan) 億(yi) 元水平。隨著“北鬥二號”發射高峰的臨(lin) 近,我們(men) 認為(wei) 衛星應用三大方向中衛星導航從(cong) 運營、導航終端至應用係統,甚至電子導航地圖行業(ye) 將迎來飛速發展。

城市軌道交通裝備——

近圖本土,遠觀海外

根據《中國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為(wei) 滿足快速增長的旅客運輸需求,建立省會(hui) 城市及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運通道,規劃“四縱四橫”鐵路快速客運通道以及四個(ge) 城際快速客運係統,客車速度目標值達到時速200公裏及以上。

2009年我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裏程數已達到6552公裏;根據我國鐵路的規劃,到2012年我國將建成客運專(zhuan) 線42條,總裏程為(wei) 1.3萬(wan) 公裏;而到2020年將建成客運專(zhuan) 線1.6萬(wan) 公裏以上。當前我國高鐵最高時速已超過400公裏。

根據2010年1月全國鐵路工作會(hui) 議上公布的投資計劃,2010年鐵路投資將達8235億(yi) 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yi) 元,較2009 年增長16.7%。預計在我國鐵路建設高峰的2010到2012年,總投資將至少維持在8000億(yi) 元的水平。

當前高鐵裝備製造已逐步成為(wei) 我國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中國高鐵產(chan) 業(ye) 多次獲得海外訂單,並實現了出口地區由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的轉變。高鐵建設前期基建行業(ye) 首先受益,主要包括路基、橋涵、隧道、軌道、電氣化工程和站房工程;隨後受益的有車輛製造、鐵路信息係統和鐵路運營維護等行業(ye) 。

海洋工程裝備——

更遠、更深、更強

廣義(yi) 的海洋工程是指以開發、利用、保護、恢複海洋資源為(wei) 目的,並且工程主體(ti) 位於(yu) 海岸線向海一側(ce) 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可分為(wei) 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三大類。而狹義(yi) 的海洋工程裝備則主要指海洋油氣開發所需的海洋鑽井平台、海洋采油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等三類裝備的製造。

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代表國家對海洋資源開發上的利益,目前對於(yu) 該領域的發展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國家扶持將會(hui) 從(cong) 多方麵入手,通過建立研發中心和劃撥科研經費等方式來增強我國的技術實力,此外還通過稅收和貸款的優(you) 惠來減輕企業(ye) 的負擔。我國是海洋工程裝備的需求大國,未來還有望通過設備國產(chan) 化率的要求幫助國內(nei) 企業(ye) 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09年的《船舶工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工信部曾明確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發展重點,針對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加工、儲(chu) 運等方麵的裝備需求,主要內(nei) 容包括海洋移動鑽井平台(船舶)、浮式生產(chan) 係統、海洋工程作業(ye) 船和輔助船等三類裝備及其關(guan) 鍵配套設備和係統,到2012年關(guan) 鍵技術要求全麵突破。

我們(men) 預計“十二五”規劃還將繼續加強對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技術、項目管理技術以及建造技術的支持和引導,提高我國在該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預計未來政策對海洋工程的支持將重點放在新型自升式鑽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工程動力及傳(chuan) 動係統等配套設備,以及深水海洋油氣鑽采裝備。我國是海洋石油開發的大國,但當前海洋工程市場占有率仍不足10%。隨著技術攻關(guan) 和政策扶持帶來未來國產(chan) 化率進一步,油氣開發裝備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的鑽井平台及設備、工程船舶、采油平台、水下工程等將獲益。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