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yu) LED電視的迅速普及,讓LED投資潮再現年初時的火爆。所不同的是,新一輪的LED投資熱潮的主題變為(wei) ,台灣LED產(chan) 業(ye) 加速向大陸轉移。
日前,LED芯片龍頭廠家台灣晶元光電(Epistar)董事會(hui) 正式通過,投資7000萬(wan) 美元與(yu) 中國電子[1.02 2.00%]信息產(chan) 業(ye) 集團(CEC)在廈門成立合資公司,主要經營LED背光源、LED照明共兩(liang) 大應用產(chan) 品。其中,晶元光電持有合資公司40%股份,CEC則持股約44%,CEC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是最大股東(dong) 。 一周前,台灣LED芯片廠家新世紀[27.90 -0.04%]光電也表示,將以現金增資和發行可轉換公司債(zhai) [127.39 0.04%]的方式,募集10.64億(yi) 元新台幣,並對昆山工廠增加750萬(wan) 美元投資,以打造中國最大LED照明生產(chan) 基地。
高工LED產(chan) 業(ye) 研究所數據顯示,去年台灣LED產(chan) 值為(wei) 21.68億(yi) 美元,占全球25%,截至2009年底,台灣LED產(chan) 業(ye) 向大陸的轉移度已經達到50%,預計今年台灣LED產(chan) 值將達到27億(yi) 美元,到今年底,台灣LED產(chan) 業(ye) 向大陸轉移度將達到60%~70%。
加速大陸圈地
“晶元光電與(yu) CEC在廈門的合資公司最大股東(dong) 應該是冠捷科技[4.98 -0.40%]。”廈門LED促進中心副主任何開鈞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合作才剛剛敲定,細節還不方便透露。
晶元光電公布的信息顯示,在廈門的合資公司,除了晶元光電和CEC兩(liang) 大股東(dong) 外,還會(hui) 有LED光源模組和LED照明產(chan) 品的合作夥(huo) 伴參與(yu) 。其中,晶元光電主要負責LED外延片和LED芯片生產(chan) ,而LED封裝環節則會(hui) 委外代工。
晶元光電官方表示,廈門工廠將成為(wei) 公司在大陸LED背光源和LED照明市場重要的生產(chan) 基地,所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也將重點供應CEC集團旗下合資公司。據悉,CEC集團旗下冠捷科技的液晶電視生產(chan) 量在2009年已增至950萬(wan) 台,2010年冠捷科技液晶電視發貨量將衝(chong) 擊1400萬(wan) ~1500萬(wan) 台的目標,已成為(wei) 全球無可爭(zheng) 議的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家。
其實,除了廈門合資公司外,晶元光電目前在大陸的布局還有設在常州的晶品光電和設在廈門的晶宇光電(晶元光電100%持股)以及設在廣州的晶科電子(晶元光電持股為(wei) 16.7%),基本在大陸市場構築了有相當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鏈。
新世紀光電在昆山工廠也於(yu) 9月下旬正式動工,而昆山工廠由昆山市政府持股51%、新世紀持股49%。新世紀光電董事長鍾寬仁表示,昆山工廠首期生產(chan) 規模已經規劃了約50台MOCVD設備(LED芯片生產(chan) 設備),將在2011年第三季度投產(chan) ,將成為(wei) 大陸最大的LED芯片及照明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之一。
產(chan) 業(ye) 升級的主力
“台灣LED產(chan) 業(ye) 向大陸轉移,將成為(wei) 大陸LED產(chan) 業(ye) 升級的主力。”高工LED CEO張小飛指出,國內(nei) LED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半路改行,走進LED產(chan) 業(ye) ,不僅(jin) 目前規模偏小,而且也缺乏核心技術。相比國際LED巨頭來說,國內(nei) LED企業(ye) 的研發投入還是太少。
據悉,去年全球LED芯片巨頭科銳(CREE)收入在10億(yi) 美元,如果以10%投入研發,也有1億(yi) 美元,而國內(nei) LED上市企業(ye) 的年收入規模可能才十幾億(yi) 元人民幣。
高工LED數據顯示,去年台灣LED企業(ye) 在大陸的投資額約為(wei) 2.4億(yi) 美元,截至今年8月,台灣企業(ye) 投資大陸LED產(chan) 業(ye) 的金額已上升至11.7億(yi) 美元。其中,近11億(yi) 美元投入到LED外延片製造,台灣LED外延片芯片的十大廠家中的7家,晶電、光磊、鼎元、粲圓、華上、新世紀光電和隆達都在大陸合資或獨資建廠。
“為(wei) 吸引台灣地區LED產(chan) 業(ye) 和發展本土LED產(chan) 業(ye) ,大陸地方政府都在大力興(xing) 建LED產(chan) 業(ye) 園,目前成形的至少超過100座。”張小飛指出,台灣LED產(chan) 業(ye) 的轉移,也助推了大陸資本對LED上遊投資的跟風,“比如,湖南華磊、上海藍光等LED外延芯片項目就正在融資。”
據悉,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特別是MOCVD財政補貼政策,也是LED產(chan) 業(ye) 投資熱潮的另一個(ge) 原因。因為(wei) ,每台800萬(wan) ~1000萬(wan) 元的財政補貼,大幅度降低了LED芯片企業(ye) 的設備購置成本。
“大陸市場龐大,貼近市場和客戶,是台灣LED企業(ye) 轉戰大陸的主要原因。”大陸LED背光源領導廠家瑞豐(feng) 光電總經理龔偉(wei) 斌表示,雖然大陸LED電視占有率明年將達到60%,但這一成長果實,大陸LED廠家可能隻能分享到其中很少一部分。因為(wei) 相比台灣LED封裝巨頭的規模來說,大陸廠家的規模還是太小,產(chan) 品質量和性價(jia) 比並不占優(you) 勢。
8月中旬,LED產(chan) 業(ye) 龍頭台灣億(yi) 光(2393.TW)中國董事會(hui) 決(jue) 定投資人民幣100萬(wan) 元,在深圳設立深圳市億(yi) 光源光電。而瑞豐(feng) 光電規模可能隻有億(yi) 光的二十分之一。