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jia) 格已突破曆史極值,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我國可能進入高棉價(jia) 時期
2010年的棉花市場注定波瀾不斷。早在今年5月,國內(nei) 棉價(jia) 就開始節節看漲;新棉開秤之後,棉花價(jia) 格更是以驚人的速度飆升,幾乎每天都上漲百元左右,目前現貨和期貨價(jia) 格均突破了每噸25000元的曆史極值。此番景象,讓人不禁聯想起6年前的情境,棉價(jia) 在經曆了暴漲之後,隨即落入穀底。那麽(me) ,今年再次瘋狂的棉花市場是否又會(hui) 重演大起大落的一幕?《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價(jia) 格戰加大收購風險
由於(yu) 民營棉花經營企業(ye) 高度集中,在過去幾年中,阿克蘇市已成為(wei) 新疆南部棉花交售的集散地,當地形成的價(jia) 格成為(wei) 新疆棉花收購價(jia) 的風向標。隨著棉價(jia) 不斷攀升,新疆南部各主要棉區的棉花加工企業(ye) 和棉花販子紛紛展開價(jia) 格戰,競相抬價(jia) 搶收棉花。
自9月20日以來,我國棉花的市場價(jia) 格和期貨價(jia) 格雙雙創下曆史新紀錄,其中期貨價(jia) 格經過多次漲停,目前徘徊在每噸24000元左右。《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新疆南部產(chan) 棉區了解到,盡管棉花收購尚未大規模展開,但“價(jia) 格戰”的烽火卻越燒越烈。目前,阿克蘇市的收購價(jia) 已達到每公斤12元,突破了2003年秋每公斤10元的曆史極值。
據新疆阿克蘇天山棉業(ye) 總經理方紅岩測算,按目前的收購價(jia) ,每噸棉花的收購加工成本已超過25000元,而目前新疆棉花當地交貨價(jia) 也不過每噸25000元。方紅岩說,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如果現在不收,後期收不到棉花,損失就更大了。
價(jia) 格戰不僅(jin) 增加了當地棉花經營企業(ye) 收購的風險,也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據一些棉花經營企業(ye) 反映,往年3000萬(wan) 元資金,一次可以收購近2800噸棉花,而今年隻能收到1400多噸。目前,新疆南部各收購企業(ye) 都不同程度麵臨(lin) 資金緊缺的困擾。
據阿克蘇地區溫州商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陳時文分析,眼下,當地企業(ye) 的收購主要靠自有資金和客戶的訂金,一旦棉花收購進入高峰期,幾千萬(wan) 元的資金肯定不夠用,企業(ye) 隻能靠加快銷售進度來縮短資金周轉時間。但新疆鐵路外運能力有限,棉花外運困難,資金很難及時回籠,企業(ye) 將麵臨(lin) 更大的資金壓力。
貸款發放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安全隱患
在今年棉價(jia) 高得離譜的情形下,農(nong) 發行今年要發放的貸款將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安全隱患。雖然我國紡織品出口形勢出現好轉,但仍麵臨(lin) 許多不確定因素,一旦出現6年前棉價(jia) 瘋狂漲跌的局麵,風險就會(hui) 全部轉嫁給銀行。
在眾(zhong) 多棉商因棉價(jia) 高漲暗暗叫苦的同時,高得嚇人的價(jia) 格也讓當地金融部門擔心不已。由於(yu) 近年國內(nei) 棉價(jia) 波動頻繁,農(nong) 業(ye) 銀行[2.82 -0.70%]等國有商業(ye) 銀行或退出棉花收購領域,或緊縮信貸資金的規模,目前支持棉花企業(ye) 收購的金融單位隻剩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和農(nong) 村信用社。而受到資金規模的製約,企業(ye) 能從(cong) 農(nong) 村信用社貸出的資金偏少,難以滿足實際收購的需求,每年提供近300億(yi) 元貸款總額的農(nong) 發行事實上已成為(wei) 新疆棉花收購資金的最主要來源。
由於(yu) 每個(ge) 從(cong) 農(nong) 發行貸款的棉花收購企業(ye) 固定資產(chan) 都不超過2000萬(wan) ,但往往要貸出上億(yi) 元收購資金才能滿足運營,在今年棉價(jia) 高得離譜的情形下,農(nong) 發行今年要發放的貸款將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安全隱患。雖然我國紡織品出口形勢出現好轉,但仍麵臨(lin) 許多不確定因素,一旦出現6年前棉價(jia) 瘋狂漲跌的局麵,風險就會(hui) 全部轉嫁給銀行,資金安全將無法保障。
麵對越來越高的風險,近日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決(jue) 定停止發放棉花收購貸款。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新疆分行客戶二處處長丁新貴說:“此時放貸,必將加劇目前的價(jia) 格戰;而如果不放,又可能出現企業(ye) 因資金不足給棉農(nong) 打白條的情況。既要保證這些資金的安全,又要避免企業(ye) 打白條,這太難了!”
2009年,新疆就曾出現過部分企業(ye) 因收購資金不足,給農(nong) 民打白條的現象,好在後來棉花價(jia) 格不錯,企業(ye) 在資金回籠後,最終兌(dui) 付了農(nong) 民的售棉款,這才沒有釀成大的風波。
儲(chu) 備規模有限難以影響棉價(jia)
我國棉花市場放開後,國家收儲(chu) 規模最大時,總量也不過270多萬(wan) 噸,而我國每年的棉花消費總量卻超過1000萬(wan) 噸。
棉花儲(chu) 備是我國調控市場、平抑棉價(jia) 的重要手段,由於(yu) 國家在棉花儲(chu) 備方麵投入的資金不足、加上各地倉(cang) 儲(chu) 規模的製約,我國當前的棉花儲(chu) 備規模有限。我國棉花市場放開後,國家收儲(chu) 規模最大時,總量也不過270多萬(wan) 噸,而我國每年的棉花消費總量卻超過1000萬(wan) 噸。中方實業(ye)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仲說:“即使國家把剩餘(yu) 的儲(chu) 備棉全拿出來競拍,也不可能對現在的棉價(jia) 有任何影響!”
長期關(guan) 注國內(nei) 外棉花市場的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譚硯文說:“近兩(liang) 年,不僅(jin) 是拋儲(chu) ,就連收儲(chu) 對於(yu) 市場的影響都極為(wei) 有限。”例如,我國於(yu) 2008年8月下旬和10月底兩(liang) 度收儲(chu) 共130萬(wan) 噸棉花,但從(cong) 實施的成效來看,由於(yu) 收儲(chu) 數量未達到影響市場供求關(guan) 係的底線,雖然減緩了棉價(jia) 跌速,但未能控製繼續下滑的局麵。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國家宜盡快完善現有的收儲(chu) 機製,實行更加靈活的儲(chu) 備方式,甚至可以考慮把國外棉花也納入我國的收儲(chu) 範圍。當國際棉價(jia) 低於(yu) 國內(nei) 棉價(jia) 時,由中國儲(chu) 備棉管理總公司從(cong) 國際市場“適時、適量”采購棉花,以保障在需要調控時國家手中有充足的棉花資源進行“定時、定向”拋儲(chu) 。
棉價(jia) 在今後一年中將保持高位運行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沿海港口的保稅區內(nei) ,任何時候存儲(chu) 的棉花都不低於(yu) 10萬(wan) 噸,但到了今年7月,不管出價(jia) 多高,都買(mai) 不到了。這意味著到明年7月,中國棉花供求形勢將比今年更為(wei) 緊張。
由於(yu) 今年我國棉花頻遭災害天氣影響,而棉花麵積同比基本持平,增產(chan) 無望,在紡織行業(ye) 逐漸回暖的情形下,國內(nei) 紡織用棉需求缺口進一步擴大。據中國棉花協會(hui) 調查,今年8月,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天氣和黃河流域強降雨天氣,已對當地棉花品質和產(chan) 量造成較大影響。此外,由於(yu) 今年播種期推遲,對新疆北部棉花產(chan) 量的影響也不容低估。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毛樹春說:“三大棉區棉花生產(chan) 形勢同時不容樂(le) 觀,這極為(wei) 少見。”
隨著紡織行業(ye) 迅速發展,我國棉花供給壓力也越來越大。據農(nong) 業(ye) 部統計,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紡紗用棉量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而同期棉花產(chan) 量增速隻有5.8%,遠遠不能滿足國內(nei) 需求。目前,我國每年紡織用棉總量都在1000萬(wan) 噸以上,而國內(nei) 產(chan) 量始終徘徊在700萬(wan) 噸左右,供需缺口不斷增加。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紡織業(ye) 逐漸走出低穀,紡織品出口大幅增長,對棉花的需求也大為(wei) 增長。
目前,全球每年可供出口的棉花不超過800萬(wan) 噸,土耳其、孟加拉、越南等國每年進口棉花總量約為(wei) 500萬(wan) 噸左右,國際市場可供中國使用的棉花已不足300萬(wan) 噸。而今年受到洪災影響,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多數棉田被洪水浸泡,據國際棉花谘詢委員會(hui) 估計,巴基斯坦今年棉花至少減產(chan) 15%。為(wei) 彌補因洪水造成的至少30萬(wan) 噸棉花缺口,巴基斯坦勢必需要在國際市場上采購,這更減少了可供我國進口的棉花數量。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我國保稅區內(nei) 進口棉異常緊缺就預示著在今後一年中的供求形勢。在過去幾年中,中國沿海港口的保稅區內(nei) ,任何時候存儲(chu) 的棉花都不低於(yu) 10萬(wan) 噸,但到了今年7月,不管出價(jia) 多高,都買(mai) 不到了。這意味著到明年7月,中國棉花供求形勢將比今年更為(wei) 緊張。
由於(yu) 進口棉花也難以填補我國棉花供需缺口,一些人士認為(wei) ,我國可能因此進入“高棉價(jia) 時期”,國內(nei) 棉價(jia) 在今後一年中將保持高位運行,不僅(jin) 加大紡織企業(ye) 的壓力,還會(hui) 增大國家對棉花市場的調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